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England翻譯就是英格蘭,而Iceland翻譯過來就是冰島不是愛思蘭呢?

willmass


這個問題用英格蘭和冰島做對比還不能充分說明問題,如果用格陵蘭(丹麥語:Grønland,英語Greenland)和冰島作對比就更明顯了。丹麥的格陵蘭不論是丹麥語還是英語,意思都是綠地,但在中文翻譯中使用的並不是意譯原則,而是音譯原則。這和冰島的翻譯剛好相反: 冰島語的Ísland和英語中的Iceland是一個意思,就是冰之地,中文使用的是意譯原則而不是音譯原則。顯然,這兩個翻譯的規則運用是存在矛盾的。

類似矛盾也出現在許多其他翻譯中,甚至出現在同一個地名中。比如大陸把New Zealand翻譯成新西蘭,卻把New York翻譯成紐約,這兩個New的來源沒有任何區別,都是歐洲殖民者殖民過程中用自己家鄉的地名命名新開拓土地的習慣的表現。唯一的差別是紐約的名稱始終是英語,而新西蘭最早的歐洲名字是荷蘭語。新西蘭的翻譯是半音譯半意譯。美國東部的一個州新澤西(New Jersey)也是半音譯半意譯。不過臺灣方面對新西蘭並不是這麼翻譯的,他們更多是純音譯。

這種看上去矛盾的現象,是歷史形成的,當初中英互譯並沒有什麼嚴格的標準,很多時候都是約定俗成。談不上誰的翻譯更好,誰的翻譯不好。地名翻譯不同於文學作品翻譯,只要便於理解,不會產生歧義就可以了。更不需要現在重新更改,否則會造成比較大的混亂。畢竟,海外的中國人給自己聚集的城市起箇中文名字後來就成了中文標準翻譯的也不是沒有,比如舊金山,這個名字和它的英文San Francisco是沒有關係的。


葉海林


英文的翻譯有三種,一種是音譯,一種是直譯,一種是意譯。

音譯顧名思義,英文什麼發音,中文就怎麼說,比如題目裡說的“England”,中文就翻譯為“英格蘭”。

直譯就是直接翻譯,一個字一個字的翻譯,比如“Iceland”,Ice是冰、land是島嶼,所以就是直接說是冰島。

意譯是自由翻譯,在保證原文意思的情況下進行翻譯,這種不限形式,比如“an eye for eye”翻譯為以牙還牙。

為什麼England翻譯就是英格蘭,而Iceland翻譯過來就是冰島不是愛思蘭?

一般來講,地名的翻譯大多數都是音譯的,比如新加坡(Singapore)、意大利(Italy)、阿根廷(Argentina)等等,至於為何可以音譯,主要是因為直接音譯成中文說得通,說的順,不會說的怪,符合信達雅的翻譯要求。不然如果我們要是想故意使壞,其實也可以把英國說成是陰國,把美國說成是黴國,把韓國說成是棒子,當然,會中文的老外也可以把中國說成是“拆哪兒”了。

Iceland之所以翻譯為冰島,主要是還是考慮到直接翻譯成愛思蘭有點不好聽,拗口,把Iceland翻譯成冰島有一種直觀的意境在裡面,因為冰島這個國家其實就是一座島,地處高緯度,並且氣候寒冷(其實也不是那麼冷),所以國人就把其直接翻譯為了冰島,這樣既簡單又粗暴,多好。


瓜叔聊球


這是一個角度十分刁鑽的問題啊。在國家和地區名字的翻譯上,有不同的原則,音譯、意譯以及音譯+意譯。

例如England翻譯成英格蘭,就是典型的音譯。其他類似於Scotland、Finland這些,翻譯成蘇格蘭、芬蘭,也都是典型的音譯。


至於意譯,其實比較少。冰島是一個典型範例。land這個詞根來源於拉丁語系,也是盎格魯-薩克遜人對小島的稱呼。作為歐洲最西北角的國家,維京人發現冰島的時候,就發現了這裡是一片冰天雪地的島嶼,因此也稱呼它為冰雪覆蓋的土地,流傳至今,便成為了iceland。由於詞意與現實相近,因此以意譯的冰島來稱呼這個國家。

