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是因爲付出了足夠的努力,不喜歡,是因爲不夠努力

喜歡,是因為付出了足夠的努力,不喜歡,是因為不夠努力

1

很多的情況下,做與不做,不是因為喜歡不喜歡,而是應該不應該去做。

因為,喜歡,是因為你付出了足夠的努力。不喜歡,是因為你不夠努力。無論對你還是對待事物,或者工作。

你越是努力,越覺得不夠努力。你越不努力,越覺得付出了足夠的努力。

這看似是一個悖論,可事實就是這樣。因為,努力是一種習慣,不努力也是一種習慣。當你習慣了努力,你想的就是怎樣去努力,當你習慣了不努力,你想的就是怎樣千方百計的不努力。

2

稻盛和夫,是日本的一個實業家,他創建的京都陶瓷株式會社和第二電電株式會社都進入過世界500強,2010年出任日本航空株式會社會長,僅僅一年就讓破產重建的日航大幅度扭虧為盈,並創造了日航歷史上最高的利潤。

但是稻盛和夫一開始的夢想根本與陶瓷無關。因為家人中有患肺結核的,所以他的理想是研發出有效的藥品,治療那些因重病受苦的人。所以他報考了大阪大學醫學部的藥學科,但是不幸落榜。

萬般無奈之下,他進入了鹿兒島大學,選擇了多少與藥學有關的有機化學作為主修專業,但是找不到對口的工作。生產陶瓷的松風工業雖然同意接受他,但是條件是必須是“無機化學專業”,這個要求對於學習“有機化學”的稻盛和夫來講很不現實。

但是,稻盛和夫認為如果不抓住這個機會,或許將永遠找不到工作。出於這種危機感,他在大學畢業的半年前,選擇學習無機化學。雖然沒有無機化學的知識,但是他在半年的時間裡幾乎不眠不休,最後形成了畢業論文,並得到島田教授的高度評價,得到了松風工業的錄用許可。而進入松風工業之後,他用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研發出了新型陶瓷材料-鎂橄欖石,在日本屬於首創。後來因為與公司在理念上產生分歧,他自己創業成立京瓷公司,生產陶瓷,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對自己的要求是一定得“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他認為,“極度的工作可以扭轉人生,‘天職’不是偶然遇上的,而是由自己親自制造出來的。”

“天職”有點大,有點遙遠,我們不妨把“天職”理解成你喜歡的工作(學習),所以說,你喜歡的工作(學習)是因為你自己製造出來的,而製造的過程就是你的努力。

所以,喜歡,是因為你付出了足夠的努力,這個“足夠”指得是“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

所以,不喜歡,是因為你沒有付出足夠的努力。不喜歡只是你懶惰,不想去努力,用來欺騙自己的藉口。

往往我們敗給的是想像的恐懼,而不是現實的困難。不喜歡的原因是因為我們被想像的困難嚇住了。

3

面對生疏的科目,面對陌生的問題,想像的困難會給我們造成恐懼,當我們不想面對它,就選擇“不喜歡”這樣一個冠冕堂皇的藉口,以此可以作為放棄的藉口。

但是,你需要的只是開始,開始努力。在開始之前,你以為“辛苦”,在開始之後,你就就會發現那只是以為的“辛苦”,其實並不辛苦,甚至你會感到快樂。

就像清代彭端淑在《為學一首示子侄》一文中講到“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人之為學有難易乎?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

我們往往把對未知困難的恐懼或者是把懶惰的思緒轉化成“不喜歡”的偽裝,所以我們以不喜歡為由,放棄了很多的機會。

機會和緣分有時是帶著偽裝的,機會和緣分的這些偽裝可能會讓你反感,讓你很難接受,比如稻盛和夫學習的是有機化學,不得不去做無機化學的工作;比如,你崇尚自由,但是父母卻是為你包辦了婚姻。你可以去抗爭,你可以去選擇,如果你可以選擇和抗爭。

如果你足夠幸運,可以任性而行,甚好。但是,如果你別無選擇,不妨想想,不論是自由戀愛,還是媒妁之言,在芸芸的眾生之中,偏偏讓你們兩個見面,不論是哪種形式,都是一種難得的緣分,都值得你用一生去珍惜,至少應當付出你足夠的努力。

