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權威研究:房地產經濟拖垮日本十年,強出頭並非好事情!

日本權威研究:房地產經濟拖垮日本十年,強出頭並非好事情!

人類對土地有種天生的渴望,古今中外四海皆然,但日本作為遠離大陸的島國,尤甚。日本著名經濟學家森島通夫曾指出:“日本人崇拜土地的思想是那樣的根深蒂固。不從這一點理解日本人,也就無法理解日本的泡沫經濟。”

根據羅默假說,由於土地及其他自然資源的限制,實際的經濟增長將呈下降趨勢,從而存在資源環境消耗導致的“尾效”。據測算,日本經濟增長中的土地尾效大約為每年0.3561%,加上日本地產泡沫的存在,使得土地約束成為日本經濟停滯的主要原因。

日本權威研究:房地產經濟拖垮日本十年,強出頭並非好事情!

那麼,日本地產泡沫究竟是如何產生的?近期,日本知名的經濟學家都留重人一針見血地指出:“投機因素是造成30多年來土地價格上漲145倍的最大因素,並且將繼續毒害日本,並給其他國家帶來惡劣的影響。”

長谷川慶太郎在《投機時代》中寫道:“從1970年代開始,日本陷入了土地投機的時代。企業爭相將資金從製造技術領域轉投到土地,社會充斥著搶購土地的恐慌心理和焦躁情緒,更瀰漫著投資土地必然暴漲的‘浪漫預期’。連那些只掌握零星土地的人,也不惜抵押給銀行以獲得購置土地貸款,緊盯著土地瘋狂的飆升。”

日本權威研究:房地產經濟拖垮日本十年,強出頭並非好事情!

1985年之前,日本土地資產總額還一直低於GDP,1988年即升至GDP的1.4倍。1985年至1990年,日本累計土地資產收益1420萬億日元,為1990年日本GDP的3.3倍。到了1990年,東京土地資產總額已接近美國全國總額,而日本全國則高達2400萬億日元,為美國的4倍。

旅日華人學者莫邦富稱:“把東京的地皮全部賣掉買下美國,再把美國土地出租給美國人住,類似這樣的言論在當時的日本媒體上屢見不鮮,且被大部分的日本人津津樂道。”想想,如今帝都的房價,還真是如出一轍。

日本權威研究:房地產經濟拖垮日本十年,強出頭並非好事情!

另一方面,日本企業進軍海外地產也戰績赫赫。被日本偷襲過的珍珠港,幾乎被日本企業全部收入囊中,夏威夷儼然成了日本的“新殖民地”。檀香山市市長曾疾呼:“檀香山要變成日本東京的一個區。”

最終,三菱以8.46億美元收購洛克菲勒廣場51%的股份,索尼、松下分別以34億和61億美元收購好萊塢哥倫比亞電影集團、美國環球影業集團,緊接著美國ABC大廈、Citibank總部大廈、Mobil石油總部大廈、帝國大廈等紛紛落入日本之手。

日本權威研究:房地產經濟拖垮日本十年,強出頭並非好事情!

這一系列地產投機之所以可能,與日本當時的金融形勢密不可分。1974年日本政府曾將“對付土地投機”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曇花一現。同年4月開始,日本的金融政策轉向寬鬆。日銀從1986年1月起連續5次降低貼現率,從5%降至1987年2.5%的戰後最低水平。

同時,自1970年代開始,日本產業界被允許可按時價發行股票,巨頭企業從而以比市場利率低很多的費用從股票市場融資,開始具備準銀行功能。正如前日銀總裁三重野康所言:“泡沫經濟初始時期,日本金融機構向地產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發放貸款餘額由原來的20%驟然上升到40%。”這也註定了一旦地產投機失敗,必將殃及同樣瘋狂的股票市場。

日本權威研究:房地產經濟拖垮日本十年,強出頭並非好事情!

同時,隨著日本房地產經濟的龐大,日本政界也逐漸膨脹,1983年G7峰會上,日本不失時機地展示大國形象,發言都站在全球高度。世界輿論分析稱:“日本在G7發揮領導作用,這是自1975年G7首腦會議以來的第一次。”

日本外務省也洋洋得意:“這標誌著日本領導人第一次在首腦會議上就全球問題採取主動。” 但正是在日本盲目樂觀,又意欲成為“負責任大國”的背景下,日本1985年、1987年先後很樂意地簽下《廣場協議》和《盧浮宮協議》,並多次大手筆投入救市,陶醉於日元是美元救世主的角色,最終功敗垂成。

日本權威研究:房地產經濟拖垮日本十年,強出頭並非好事情!

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有句名言:“泡沫只有在破滅後才能判定是泡沫。”山一證券副總裁北川文章也回憶稱:“當時的日本,曾經有40名知名的經濟學家對前景進行預測,沒有一個人認為會出現危機,都對將來持樂觀態度。”

可以說,日本的教訓極其慘痛,對此我們目前切不可因為房價高企而盲目沾沾自喜,畢竟一旦失去十年,一代人的青春就將隨之埋葬!

日本權威研究:房地產經濟拖垮日本十年,強出頭並非好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