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多納的上帝之手,到底是怎麼回事?

婉若游龍


與“上帝之手”一同誕生的,還有“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這句最著名的對馬拉多納的評價。“上帝之手”事件爆出後,法國一家媒體在評論這一事件時,寫下了這句話。從此,它成為描繪馬納多拉個性最鉑金的句子。

1986年,在墨西哥城舉行的世界盃足球賽四分之一決賽上,阿根廷VS英格蘭。25歲的馬拉多納當時是阿根廷隊長,而阿英兩國之間,福克納群島戰爭的仇恨猶在。上半場雙方都沒有進球,故事發生在下半場開始後不久。

馬拉多納帶球跳過了英格蘭的格倫·霍德爾,然後連過4名攔截他的對方球員,迫使英格蘭門將撲了出來。馬拉多納射門後,球碰到了英國球員的腳,守門員霍奇回頭卻將球撲向了自家的禁區。

這時晃過對方球員的馬拉多納一躍而起,用手將球推進了球門。馬拉多納的手球極為隱秘,除了附近的英國球員,還有場外的英國主帥博比·羅布森,沒有人看見。所以,無論英國人如何抗議,均無效。4分鐘後,馬拉多納再進一球,鎖定勝局。

賽後,馬拉多納在新聞發佈會上稱這個球,“一半是因為馬拉多納的頭腦,一半是因為上帝之手”。“上帝之手”的說法,由此而來。雖然後來通過電視回放,可以明確判定那是馬拉多納的手球,但為時已晚。

2005年,馬拉多納在一次電視採訪中公開承認,當時,他是故意這樣做的,是用手而不是頭打進那一球的,並承認他當時就知道這個球應該無效。他還坦率地說,“上帝之手”進球被判有效,這連他自己也沒想到。

在當時,國際足聯不但沒有理會英格蘭的抗議,還將這個爭議極大的球,評為“世界盃歷史上最偉大的進球。”2002年,由國際足聯主導的一項網民評選,這粒“上帝之手”進的球,被評為“世紀進球。”

這也許是足球史上最有爭議、而且持續不斷地爭議的進球。反對馬拉多納的人認為,這集中體現了他不擇手段、臭名昭著如惡魔般的一面。而支持他的人則認為,無論是不是手球,他能連過5人並射門,都展現了馬拉多納的天才、敏捷與機變。

阿根廷在半決賽中淘汰掉英國隊後,又在決賽中戰勝了德國隊,獲得冠軍,馬拉多納成為奪冠最大的功臣。但是依然有人堅持認為,“上帝之手”,是世界盃歷史上最大的敗筆。國際足聯的態度,也使之成為世界盃歷史上的大丑聞。


世界真的很大


這是世界盃經典事件,他的發生才誕生了上帝之手的說法。那是1986年世界盃阿根廷和英格蘭的1/4淘汰賽,上半場兩隊互交白卷下半時第6分鐘馬拉多納前場連續盤帶到禁區附近傳給隊友射門被堵,防守球員將球倒勾給守門員,馬拉多納及時插上起跳之後用手將球打進了球門。當然也沒有錄像回看技術裁判也沒有完全看清楚最終判罰進球有效,這球馬拉多納明顯手球了。這是個絕對的誤判。
但馬拉多納的第二個進球卻毫無爭議的成了經典,他中場附近得球一路帶球狂奔連過6人最終將球打進最終幫助阿根廷2:1勝了英格蘭。馬拉多納那屆世界盃打進五球助攻五次最終阿根廷也勇奪冠軍,馬拉多納的足球才華盡顯無遺。


奇思妙想君



馬拉多納在1986年世界盃上給人們留下了無數的回憶,其中同英格蘭的兩個進球成就了永恆的經典,也奉獻了世界盃歷史上最精彩的進球。

讓我們來回憶一下這充滿爭議和前無古人的兩個時刻:

