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姥姥和孫悟空,才是曹雪芹本意所追求的:真、善、美!(三)

三、《三國演義》中的人情

劉姥姥和孫悟空,才是曹雪芹本意所追求的:真、善、美!(三)

《三國演義》說的主要是“國家情懷”,講的是上流社會人,為了各自利益,耍弄權謀的故事。

但是上流社會不單玩權謀,也有人情,國與國之間也有人情,只不過大都是順水人情和假人情。以至於只要是有“人情”出現的地方,當事人就會立刻為之變色。

劉姥姥和孫悟空,才是曹雪芹本意所追求的:真、善、美!(三)

典型的一個是陶謙讓徐州。

曹操覬覦徐州已久,便以報家仇為名,出兵徐州。

劉備幫助陶謙,解了徐州之圍,陶謙感劉備之德,願以徐州相讓。

劉備不受,陶謙三讓,劉備三辭。

劉姥姥和孫悟空,才是曹雪芹本意所追求的:真、善、美!(三)

這個人情就不知道是真是假,給人的感覺是:假的可能比較大。

陶謙的理由是:自己年邁,兒子無能,為了百姓,要給徐州找個負責任的人來當“州牧”。

劉姥姥和孫悟空,才是曹雪芹本意所追求的:真、善、美!(三)

在那個軍閥割據、各自為戰的年代,這話不可信。況且當時徐州還面臨被曹操吞併的壓力,所以陶謙讓出去的是不是人情,也不好說。

所以這個事怎麼才能說明是真的呢,只有等陶謙死後才知道。

劉姥姥和孫悟空,才是曹雪芹本意所追求的:真、善、美!(三)

結果陶謙臨死還在堅持讓徐州,劉備這才“權領”徐州牧。

這個“權領”,說明劉備想要還是不想要徐州呢?也不好猜!

劉姥姥和孫悟空,才是曹雪芹本意所追求的:真、善、美!(三)

要知道曹操勢大,正在對徐州虎視眈眈,所以這是一塊燙手的山芋啊,接手了又要面臨被奪走甚至被殺的風險。

也許劉備正在發愁,不知道怎樣處置徐州:拱手送給曹操吧,對不起陶謙;堅守吧,不一定守得住,還有可能被殺。

劉姥姥和孫悟空,才是曹雪芹本意所追求的:真、善、美!(三)

正當諸位看官睜大眼睛,想瞧瞧這回劉備到底怎樣對付曹操(或者說曹操怎麼收拾劉備)的時候,誰知半路殺出個呂布,這傢伙本是走投無路來投劉備的,結果陰差陽錯,鳩佔鵲巢,反奪了劉備的徐州,後來曹操攻破徐州,殺了呂布。

劉姥姥和孫悟空,才是曹雪芹本意所追求的:真、善、美!(三)

這麼一來,我們就有的想象了:是不是如果當初呂布不奪劉備的徐州,後來曹操攻破徐州,殺的就是劉備呢?

呵呵,有意思!

這就是毛氏父子所說的:“《三國》一書,有星移斗轉,雨覆風翻之妙”。

真假人情難辨,更多的是權謀,並且能給人無限的遐想。

劉姥姥和孫悟空,才是曹雪芹本意所追求的:真、善、美!(三)

除此之外還有一處,也值得探討。

就是後來劉備病重,臨終前託孤於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劉姥姥和孫悟空,才是曹雪芹本意所追求的:真、善、美!(三)

劉備託孤

劉備的這一套,是不是受了當年陶謙讓徐州的影響呢?也未可知也!

不知您有沒有讀出《三國演義》的真正味道?

(有贊同或不同建議請關注並留言!)

(本篇未完待續)

文/張超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