工作也是一樣,不論是你學的是有機化學還是無機化學,這麼多的職業,這麼多的人,當你從事某一個職業的時候,也是一種難得的緣分。當然,只有你努力工作,努力去愛的時候,你才發現他(她)才是你的真愛,你才發現工作才是你的“天職”。而即使一開始你很喜歡,但是你沒有努力,隨後你就可能覺得不喜歡了,所以朝三暮四是不是因為你誰都喜歡,而是你對誰都沒用心。

機會和緣分有時是帶著偽裝的,你需要考慮的是應該不應該做,而不是喜不喜歡,有時候看似是被迫的無奈的選擇,卻是你唯一正確的選擇。

就像稻盛和夫,如果僅僅是以不喜歡無機化學為由放棄努力,就不會有京瓷公司。

就像你想的是自由戀愛,你的另一半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捆綁來強加給你的。但意外的是他(她)卻成了你的真愛。但是真愛的前提是你真的努力去愛了。你努力去愛了,他(她)才能成為你的真愛。注意是“成為你的真愛”,不是“是你的真愛”。你不能被動的等待“愛”會自己出現,而是去試著努力,付出你足夠的努力,你就會發現你是愛他(她)的,工作也一樣。

4

很多人喜歡吃煎餅,是因為小時候經常吃,並不是因為它很美味。本來以為小時候吃得太多會感到厭煩,但是相反,如果有選擇的時候,有些人還是喜歡吃煎餅,比如我。而這些人,在小時候或者之前的時候是經常吃煎餅的。不常吃的人,是不喜歡的,因為沒有滋味,因為太硬了。

所以說,與其說是喜歡吃煎餅,不如說是一種習慣。努力是一種習慣,不努力也是一種習慣,這是大腦的可塑性特點決定的。我們之所以覺得努力很辛苦,是因為,不努力已經成為一種習慣,你得通過努力糾正這種舊的習慣,在大腦中形成新的精神軌道。努力一旦在大腦中形成精神軌道,就會成為習慣。努力就會自動自發。

當你面臨吃什麼的選擇的時候,你本能的第一反應是你最熟悉的煎餅,你之前的日復一日的不斷的重複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而習慣產生的慣性我們會認為是喜歡。

學習和工作也是一樣,你每天都努力的學習,工作,你就會發現,當堅持成為成為習慣,你就會喜歡上它,習慣的慣性會讓你無需外界的動力而自動自發。所以,與其說喜歡某一個人,或者是某一件物,或者是學習、或者是工作,不如說已經形成了習慣。

就像很多人沉迷於別人看來並不完美的舊愛不肯放手一樣,或許不是因為有他(她)有多好,而已經習慣去愛,當無法去愛的時候就顯得無所適從,他的不捨未必是那個人,而是那些曾經的努力。

而當你習慣了努力,你無須耗費精力強迫自己去學習、工作,你可以把全部精力專注到學習或者是工作本身,你就會發現工作的本質和意義,你會體會到解決一個問題帶來的快樂,你會因為你的工作給別人帶來幫助而感到有意義,你就能夠從工作本身獲得動力和快樂。

所以,不論是面對工作、學習還是其他,我覺得只有應該不應該去做,而不是考慮喜歡不喜歡,如果你沒有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就不要說你不喜歡。

喜歡,是因為你付出了足夠的努力,堅持成為了習慣。不喜歡,是因為你沒有付出足夠的努力,你的堅持還沒達到習慣。愛也是一樣。

這個世界是它本來的模樣。它是好,是壞,取決於你看它的心態。這個世界從來不缺少問題,解決問題的條件,也總會有所欠缺。

但是,這些問題是你前進的階梯,只有解決了一個個的問題,你才能踏著這些問題的答案拾級而上。而你需要的一切,在你開始之後的路上。

所以,難,從來不是放棄的藉口,而是應當努力的理由。

喜歡,是因為付出了足夠的努力,不喜歡,是因為不夠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