1986年6月22日,阿根廷在四分之一決賽中面對英格蘭,這時的阿根廷已經是碩果僅存的南美洲球隊。幾個小時前,德國和法國已經先後淘汰了東道主和巴西隊。在墨西哥城阿茲臺克體育場,有11萬5千人現場觀看了這場比賽,主裁判是來自突尼斯的本納賽爾,比賽的前五十分鐘阿根廷佔有一定的優勢但沒能得分,一分鐘後,巴爾達諾傳中,英格蘭的後衛解圍踢偏,馬拉多納高舉拳頭,就在英格蘭門將希爾頓面前將球打入,儘管英格蘭球員強烈抗議,但主裁判判定有效。

馬拉多納賽後說“這個球是由上帝打入的,部分是由馬拉多納的頭打入的”,後來他又說“是球打中的我,不是我故意這麼做的。我甚至覺得是希爾頓自己把球打進了球門。”因為他的這番話,所以媒體才把這個進球稱為“上帝之手”。


打進這個手球之後4分鐘,馬拉多納展開了一個人水銀瀉地的表演:在本方半場過掉比爾茲利和裡德,沿著右路長途奔襲,兩次內扣過人,先後過掉布徹和芬維克,在奔跑了55米後,晃掉棄門而出的希爾頓,把球打進空門。這是無可比擬的進球,也是世界盃歷史上公認的“世紀進球”。

對馬拉多納來說,打敗英格蘭也許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時刻,那時英阿馬島戰爭的陰影猶在,對於一個侵略過自己祖國的對手,他用了最具爭議和最痛快淋漓的兩種方式予以了回擊。對英格蘭的比賽,人們見證了一個人擊敗一支球隊的神話,也許可以這樣說,擊敗英格蘭的比賽就像是馬拉多納一生的濃縮,他是一個偉大的天才,同時也是一個充滿爭議的人物,他天使與魔鬼的兩面性在這一個90分鐘裡得到了最充分的展現。

如果你看過2004年亞洲盃決賽國足1:1平日本,場上僵局被中野浩二用手球打破的時候,就能深刻理解英格蘭人對馬拉多納的痛恨。一直到2002年世界盃,英格蘭憑藉貝克漢姆的一個點球,1:0把阿根廷踢出局的時候,他們的媒體充滿復仇的味道,那就是另外一個話題了。


怪獸小王


謝邀,在1986年的墨西哥世界盃上,馬拉多納用手把球攻入了英格蘭隊的球門,這就是著名的“上帝之手”事件。



在阿根廷與英格蘭的1/4決賽中,馬拉多納的第一個進球並不光彩,當時,馬拉多納先是將球分給邊路的隊友巴爾達諾,後者的射門被英格蘭後衛霍奇擋出,此時,雖然馬拉多納搶到了第一點,但面對人高馬大的希爾頓,他想頭球攻門難度極大,最終,他選擇了用手將球打入球門,由於他的

個子矮小

,動作也十分隱蔽,突尼斯主裁判納塞爾沒有發現,並判此球有效,希爾頓和他的隊友雖然極力爭辯,但結局卻無法改變,憑藉此球領先後,馬拉多納隨後又打入一記完美的入球,幫助球隊最終2比1獲勝。由於四年前的“馬島戰爭”,最初馬拉多納對那記手球並沒有悔改之一,而是認為這是上帝對英格蘭人的懲罰,賽後,他更是自稱這個進球是“一半是上帝之手,一半是迭戈的腦袋”,這讓阿根廷和英格蘭在足壇的恩怨進一步加劇。

現在,馬拉多納仍然認為“上帝之手”沒有什麼不對。這粒進球完全是精明和狡詐的成果。


馬拉多納否認這個進球屬於欺騙。當《每日鏡報》記者問馬拉多納:“上帝之手到底什麼意思?”時,馬拉多納說:“這個進球並不是我誠心進行欺騙。我並不是不尊重英國人,但是在阿根廷的綠蔭場上,這樣的進球許多許多。那天下午的比賽中,我在場上跳躍起來,但是我的身高不足,所以就有了上帝之手。”

馬拉多納說,在南美足球運動員中,“上帝之手”方式進球非常普遍,裁判也大多不吹犯規。

但是後來,可能就在今年吧,馬拉多納已經公開承認了那個球確實 是裁判的誤判!

