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权威研究:房地产经济拖垮日本十年,强出头并非好事情!

日本权威研究:房地产经济拖垮日本十年,强出头并非好事情!

人类对土地有种天生的渴望,古今中外四海皆然,但日本作为远离大陆的岛国,尤甚。日本著名经济学家森岛通夫曾指出:“日本人崇拜土地的思想是那样的根深蒂固。不从这一点理解日本人,也就无法理解日本的泡沫经济。”

根据罗默假说,由于土地及其他自然资源的限制,实际的经济增长将呈下降趋势,从而存在资源环境消耗导致的“尾效”。据测算,日本经济增长中的土地尾效大约为每年0.3561%,加上日本地产泡沫的存在,使得土地约束成为日本经济停滞的主要原因。

日本权威研究:房地产经济拖垮日本十年,强出头并非好事情!

那么,日本地产泡沫究竟是如何产生的?近期,日本知名的经济学家都留重人一针见血地指出:“投机因素是造成30多年来土地价格上涨145倍的最大因素,并且将继续毒害日本,并给其他国家带来恶劣的影响。”

长谷川庆太郎在《投机时代》中写道:“从1970年代开始,日本陷入了土地投机的时代。企业争相将资金从制造技术领域转投到土地,社会充斥着抢购土地的恐慌心理和焦躁情绪,更弥漫着投资土地必然暴涨的‘浪漫预期’。连那些只掌握零星土地的人,也不惜抵押给银行以获得购置土地贷款,紧盯着土地疯狂的飙升。”

日本权威研究:房地产经济拖垮日本十年,强出头并非好事情!

1985年之前,日本土地资产总额还一直低于GDP,1988年即升至GDP的1.4倍。1985年至1990年,日本累计土地资产收益1420万亿日元,为1990年日本GDP的3.3倍。到了1990年,东京土地资产总额已接近美国全国总额,而日本全国则高达2400万亿日元,为美国的4倍。

旅日华人学者莫邦富称:“把东京的地皮全部卖掉买下美国,再把美国土地出租给美国人住,类似这样的言论在当时的日本媒体上屡见不鲜,且被大部分的日本人津津乐道。”想想,如今帝都的房价,还真是如出一辙。

日本权威研究:房地产经济拖垮日本十年,强出头并非好事情!

另一方面,日本企业进军海外地产也战绩赫赫。被日本偷袭过的珍珠港,几乎被日本企业全部收入囊中,夏威夷俨然成了日本的“新殖民地”。檀香山市市长曾疾呼:“檀香山要变成日本东京的一个区。”

最终,三菱以8.46亿美元收购洛克菲勒广场51%的股份,索尼、松下分别以34亿和61亿美元收购好莱坞哥伦比亚电影集团、美国环球影业集团,紧接着美国ABC大厦、Citibank总部大厦、Mobil石油总部大厦、帝国大厦等纷纷落入日本之手。

日本权威研究:房地产经济拖垮日本十年,强出头并非好事情!

这一系列地产投机之所以可能,与日本当时的金融形势密不可分。1974年日本政府曾将“对付土地投机”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昙花一现。同年4月开始,日本的金融政策转向宽松。日银从1986年1月起连续5次降低贴现率,从5%降至1987年2.5%的战后最低水平。

同时,自1970年代开始,日本产业界被允许可按时价发行股票,巨头企业从而以比市场利率低很多的费用从股票市场融资,开始具备准银行功能。正如前日银总裁三重野康所言:“泡沫经济初始时期,日本金融机构向地产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发放贷款余额由原来的20%骤然上升到40%。”这也注定了一旦地产投机失败,必将殃及同样疯狂的股票市场。

日本权威研究:房地产经济拖垮日本十年,强出头并非好事情!

同时,随着日本房地产经济的庞大,日本政界也逐渐膨胀,1983年G7峰会上,日本不失时机地展示大国形象,发言都站在全球高度。世界舆论分析称:“日本在G7发挥领导作用,这是自1975年G7首脑会议以来的第一次。”

日本外务省也洋洋得意:“这标志着日本领导人第一次在首脑会议上就全球问题采取主动。” 但正是在日本盲目乐观,又意欲成为“负责任大国”的背景下,日本1985年、1987年先后很乐意地签下《广场协议》和《卢浮宫协议》,并多次大手笔投入救市,陶醉于日元是美元救世主的角色,最终功败垂成。

日本权威研究:房地产经济拖垮日本十年,强出头并非好事情!

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有句名言:“泡沫只有在破灭后才能判定是泡沫。”山一证券副总裁北川文章也回忆称:“当时的日本,曾经有40名知名的经济学家对前景进行预测,没有一个人认为会出现危机,都对将来持乐观态度。”

可以说,日本的教训极其惨痛,对此我们目前切不可因为房价高企而盲目沾沾自喜,毕竟一旦失去十年,一代人的青春就将随之埋葬!

日本权威研究:房地产经济拖垮日本十年,强出头并非好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