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戲劇,被時代拋棄

秦腔,中國漢族最古老的戲劇之一,起於西周,源於西府(核心地區是陝西省寶雞市的岐山(西岐)與鳳翔(雍城)。成熟於秦。秦腔又稱亂彈,流行於中國西北的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地。

陝西戲劇,被時代拋棄

陝西戲劇現狀:

社會的飛速發展既給戲曲藝術以新的機遇,同時也給戲曲藝術帶來了一系列的考驗。從20世紀開始,中國戲曲的生態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戲曲行業面臨著許多無法解決的難題,戲曲市場的許多跡象,給戲曲的從業者和關心戲曲事業的公民帶來了很大的憂慮。比如,劇場觀眾人數的減少,票房狀況的不佳,觀眾結構老齡化嚴重,新劇目生產困難,從業者生活質量不高等問題,因此,一種普遍的憂患心理使人們發出對戲劇命運的感嘆和呼喊。

戲劇內容和形式的格式化缺陷,與電影、電視劇等藝術品種相比,戲曲舞臺的主打劇目相對比較陳舊,維持戲曲市場的“吃飯戲”主要是傳統老戲,缺少新鮮劇目的支撐,富有時代特點和內容的具有視覺衝擊和震撼力的作品奇缺,大手筆的時代舞臺戲劇精品甚少,形式相對單一;其次,傳統的板式和唱腔以及樂隊伴奏已經難以滿足廣大觀眾日益提高的藝術審美的需求。

陝西戲劇,被時代拋棄

如今,除了父母輩還在聽戲,在無來者!我們沒有必要去責備年輕人不喜歡看戲曲,喜歡唱流行歌曲而不喜歡唱秦腔。

陝西戲劇,被時代拋棄

陝西戲劇的生存和發展,是一個緊迫的話題,也是一個長遠的話題,是省、地文化部門和廣大受眾群體應該共同關心的問題,繼承是前提,發展是目標,創新是關鍵。只有打破常規和保守,改變封閉觀念與消極傳承模式,繼承傳統,開拓創新,廣闊思路,與時俱進,推出精品,才會走出困境,迎來一個明媚的春天。

(運營:冉朋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