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戶型的單價一定比小戶型便宜嗎?二手房越小單價越高的規則已變

大戶型的單價一定比小戶型便宜嗎?“越小越貴”的這個規則,在換房成主力需求的市場下,並不總是通用。

在濟南,老社區以小戶型居多,比如較早開建的大型開放式社區王官莊小區、匡山小區、洪家樓小區,尤其是大一居、小兩居的小面積房源,佔比偏多,因此也是首次買房的人們偏愛的一個區域。

在二手房市場,多年以來,小面積戶型因為總價低而更為搶手,一直被視為一條通行的準則,同時也因為總價低往往單價偏高。然而,近兩年,市場卻發生著變化。

在十字路口的街邊,放著一塊置業顧問自制的“優質房源”推薦板。推薦板上所掛出的8套房源,最小的是接近80平方米的兩居室,最大的是超過150平方米的三居室,而60平方米以下的一居室竟是一套都無。“看房人本來就少,要想抓住客戶的注意力,得儘量擺出可能受歡迎的房子。”置業顧問說,“賣小買大”的換房客戶才是市場的主力。

大戶型的單價一定比小戶型便宜嗎?二手房越小單價越高的規則已變

越大越便宜公式不適用

不僅是置業顧問不愛推薦小戶型房源,通過查看濟南房地產網,不少掛牌的大戶型,報出的單價比小戶型還貴,“越大越便宜”的公式也不適用了。

買大房談了6位業主

辦完了過戶手續後,市民郭先生歷時3個月的換房總算告一段落,要開始煩心裝修的事兒。“同樣是賣房,我覺得賣大房子的業主更顯得很牛。”說起換房過程,這是留給他的最大印象。

郭先生屬於“賣小買大”的換房客。今年3月,他先掛出了自己名下的一套小戶型,找好買家後,才開始在解放橋附近尋覓大戶型。“賣房時,我還覺得挺簡單的,掛牌了四天,就有一對老夫妻看中了我的房子,因為是全款支付,我還主動降了3萬元。”

然而,再去買大戶型時,郭先生髮現業主們變得不好打交道了,他前前後後面談了6位業主,有電話中同意降價可面談時卻反悔的,有想談3萬元卻一分不讓的,有不同意貸款買的,還有面談全程語氣都很趾高氣揚的。一直到第7位業主,才總算遇到一個“明白人”,雙方迅速談攏,以低於報價4萬元的價格,把房子賣給了郭先生。

“最開始,我覺得是買方市場,賣房的應該比我著急。”郭先生帶著些許慶幸說道,“大戶型比小戶型難賣的規則已經變了,自己的小房子賣的比較順利完全是機緣巧合,看了這麼多房子發現,小戶型真的不受歡迎了”。

其實從近幾年開發商新推房源上明顯可以看出,一居室的房源幾乎只存在於公寓產品中,住宅產品中一般小戶型也是在七八十平的兩居室。記得筆者買第一套房子是在是王官莊小區的一套九十年代的老房子,產證上面積只有62平,但是在當時絕對是搶手的好戶型,兩居室且總價低直接的感官就是首付低、月供低然後自己有個屬於自己的窩了。

然而時代在變、政策在變、購房者買房、賣房的思維也在變。隨著二孩的放開,越來越多的家庭需要至少3居室的居住空間才能滿足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一直沒有放鬆的房地產調控政策,限購、限貸政策使得換房成本大幅增加,首付的提高、房貸利率的上浮使得越來越多的家庭在購置房產時儘量選擇一步到位。

供需佔比往往決定著價格

根據濟南市住房公積金2017年度報告,職工貸款筆數中,購房建築面積90(含)平方米以下佔26.57%,90-144(含)平方米佔62.88%,144平方米以上佔10.55%。購買新房佔91.2%(其中購買保障性住房佔0.64%),購買存量商品住房佔8.8%。從數據中也不難發現,90-144平米的兩居、三居戶型貸款數目在總的公積金貸款筆數中佔比達到了六成以上。

越受歡迎的戶型需求越大,也會導致這部分產品價格偏高。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購房者對於居住的舒適度要求也會越來越高,不過不管時代如何發展,住宅房源的更新換代是不可避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