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进军互联网身价暴涨 一年时间产值近乎翻倍

目前,中国小龙虾的需求总量约为190万吨,国际市场需求缺口约为30万吨;近几年,小龙虾的养殖面积和产业还将保持快速增长。

小龙虾进军互联网身价暴涨 一年时间产值近乎翻倍

6月12日,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发布的《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18)》显示,在2017年全国小龙虾产值中,养殖业产值约485亿元,以加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产值约200亿元,以餐饮为主的第三产业产值约2000亿元。

近期,小龙虾迎来了一年中的供销高峰。在世界杯的加持下,小龙虾更是成为夜宵套餐中的“头牌”,价格上涨了20%以上。最近三年,小龙虾的价格涨幅已达到290%。伴随着价格上涨,2017年,我国小龙虾全社会经济总产值已达2685亿元,比2016年增长83.15%,一年的时间产值近乎翻倍。

火爆的小龙虾不仅吸引了餐饮企业,一些上市公司也陆续在不同业务层面入局。身价飞涨、资本热捧,小龙虾到底有多“疯狂”?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小龙虾进军互联网身价暴涨 一年时间产值近乎翻倍

消费激增,价格销量齐升

小龙虾的销售究竟有多火爆?京东大数据显示,6月18日零点过后1小时内,60万只小龙虾被销售一空。整个“6·18”期间,京东生鲜小龙虾总计销售超过3373万只,天猫、盒马、口碑、饿了么等平台卖出的小龙虾超过1亿只。

记者了解到,目前,在我国南京、武汉、青岛、无锡等6个小龙虾生产区域,红壳小龙虾价格维持在10~17元/公斤之间,青壳小龙虾价格维持在7~14.5元/公斤之间。到了消费市场,北京京深海鲜市场6月24日的报价显示,红壳小龙虾两虾(约50克/只)批发价为20元/公斤,比2017年同期15元/公斤的价格上涨了30%。而到了餐桌上,一份成品小龙虾价格已经达到50元/公斤以上。

小龙虾进军互联网身价暴涨 一年时间产值近乎翻倍

身价飞涨,行业被资本热捧

火热的小龙虾市场不仅吸引了大量餐饮企业,还有许多非餐饮企业在小龙虾采购、加工与分销环节密集屯兵,其中不乏具备雄厚资本实力、食品加工能力及市场拓展功力的大型企业与电商。

“目前全国有1.8万多家连锁餐饮企业涉及小龙虾烹饪和餐食提供,覆盖一二三四线城市。”一位餐饮市场观察人士介绍说,由于清洗、吐肠、去虾线及灭菌等一系列技术已得到很好解决,所以小龙虾这种门槛低而回报高的项目自然会成为热门投资项目。

从2015年至今,已有大虾来了、卷福、热辣生活、信良记等数十家公司获得资本青睐。随着冷链运输进一步的发展,小龙虾进军互联网的步伐不断提速,短短数年便从大排档、小吃摊走上互联网舞台,成为创业者争相抢夺的香饽饽。

“现在,小龙虾的吃法与玩法都发生了变化。2015年以前,整个行业还处于鱼龙混杂阶段,从养殖、生产、批发、运输、加工到厨房,都在各自摸索。表面看起来欣欣向荣,但实际却缺乏统一的生产标准以及清晰的产业链。”海通证券分析师汪立亭说,“直到各类互联网创业者纷至沓来,小龙虾行业在操盘手的推动下才开始趋于产业化。”

季节性强,品牌大鳄还未出现

“与疯狂涌入形成对比的是,每年冬天,国内超过九成的小龙虾店都会关门或者歇业。进入小龙虾市场的越多,歇业的也越多。”中信证券分析师王芸说。

“小龙虾属于季节性食品,在淡季更换品类的做法适合小店。但要打造有知名度的品牌,应尽量避免这种做法。”北京一卤味食品代理陆胜超告诉记者,季节波动对小龙虾餐饮业有较大影响。但随着行业的发展,现在毛利润达60%,扣除运费、加工和租金等因素,其净利润也有20%。“即使不能赚一整年的钱,人们也愿意从事这项生意。”

2017年,我国小龙虾全社会经济总产值已达2685亿元,比2016年增长83.15%。同时,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小龙虾产地,年出口量占全球总份额的70%。美国有2/3的小龙虾从中国进口,欧洲市场上90%的小龙虾来自中国。

“市场份额很大,但从总体来看,小龙虾的大鳄品牌还没出现。”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鹏说,虽然国内的小龙虾门店量已经超过了1.8万家,三倍于肯德基,但显然还没有出现同等量级的品牌。“如果想在众兵鏖战中杀出重围,至少要保证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以更快的速度占领市场。”

“小龙虾与互联网发生关系后,资本的涌入顺理成章。在互联网行业,谁得到巨头的青睐,谁就可能成为行业的排头兵。”王芸说。

据预测,目前,中国小龙虾的需求总量约为190万吨,其中餐饮需求140万吨、加工需求50万吨,需求缺口近100万吨。此外,国际市场需求缺口约为30万吨。近几年,小龙虾的养殖面积和产业还将保持快速增长。

小龙虾进军互联网身价暴涨 一年时间产值近乎翻倍

"1+N合作"

经济带网(www.iic21.com)秉承“共建、共享、共用、共赢”的原则,诚邀国内外各级政府机关、商会协会、科研机构、高校院所、新闻媒体、企业单位、投资经营创业者等各类优质资源共同参与、各展所长,形成基于市场机制的多样化合作模式和合作机制,建立以经济带网数据中心为主体,共享资源、共谋发展,更好地推动经济带沿线:智慧城市平台建设、产业链型平台开发、地方产业经济宣传、产业供需数据分析、项目产品宣传推广、入驻园区招商对接、商务金融服务对接、战略学术研究等工作大发展。

合作方式

---资本合作 ---授权合作 ---产品合作

---技术合作 ---数据合作 ---市场合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