花式擼丶


事情本身並不複雜,但是如果再聯繫到大背景和事態的發展,老馬的這一個手球被稱為”上帝之手“卻是神來之筆。

先說事情本身吧,1986年6月22日,墨西哥世界盃半決賽在墨西哥城阿茲臺克體育場進行,比賽的雙方是阿根廷和英格蘭隊。比賽進行到下半場第六分鐘的時候,馬拉多納接到高空球高高躍起,在頭頂皮球之前用高高舉起的前臂將球碰到球門。由於馬拉多納當時的動作十分協調,以至於當時的主裁判也沒有看出來這是一個手球,縱然英格蘭隊對於此球的強烈抗議也未能改變裁判的認定。

2002年,馬拉多納在自己的自傳中親口承認:我現在能說出當時不能說的事情了。當時,我稱其為“上帝之手”,其實那是“迭戈之手”。我感覺自己有點像是扒竊了英格蘭人的錢包。

為什麼說當時的大背景和事態的發展,讓”上帝之手“揚名天下?

首先,當時的阿根體和英格蘭不僅是賽場上的死敵,更有戲劇性的是,這場比賽不久以前,英國和阿根廷才爆發了馬島戰爭。兩國的關係非常緊張,因此這個進球在當時造成了巨大的爭議,甚至一度引發兩國民間的仇視。而且在就在這場比賽中,馬拉多納還攻入了一個世界盃歷史上,甚至是有影像的足球歷史上最經典的一粒進球:馬拉多納狂奔50多米連過6人攻破英格蘭球門。而比賽的最終結果是阿根廷隊以2-1戰勝英格蘭隊,兩粒進球,馬拉多納幾乎用了兩種最極端的方式取得了破門,每個進球都被後世球迷無數次的談論和回放。

而最終,阿根廷在馬拉多納的帶領下,奪取了1986年墨西哥世界盃的冠軍。在那屆世界盃上,馬拉多納最終交出了五球五助攻的數據,這個手球也才成為了經典的”上帝之手“。


體育圈全能王


這個瞬間本人並沒有在電視直播中看過,但是此後被這個經典鏡頭無數次刷屏。而“上帝之手”這個詞就是因為老馬這個進球而發明的。

馬拉多納此後回憶起這個球,說自己從未後悔過,因為這個球給阿根廷帶來了世界冠軍。而阿根廷那個時候也需要這個冠軍來提振國民信心,而馬拉多納也需要這個冠軍封神。於是上帝之手就這樣誕生了。

據當時的邊裁保加利亞裁判博格丹-多切夫在去世前的一次採訪中透露,1986年世界盃,他作為邊裁看到了馬拉多納的“上帝之手”,但是很遺憾,主裁判突尼斯人阿里-本-納賽爾卻並未詢問他的意見,而是直接判罰進球有效。

也許真的是上帝在指引著馬拉多納打入了上帝之手,因為那一屆世界盃,馬拉多納還打入了世界盃最經典的過五關斬六將的入球。一個最精彩的入球,一個最具爭議的入球都產生在同一屆世界盃,都產生在同一個人身上,很難不讓人相信這是上帝的安排。

有意思的是,作為馬拉多納接班人的梅西,同樣也打進過一個上帝之手。而且梅西同樣也打入過過五關斬六將的入球。

個人很喜歡老馬,喜歡他的真性情,喜歡他的不做作,喜歡他有啥說啥。這才是個有血有肉的人!


