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20到底能不能成爲多用途戰機?這裡告訴你答案

在之前的採訪當中,殲-20飛行員張昊就曾經表示說殲-20作為我國空軍“踹門一腳”的進攻型武器可以做到“一根針破一張網”,這也是官方首次給殲-20進攻型的一個定位,同時也肯定了殲-20性能是十分優越的,未來殲-20到底是要做一個全能的多面手還是要做一個衝鋒的突擊隊員呢?

殲-20到底能不能成為多用途戰機?這裡告訴你答案

說到殲-20,經常看到它和殲-16同時出場,一個負責踹門一個負責洗地,殲-20去打頭陣拿制空權,殲-16緊跟打擊,殲-20為什麼不把這兩件事都一起給做了呢?殲-20的未來還真有可能最終成為一種側重於空優的多用途戰鬥機。

我們以美國的F-22為代表的四代機來看,它的初衷就是用隱形和超機動性去奪取制空權,後期它發展出了對面打擊的FA-22,而到了F-35的時候,那就明確地定位成多用途了,我們的殲-20最終也會往多用途上去發展,要想成為多用途必須具備三個基本的條件“體格好、有外援、有內涵”。

“體格好”指的是飛機的結構要足夠大而且強,能夠裝載各種武器,我們看F-22載彈量大於9噸,其中機身彈倉的部分大概是在2.3噸左右,F-35的載彈量也有6-7噸,機身彈倉也接近2噸,那咱們殲-20載彈量是多少呢?不知道!因為現在還沒有公佈數據,不過我們可以對比這三種飛機的彈倉,很明顯殲-20是最大的,看來殲-20的載彈量比F-22 F-35只多不少。

殲-20到底能不能成為多用途戰機?這裡告訴你答案

“有外援”指的是各種品格齊全的對面攻擊的彈藥,咱們國家已經是展示過很多精確制導彈藥了,這些彈藥既有通用性,又能適應隱形彈倉的尺寸和它的發射方式,所以殲-20天生就具有一種多用途戰鬥機的氣質。

“有內涵”說的是我們肉眼平時看不到的航電和火控系統,殲-20機頭下面有一個小小的突起,這就是光電瞄準系統,這套系統主要就是為了為對面攻擊準備的,從這點看其實殲-20一開始就有多用途的定位,對面打擊最頭疼的是地面海面反射的雜波,要把目標從這些雜波里面區分出來,那就好像我們去到火車站候車大廳,那地方口音交雜而且亂哄哄的,但是就在這個環境中你還要聽出你朋友在那邊說話肯定不是容易的事情。

殲-20到底能不能成為多用途戰機?這裡告訴你答案

我們國家現在已經突破了機載合成孔徑和相控陣雷達難關,所以殲-20完完全全是有可能把一個紅豆從一大盆綠豆裡面給找出來,對目標實施精準打擊,今天寫到殲-20,我很有感觸,“20”這個數字百味雜陳,那是我們20年的一個夢想,也是我們20年的一路艱辛,更是對祖國天空的一份情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