微信轉錯帳,這錢就「打水漂」了?

隨著移動支付日益發達,搶紅包微信轉賬支付寶收款啥的早就不是什麼新鮮事了,大夥兒都漸漸習慣了不帶錢出門的日子,可是方便的同時,你有沒有經歷過微信認錯人,轉完賬立刻被拉黑的尷尬?“手誤”轉錯賬,這錢就得“打水漂”?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關於微信轉賬的囧事,如果發錯了人給錯了錢,咋整?

微信轉錯賬,這錢就“打水漂”了?

真實案例

日前,據新華社報道,廣東省中山市的黃先生通過微信平臺誤轉8萬多元給陌生人,隨後遭對方拉黑。隨即,他向騰訊客服求助,對方回覆稱“資金無法撤回,可與好友聯繫協商退回”,並拒絕向黃先生透露收款人的真實信息。無奈之下,黃先生只好求助於公安部門,但警方表示“不知道對方的真實姓名和賬戶信息,不構成立案條件”,建議其找法院。然而,法院工作人員告知黃先生,必須要知道對方真實的身份信息才予受理……

一時間,關於移動支付收款轉錯賬的討論紛沓至來,微信轉賬發錯了,錢追不回來怎麼辦?針對黃先生遇到的這種“維權死衚衕”,微信官方、法律專家、警方各有說法,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針對廣東黃先生轉錯賬的問題,近日微信官方給出回覆:

在獲知該用戶“誤轉賬”事件後,騰訊客服團隊第一時間已電話聯繫到用戶,並引導用戶到司法機關通過訴訟方式解決糾紛,微信支付將積極配合司法機關調查取證,該建議得到用戶認可;客服團隊持續跟進,直至今日多次聯繫用戶瞭解立案進展,待司法機關介入後,我司將進一步配合協助調查。

騰訊客服經多次嘗試電話聯繫轉賬“收款方”,“收款方”已於7月10日中午接聽電話,接聽方表示手機號是其朋友的,並且朋友已經聯繫了付款當事人協商處理好該事件。

微信轉錯賬,這錢就“打水漂”了?

10日中午稍晚客服再次聯繫付款用戶,據用戶表示,目前收款方已向付款用戶返還了部分款項,雙方在進一步溝通協商中;同時,付款用戶對於騰訊聯繫“收款方”進行核實的情況表示知情。

律師這麼說

廣東廣信君達律師事務所律師盧迪欣表示:

案例一中的黃先生在轉賬中已收到平臺發給他的大額轉賬驗證要求——含有對方身份信息的提示,且輸入密碼或指紋支付才能繼續交易。

黃先生基於自己的錯誤判斷,主動指紋支付完成了轉賬過程,這個舉動違反了一般人在轉賬時應當核實對方身份的常識,因此黃先生是有過錯的。

至於騰訊客服拒絕向黃先生透露對方的真實信息,律師認為騰訊客服有保護用戶隱私的責任。

浙江光正大律師事務所蘇亮律師解答了此類案件中的4個疑問:

轉錯賬對方不歸還是否違法?

對於收款人來說,這筆“飛來橫財”屬於不當得利。如果發現微信轉賬有誤,事主應該及時聯繫對方,說明情況,要求對方退還,對方負有返還的義務。

及時與對方溝通,溝通不成,可起訴對方。

不知對方身份信息如何起訴立案?

在被告的身份無法明確的情況下,可以先草擬一份起訴狀草稿,然後加上侵權的證據。雖然說被對方拉黑了,但是轉賬記錄還是有的,把這份記錄打出來,然後與法院確認轉賬事實的存在。被告信息不確定,就需要法院開一個協助調查函,讓微信公司去調查,這是一個合法的信息收集渠道。查到被告的身份地址,以後再把這個填補到起訴狀裡面。

一定要注意保存好微信轉賬記錄和銀行卡明細,作為證據提交。

在哪個法院起訴?

一般來說在原告的所在地也可以,起訴並不是說一定要在被告的戶籍地。

可否要求互聯網企業賠償損失?

微信轉錯賬的受害人,是因自己的過錯而造成的損失,互聯網企業並無過錯,因此是無權要求互聯網企業賠償損失的。

微信轉錯賬,這錢就“打水漂”了?

警方說:

針對微信轉錯賬,對方拒不退回的情況,一些網友選擇了報警,但是要具體情況需要具體分析,並不是報警都能解決。

福建鯉城公安分局民警表示:轉錯賬金額達到1萬元,可以向警方求助,通過警方調查把錢要回來。但如果轉錯賬的金額未達到立案標準,只能由自己聯繫對方要回,對方屬於不當得利,理應將錢退還給。除此之外,轉賬者還可以向法院起訴,要回損失。

微信轉錯賬這種低級錯誤,並不是經常發生,但是考慮到微信有幾億用戶,所以這種事情發生的概率雖然很低,但發生的次數可能不少。所以瞭解微信的基本操作和轉賬的關鍵步驟就十分重要。為了減少手滑造成的損失,小編這裡給大家介紹一些注意事項。

添加好友“加備註”是一個好習慣,因為有些用戶名頭像完全一致也未必是真好友,轉賬前請謹慎確認收款方信息,避免轉錯人。

大額轉賬前,可以通過電話確認是否是本人操作,避免因為對方賬號被盜帶來損失;

轉賬時可以做好備註並截屏,以備不時之需。

轉賬出錯的解決辦法

用戶一旦發現類似“轉錯賬”事件,可以和收款方協商追回,也可同步聯繫騰訊客服,客服可嘗試協調雙方解決糾紛;

若協商無果,用戶可通過法律途徑解決糾紛,並聯系騰訊客服配合司法機關調查取證。

總結

微信轉錯賬這種事情,假的真不了,真的跑不了,不至於那麼難解決。歸根結底,就是不能讓不當得利者逍遙法外。也期待經此一事後,政府會出臺明確的法律條文,以免發生這種問題後產生尷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