你沒想到的球事


這個事件發生在1986年世界盃。實際上那場比賽,前面根本看不到任何機會,上帝之手完全是突發狀況,而很多人說裁判幫著阿根廷,實際上並非如此,我來給大家分析一下來龍去脈。

首先馬拉多納生於1960年,1979年世青賽就已經是奠定了最佳新人的地位,而在1982年的世界盃,那時候的馬拉多納已經是如日中天了

,這種如日中天更加今天的梅西還不一樣,那時候的馬拉多納是全方位的強大,不僅在俱樂部,關鍵是國家隊強的一塌糊塗——但是比較倒黴的是,82年世界盃他情緒失控,飛踹巴西球員導致紅牌黯然離場,也葬送了阿根廷的前程。


從82年到86年,馬拉多納隱忍了4年,不僅是球技繼續增長,關鍵是在一些比賽經驗方面,也變得油滑,因為他就是太耿直,結果犯了吃紅牌的錯誤,

所以在1986年,他已經是老油條一枚了——以上是上帝之手的背景。


任何偶然事件的背後,都有它發生的背景,這一點很重要。


至於上帝之手是怎麼發生的?我曾經看過那場比賽的錄像,可以說英格蘭的防守也是密不透風,主要就是防守反擊,所以阿根廷其實也沒啥機會,整個比賽的前半段都是平淡無奇,但是就在大家覺得沉悶的時候,有個高球忽然從後場調到前場,然後只見馬拉多納高高躍起,結果球就進了。


當時只有幾個英格蘭球員投訴,其他人根本就來不及看清發生了什麼,那時候的回放技術不像現在這麼先進,有多角度,慢動作——本屆世界盃法國VS澳大利亞,格列茲曼的那個點球就是通過慢動作VR的回放,看出來格列茲曼被澳大利亞球員輕微地碰到,有了身體接觸。


而且,當時的比賽地點是墨西哥高原,陽光非常熾熱而英格蘭的球門是陽光的這一面,也就是說,裁判從中場方向看球門這個方向,是有一個干擾因素的,但馬拉多納忽然跳起來的,他的視線會從暗處往上看,你可以想象——會直接被強烈的陽光晃到眼睛,根本看不清。而英格蘭的後衛之所以看清,是因為他們一直在底線附近,在陽光的區域,而且離得比較近,因為是後場忽然來的球,所以裁判還來不及跑到附近,只能遠遠地觀察,但是電光火石之間,根本不可能做出準確判斷。


這就是馬拉多納的比賽經驗——我們說,一個牛逼的考霸,不僅考試能力強,甚至作弊的能力也比一般人要強,就是這個道理。馬拉多納上屆世界盃吃過紅牌,所以他肯定不會做出明顯吃虧的動作,但是一旦這個行為的收益大於風險,他就會決定冒險,賭一把。


他的動作也非常隱蔽,手是微微的上舉,給人的感覺是他即將和英格蘭門衝撞,為了保持身體平衡以及保護頭部,做的一個下意識的動作,而並不十分明顯你仔細看就會發現,馬拉多納的手沒有完全舉起來,只是比頭高出一點點,但是這個一點落差,就彌補了他的身高不足,將球打進。

另外他在做這個動作的時候,是把身體給側過來的(就像前面說的,他實際上是做出了一個即將和門將相撞,而自我保護的姿態)不是正對著門將,也就是說,他的手臂會被自己的頭部擋住,拳頭和球接觸的時間非常短,而門將這個時候正好也出拳,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迷惑了裁判。馬拉多納官方報身高168,169,實際只有一米六四,比梅西還要矮五公分,所以他的動作幅度非常小,又很敏捷,裁判發現不了,也是很正常的了。

但是馬拉多納隨後的表現讓當年參加比賽的英格蘭球員無話可說,心服口服——短短几分鐘之後,阿根廷10號在中場拿球,一個拉球擺脫迅速過了防守隊員,然後一路狂奔,過掉了英格蘭隊五名球員,最後晃倒了門將,把球打進空門,這個進球至今還是世界足壇最佳進球。


而當年參加比賽的英格蘭球員們說:第一球馬拉多納用手打進的當然不能算,但是我們覺得,第二個進球,可以算作兩球。

可見也是對馬拉多納的球技心悅誠服了。

堅持優質原創,分享我的經歷和見解。如果您喜歡我的答案,就請點贊和關注,並在評論區發表高見吧!