至於音譯+意譯,也比較常見,比如New Zealand翻譯成新西蘭,South Georgia翻譯成南喬治亞等等。但是我們常用的New York翻譯成紐約,Greenland翻譯成格陵蘭島,則更多的是出於約定俗成的習慣。


紫竹橋東南角


翻譯更多是靠人,英格蘭這個詞是中國人翻譯過來的,不過很有可能是香港原始翻譯,國內的翻譯人士也跟隨,國內的翻譯影響力逐步超越香港,很多原本香港翻譯好的詞彙都改成大陸的,例如星洲(星加坡)改為新加坡(感覺香港的翻譯更符合發音),紐西蘭改為新西蘭(字母裡有new),不過這些詞的翻譯不能隨便強迫別國接受,就好像紐約(NewYork)這個詞早已經深入民心,如果中國大陸隨便按照紐西蘭的改法換成新約的叫法,估計實力強大的紐約州州長會表示遺憾的!


dyw30930332


漢語裡的外國地名翻譯原則上使用音譯,除了絕大多數情況下意譯達不到“信達雅”外,還因為音譯不容易重複,而且有些地方通過讀音還能猜到大致的位置,比如春武裡、彭世洛,是不是能感覺到一股濃濃的東南亞味道?

但凡事有例外。如果地名中全部都能意譯成相對應的漢字,又能達到“信達雅”,那出於歷史習慣也有以純意譯的地名,歐洲除了冰島外,還有一個黑山。不過,冰島的譯名顯然比黑山要“貨真價實”得多了。臺灣對黑山的翻譯是“門的內哥羅”,就是對“Montenegro”的音譯。

有些人用愛爾蘭、英格蘭跟艾斯蘭比——其實愛爾蘭、英格蘭是沒有辦法全部意譯的,硬要譯,只能譯成一個半音譯半意譯,如愛爾島,英格島,那還不如純音譯。參考一下新西蘭和紐芬蘭,明明是同樣的情況,一個半音譯半意譯,另一個純音譯,那道理也是沒得講了。與冰島最接近的是格陵蘭,明明可以翻譯成綠島……所以這些東西,記住就好。四個字:約定俗成。


隱語


以前看過一個故事,沒有考證,歡迎研究過北歐歷史的朋友們來一起討論。

故事是這樣的,北歐海盜中的一個隊伍——維京人,沒錯,就是歐洲盃和世界盃上的那個維京戰吼的發明者。


他們一直在海上燒殺搶掠,所到之處,人們無不駭然。

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也在航行中發現了很多未曾被人發現過的陸地和小島,並且給它們命名。

這些海盜也有自己的小心思,他們一生做了很多壞事,也擔心有一天被人抓去或者審判,進而放逐。所以他們把發現的島嶼命名時,故意顛倒。

比如格陵蘭島(Greenland),直譯過來應該是綠色的島嶼,沒去過的人一定會認為這是一個非常美麗,四季如春,適合生存的好地方,但是實際上卻是這樣的。

幾乎看不到綠色,全是冰,是不是應該叫做冰島?

而冰島(Iceland),翻譯過來肯定是全是冰的島啊!甚至當時沒有去過,沒有互聯網看過的人會覺得這是個冷冰冰的苦寒之地,得了,正好是放逐良地。但是,真是情況卻是,冰島是地熱資源豐富,且利用率非常高的國家。


朱鐵平


說沒有規律,實際都是看人下菜碟,中國基本把漢字裡最美好的詞彙都給了西歐和北歐:蘭,瑞,德,法,英,典,芬,愛,再加一個美利堅。因為當時這些地方確實是世界中心,文明中心。至於冰島,一個遠離歐洲大陸的不毛之地而已,給愛思蘭這個名字,中國那幫文人可能左思右想也給不出手吧,乾脆來直譯,既形象又能說服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