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姥姥和孙悟空,才是曹雪芹本意所追求的:真、善、美!(三)

三、《三国演义》中的人情

刘姥姥和孙悟空,才是曹雪芹本意所追求的:真、善、美!(三)

《三国演义》说的主要是“国家情怀”,讲的是上流社会人,为了各自利益,耍弄权谋的故事。

但是上流社会不单玩权谋,也有人情,国与国之间也有人情,只不过大都是顺水人情和假人情。以至于只要是有“人情”出现的地方,当事人就会立刻为之变色。

刘姥姥和孙悟空,才是曹雪芹本意所追求的:真、善、美!(三)

典型的一个是陶谦让徐州。

曹操觊觎徐州已久,便以报家仇为名,出兵徐州。

刘备帮助陶谦,解了徐州之围,陶谦感刘备之德,愿以徐州相让。

刘备不受,陶谦三让,刘备三辞。

刘姥姥和孙悟空,才是曹雪芹本意所追求的:真、善、美!(三)

这个人情就不知道是真是假,给人的感觉是:假的可能比较大。

陶谦的理由是:自己年迈,儿子无能,为了百姓,要给徐州找个负责任的人来当“州牧”。

刘姥姥和孙悟空,才是曹雪芹本意所追求的:真、善、美!(三)

在那个军阀割据、各自为战的年代,这话不可信。况且当时徐州还面临被曹操吞并的压力,所以陶谦让出去的是不是人情,也不好说。

所以这个事怎么才能说明是真的呢,只有等陶谦死后才知道。

刘姥姥和孙悟空,才是曹雪芹本意所追求的:真、善、美!(三)

结果陶谦临死还在坚持让徐州,刘备这才“权领”徐州牧。

这个“权领”,说明刘备想要还是不想要徐州呢?也不好猜!

刘姥姥和孙悟空,才是曹雪芹本意所追求的:真、善、美!(三)

要知道曹操势大,正在对徐州虎视眈眈,所以这是一块烫手的山芋啊,接手了又要面临被夺走甚至被杀的风险。

也许刘备正在发愁,不知道怎样处置徐州:拱手送给曹操吧,对不起陶谦;坚守吧,不一定守得住,还有可能被杀。

刘姥姥和孙悟空,才是曹雪芹本意所追求的:真、善、美!(三)

正当诸位看官睁大眼睛,想瞧瞧这回刘备到底怎样对付曹操(或者说曹操怎么收拾刘备)的时候,谁知半路杀出个吕布,这家伙本是走投无路来投刘备的,结果阴差阳错,鸠占鹊巢,反夺了刘备的徐州,后来曹操攻破徐州,杀了吕布。

刘姥姥和孙悟空,才是曹雪芹本意所追求的:真、善、美!(三)

这么一来,我们就有的想象了:是不是如果当初吕布不夺刘备的徐州,后来曹操攻破徐州,杀的就是刘备呢?

呵呵,有意思!

这就是毛氏父子所说的:“《三国》一书,有星移斗转,雨覆风翻之妙”。

真假人情难辨,更多的是权谋,并且能给人无限的遐想。

刘姥姥和孙悟空,才是曹雪芹本意所追求的:真、善、美!(三)

除此之外还有一处,也值得探讨。

就是后来刘备病重,临终前托孤于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刘姥姥和孙悟空,才是曹雪芹本意所追求的:真、善、美!(三)

刘备托孤

刘备的这一套,是不是受了当年陶谦让徐州的影响呢?也未可知也!

不知您有没有读出《三国演义》的真正味道?

(有赞同或不同建议请关注并留言!)

(本篇未完待续)

文/张超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