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牛人的思維方式及對市場的理解和你有什麼不一樣

第一次讀《專業投機原理》的時候,我就十分詫異,123法則和2B法則,為什麼如此奇怪呢?

為了便於大家理解我的疑惑,我把這兩個法則的案例放到一張圖表裡:

交易牛人的思維方式及對市場的理解和你有什麼不一樣

我們仔細看:123法則面對的是價格不創新低、市場有很高上漲可能的走勢,但是,維克多卻耐心等到價格向上突破進場;反過來,2B面對的是趨勢依然延續的市場,但維克多卻著急判斷趨勢的逆轉,進場操作,這是為什麼?

與之相類似的是纏論,在下跌趨勢中,纏師使用一買,條件是價格依然在下跌,但是,力度減弱,走出背馳走勢;在上漲趨勢中,纏師使用三買,條件是價格向上突破中樞,明確上漲趨勢再度運行,然後進場,為什麼在下跌中買進如此激進,而在上漲中買進卻務求穩健呢?

難道不應該反過來嗎?

當兩位大師同樣做出“逆勢激進、順勢穩健”的選擇的時候,我們應該知道,我們要好好思考一下這種思路的合理性了。

——如果我們依然盲目地認為“做逆勢單比較危險,應該穩健一些;做順勢單相對安全,可以激進操作”,那麼,我們未必是錯的,但是,一定損失了一次審視自己,並藉此進步的機會。

我們仔細想想,我們做交易的目的是什麼?

賺錢。

也就是,如果我買股票,那麼,我賣出時的價格最好高於我買進時的價格。

這應該是毋庸置疑的,所以,我們從這一點展開推論,看看“逆勢激進、順勢穩健”的合理性。

首先是逆勢。

交易牛人的思維方式及對市場的理解和你有什麼不一樣

我們看,既然是逆勢,這波上漲就有夭折的可能,既然如此,我穩健操作,比如,等MACD金叉、確認上漲之後進場,就可以進在最高點,無法保障安全性;但是,如果激進進場,比如,K線收盤收回前低就在B點進場,後面就還有一定的利潤空間,拉昇之後,即便再度下跌,我是走是留都會比較從容。

所以,逆勢激進是有合理性的。

再來看順勢。

交易牛人的思維方式及對市場的理解和你有什麼不一樣

既然是順勢,後面就有足夠的上漲空間,我完全可以等確認再確認了進場,反正有利潤空間,我安全一些更好。

所以,順勢穩健是更具有合理性的。

當然,大家可能會說,你還得考慮盈虧比啊,順勢的時候確認再確認,導致進場位過高、止損過大,盈虧比怎麼保障?

關於這一點,我們可以同時觀察順勢和逆勢的情況。

順勢止損大、盈利也大;逆勢止損小;盈利也小,所以,這就帶來了一個奇妙的效果:無論市場行情如何,我都能獲得相對穩定的盈虧比。

這難道不應該是我們的追求嗎?

——無論行情怎樣,我的盈利都是穩定的,這應該是所有人的追求!

所以,維克多·斯波朗迪能夠實現連續12年的年複利達到70%,被《巴倫週刊》奉為“擊敗華爾街的人”,絕非幸致。

當然,我們的境界未必達到維克多或纏師的水平,因此,我們不能照搬兩位的思路或方法,尤其不能盲目地在逆勢的時候激進操作。

但是,這不妨礙我們更進一步,深刻地思考,他們是怎麼想到這樣的思路或方法的呢?我能不能向他們學習他們的思維方式呢?

當然,我不是維克多,也不是纏師,所以,我不知道他們是怎麼想的。

但是,觀其作品,想見其人,我不揣冒昧,大致聊一下我對他們的思維方式的理解。

談思維方式,不得不提市場中普遍存在的兩種思維,一種是順勢而為,大勢是怎樣的,我就怎樣做,比如,現在是牛市,我就買股票;另一種是逆向思維,大眾是怎樣的,我就逆大眾而行,比如,現在市場被高估,我就拋售股票。

不得不說,這兩種思維都有偏頗之處。

首先,任何事物有生就有滅,趨勢也不例外,盲目地順勢而為,容易被過去牽絆,明明趨勢已然逆轉,卻還順著自認為的趨勢操作。

這就是為什麼,幾乎所有傳統的趨勢跟蹤思路都會帶來大幅的盈利回吐。

其次,盲目強調逆向,是更大的問題。

實際上,逆,應該是逆思維,比如,大眾追漲殺跌,我們“下跌不盲目看跌,下跌力度減弱買進;上漲不盲目看漲,上漲力度減弱賣出”;它不是逆操作,如果我們逆大眾操作,在牛市做空、在熊市買股票,一定會死得很慘。

所以,盲目地逆向思維,容易被未來干擾,明明趨勢依然延續,卻擔心它在下一秒逆轉。

維克多和纏師的思路,是在明確自己的目標的前提下,根據當下的走勢做出當下的判斷,按照當下的情況做出當下的操作,該買則買、該賣則賣,不念過去,不畏將來。

這樣的操作,有些時候是在趨勢中順勢而為,所以顯得和大眾一樣;有些時候是在趨勢逆轉時悄然離開,所以顯得和大眾不同。但其實,他們並不考慮自己是否和大眾的異同,只是根據自己的思路,做自己的操作。

當然,值得強調的是,這種操作境界是基於對市場的深刻認知的,沒有專業能力,空談“行於所當行,止於所不可不止”是沒有意義的,因為你根本就無法判斷,究竟什麼時候當行,什麼時候當止。

有意思的是,在形成、整理自己的市場認知時,上述理念依然是有意義的:市場走勢是什麼樣的就是什麼樣的,我不憂不懼,只考慮在這樣的市場裡如何盈利。

比如假突破。

一般人談假突破而色變,其實,聽這個名字就知道大家對它的擔心:假的行情啊,市場在欺騙我啊。

但其實,市場就是市場本身,哪有什麼真假。

在絕大多數人擔心假突破的時候,維克多·斯波朗迪設計出2B法則,利用假突破獲利。

再比如震盪市。

一般人會反覆勸誡自己或他人,不要輕易參與震盪市,上下折騰很痛苦啊。

但纏師就提出了“中樞”的概念,並且強調,圍繞中樞的震盪,恰好是賺錢的大好時機,甚至比單純的趨勢更賺錢。

這就是基於當下、基於事實的思維所帶來的紅利:無論怎樣難以理解、雜亂、或者會帶來虧損的走勢,你承認了它、接受了它,就可能因為它而獲利。

對於交易者來說,有一個問題很重要:你眼中的市場是怎樣的?

是可怕,吃人不吐骨頭的;還是和善,給人送錢的;抑或是狡猾,讓人摸不清頭腦的;又或者,它就是那樣,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這個問題的答案,或許影響、甚至決定了很多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