佩子臨


“上帝之手”一詞源自於馬拉多納對於自己在1986年世界盃對陣英格蘭的比賽中打進的一粒手球進球的描述。在1986年墨西哥世界盃阿根廷和英格蘭的四分之一決賽中,在比賽進行到第51分鐘時,英格蘭後衛霍奇解圍失誤,皮球彈向本方球門。馬拉多納面對出擊的英格蘭門將希爾頓用手將球打入球門。由於馬拉多納手球動作十分隱蔽,突尼斯主裁納賽爾並沒有看見,他判定此球有效。在賽後的發佈會上,馬拉多納宣稱此球“一半是依靠自己的腦袋,一半是依靠上帝之手”。上帝之手一詞由此得來。

馬拉多納在講述當時的情形時表示:“在我進球后,我在等我的隊友們來擁抱我,但沒有人過來,他們也看到了,我告訴他們‘來擁抱我,不然裁判可能會改判。’”此球在當時就引起了英格蘭球員的抗議,但主裁併沒有改變自己的判罰,依舊認定此球有效。當時英阿馬島戰爭剛剛過去兩年,這個判罰也加劇了兩國民眾的敵對態度。而阿根廷和英格蘭從此也結下樑子,成為了死敵。


在“上帝之手”僅僅過去4分鐘之後,馬拉多納就完成了那個“世紀進球”:在本方半場得球后,馬拉多納狂奔60米,連過4名防守球員之後進球。在5分鐘之內,馬拉多納用兩種截然不同的方式完成梅開二度:一個是不光彩的手球進球,一個是個人能力的完全體現。但最終,這兩粒進球都被載入史冊。

這場戲劇性的比賽最終以阿根廷2-1戰勝英格蘭結束,而阿根廷之後彷彿真的受到上帝眷顧一樣,一路過關斬將,最終捧得1986年墨西哥世界盃冠軍。


克韓


一九八六年世界盃四分之一決賽,馬拉多納用兩個膾炙人口的進球名揚天下。一個是充滿爭議的“上帝之手”,一個是被球迷津津樂道的“世紀進球”!

其中第一個進球,是馬拉多納用手打進的,雖然英國人強烈抗議,但裁判仍堅持進球有效。事後狡猾的馬拉多納稱此球是“上帝之手”打進去的。

那屆世界盃,馬拉多納幾乎是以一己之力帶領潘帕斯雄鷹捧起大力神杯,他成為了阿根廷的英雄,也成為了球迷心目中的“球王”,“上帝之手”雖然爭議不斷,但大多數球迷並沒有太多指責馬拉多納!

三十多年了,回想“上帝之手”事件,確切說來,確屬誤判,那個進球應判無效,但馬拉多納的偉大毋庸置疑!




大軍雜談


老馬的手球被很多喜愛他的球迷認可,但違背體育精神,在當時的政治背景下老馬隨後得到世界盃,加冕球王。但先失一球對於英格蘭壓力很大並且嚴重的誤判對失球方心理影響也很大。儘管老馬的球技確實超一流,但這對英格蘭極不公平。如果不是這個手球,以當時的情況阿根廷很難淘汰英格蘭,而老馬也不可能得到世界盃。所以為什麼老馬近20年只是含糊其詞的說什麼這個球是上帝之手,因為他清楚一旦他承認是手球,那麼他的世界盃就會被嚴重質疑,他球王的名號也將名不符實。那他在世界盃後得到萬千球迷的寵愛和巨大經濟利益也將付之東流。儘管梅西現在的球技,數據,榮譽都已經全面超越老馬,儘管他實打實的帶領阿根廷打入世界盃決賽,但仍不被人認可,就是因為沒有世界盃,其實這對梅西也不公平。所以如果世界上只有一位球王,那就是貝利,如果還有其他人,那就是老馬和梅西。你說梅西沒有領袖氣質,現在的阿根廷巨星們沒人能領袖,即使強如梅西。不像80年代,一群有實力名氣不大的球員在馬拉多納的帶領下,為了信仰和名利一起拼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