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錦:織一部穿在身上的民族史

黎族是海南島最早的居民,根據考古材料,早在3000年前的殷周之際,黎族先民就曾定居於此。在所有有關黎族的歷史畫面中,記錄者都格外關注的一種場景,便是紡輪紡紗,踞腰紡織的黎族婦女,而有關這種特有的紡織工藝,也已經在黎族存續了數千年。

黎錦:織一部穿在身上的民族史

從最開始的一無所有,到種棉花、紡線、織布、染色、織黎錦,隨著歲月的變遷和沉澱,偏居於南疆海島的黎族人,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和智慧造就了被稱為中國紡織史“活化石”的海南黎族織錦。

而黎族織錦本身,也確實經得起此美譽,因為被尊為布業的始祖“黃道婆”,正是在宋末元初避難崖州時,習得了黎族人民的紡織技術,而後將其傳播到內地,推動了當時棉紡織業的迅速發展。

黎錦:織一部穿在身上的民族史

織造黎錦是傳統黎族婦女必學的手工藝之一,每一塊黎錦都見證著黎族婦女的勤勞堅韌和心靈手巧。傳統的黎錦製作,共有紡、染、織、繡四大工序。首先把棉花脫籽,抽紗,把紗繞成錠,染上黎族傳統的染料,再用黎族特有的踞腰織機紡織成布。最後,還要在織好的布上,刺繡出精美的圖案。一般來說,紋樣複雜些的織錦,需要幾個月才能完成。

黎錦染色用的染料,大多來自植物。比如蓼藍可以染出深藍色,植物的樹葉染出綠色,要想染黃色則依靠黃姜。

黎錦:織一部穿在身上的民族史

絣染是黎錦特有的一種染色技藝,染色前,需將作為經線的棉線繃在木架上,紮成圖案,之後取下用染料對該部位著色。經線染色後,會被再次繃在線架上,然後去掉紮在經線上的線結,就會顯出別具一格的朦朧暈色經線。這種絣染技術目前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極其少見。

所謂獨特的織錦方式,是使用經緯線垂直編織的方法進行織造,織者將自己的身體作為織布機:席地而坐,兩腿併攏、伸直,腳和腰部共同將正在織的經線扯直,然後在經線之間編織不同顏色的緯線,創作豐富的圖案。

黎錦:織一部穿在身上的民族史

為了把讓經線繃直,腳需一直向前平伸,腰部則得往後頂。如果是初學者,這種姿勢堅持一會兒就會痠疼難忍。但對老練的織者來說,經過數十年的修煉,她們能一坐就好幾個小時。

在過去,衣服和線都沒有現成的,必須自己動手,否則無衣可穿。黎錦婦女們就慢慢摸索著將紡好的線織成漂亮的筒裙、搖兜、頭帕……

黎錦:織一部穿在身上的民族史

當然,不是每個女孩都熱衷於織錦,亦非所有黎族婦女皆善織。要將黎錦做到“能用”,不用多久就可達到。但如要把圖案做得巧妙、好看,至少得有十多年功夫的積累。

每個人對於圖案,都有自己的審美,不同方言地區的黎錦,也會呈現出風格上的差異,有些地方圖案偏大,有些地方顯小。這種審美趣味既來自自身對所處環境的感知,也由於和婦女間的溝通而形成地區風格。

黎錦:織一部穿在身上的民族史

由於過去用植物和礦物染料的色,其深度和亮度不可能做到完全一致,而不同的女子又都會喜歡用不同的圖案和不同的顏色進行個性化的創作,所以,也註定了每塊黎錦的獨一無二。

織造黎錦,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精力。一塊約40公分寬、2米長、圖案複雜程度為中等的黎錦,如果每天能做一段時間,也得做上個把月才能完成。而黎族婦女們,平常還得做大量的農活和家務,只能擠時間織錦,所需時間便會更長。

黎錦:織一部穿在身上的民族史

(“大力神”人紋圖案,寓意本民族向著文明、康寧、繁衍生息、長久萬代。)

人們會讚揚黎錦做得好的女子,她也會更多地獲得小夥子青睞。出嫁前,能給自己織上一件漂亮的黎錦嫁衣,也成了每個黎族姑娘頗感幸福的事。除了黎錦中通常可見的大力神、青蛙、菱形等圖案之外,成雙成對的愛情鳥也常會出現在黎族女子的嫁衣上,人們習慣稱它為“甘工鳥”,在黎族人眼裡,這種鳥象徵愛情。

黎錦:織一部穿在身上的民族史

(甘工鳥圖案)

不過,如同青蛙等圖案一樣,這愛情鳥並不是很寫實,可以說有點抽象。由此,也不得不讓人佩服黎族人的想象力,能將目之所及的各種花朵、植物、動物,通過變形提煉,幻化成一個個簡潔幹練的圖形。

黎錦:織一部穿在身上的民族史

(雙牛圖案)

這些圖案和符號,被編制在黎錦中,流淌在記憶裡,因為沒有文字,黎族的歷史全靠口口相傳。這些自帶圖案的黎錦便自然而然成為民族記事的獨特文本,成了一部穿在身上的民族史,更是一部心靈崇拜史。

黎錦:織一部穿在身上的民族史

10月29日,由中華網、鄉村文化保護與發展志願者協會主辦,聚寶匯公益支持的“守藝中華•錦繡中國行”活動啟動儀式將在北京中華世紀壇舉行,同時意味著一段新的守藝尋訪歷程將正式開啟。

此次“守藝中華•錦繡中國行”活動將先後走進海南、貴州,走訪那些浸染著黎族和苗族等少數民族文化氣息的傳統錦繡工藝,領略當地獨有的風土民情。在海南,除了黎族織錦,採風團隊還將帶您體驗船型房屋、黎族原始製陶工藝、黎族紋身等的別樣魅力,品嚐各類黎族美食;在貴州,苗繡、皮紙製作、安順印染、屯堡花燈、屯堡地戲等非遺技藝將一項項在採風隊員們的面前揭開神秘的面紗,當然也少不了一大波富有當地特色的美食,誘惑著不僅是身赴當地的採風者,還有在遠方關注的你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