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的正解是什么?

山居月小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教育名言出自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之口,它也是我国首批特级教师霍懋征的座右铭,还是江苏省泰兴市名校洋思中学几十年来的办学理念。该句名言至今仍被广泛引用并引起激烈争论。在当今素质教育背景下,如何正确地辩证地全面地认识理解这句教育名言,显得尤为重要。

一、这句话引来的尴尬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似乎是万能的口号,有人用以勉励自己,催人上进,有人用来苛求别人,成为推卸责任的借口。在学校的各项目标评比、成绩通报会上,有时能听到学校领导用这句话来批评落后的班级教师,潜台词是成绩搞不好是因为教师的责任,没有好好教好好管理。一个学生品学皆差,受到教师的批评,家长有时把这句名言搬出来,把责任推给教师和学校。这些尴尬的情况,往往会使教师有苦难言。

二、这句话的追捧者

追捧这句名言的人从理想的角度出发,认为只要老师足够用心,顾及到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就能教好每一个学生。持这种态度的人认为每个人的天性都是好的,只是后天的不良教育和影响使少数人变差了,那么教育的天职就是消除不良因素,让每个人率性发展。倘若某个学生没有被教好,那必是“师之惰”。他们认为只要教育方法得当,所有“问题学生”都可以被“治愈”,不存在教不好的学生。

三、这句话的抨击者

抨击这句名言的人从现实的角度出发,认为教好每一个学生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认为这句名言缺乏理性和逻辑,从而反感这一提法,具体理由如下:

一是不符合规律。影响教育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体因素。其中家庭因素的作用非常大,家长的观念、品行对孩子的影响是一辈子的,很多“问题学生”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庭”。教师只能发挥自己的那份作用,无法控制其他因素。

二是不符合逻辑。逻辑学告诉我们,命题的大前提“真”,小前提才能“真”。而“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个大前提本身就不“真”,其结论“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也就经不起推敲。

三是不符合辩证法。事物的发展有内因和外因,人的发展也是,内因起决定作用,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于学生而言,外因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因素,内因是自身的资质、努力。而这句名言把学校这个外因当成了决定因素,显然不科学。再好的外在教育也要通过学生个体来发挥作用,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四、对这句话的误读

针对这句名言,有人奉为真理,有人驳为谬论,都是失之偏颇的,存在误读和泛解。

这句话不能当作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口号,其中有两个不确定的因素。第一个是“学生”,是所有学生吗?包括品行和生理有缺陷的?第二个是“好”,这个“好”的评价标准是什么呢?品行好?成绩好?心理素质好?能力好?是每个学生都一样好,还是相对于个人而言的好?是相对于过去的进步,还是面向未来的趋势?这句短短的话里面包含了很多的不确定性,因此,学校领导和家长以及社会不能简单地以此为标准苛求教师。

不赞成这句话的人又显得过于“较真”。教好每一个学生是不可能的,不然监狱就没必要存在了,但这句话至少象征了一种美好的愿望,是每一位教师应该向往、追求的。教师要向着“教好每一个学生”的理想状态不断地靠近。

五、如何正确理解这句话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名言表达的是教师对教育事业的使命感、对学生的责任心以及对自己的激励,勉励自己不轻易放弃每一个学生,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教好每一个学生。很明显,这句话倡导的是一种对学生永不放弃、永不抛弃的职业道德,传递的是教师热爱学生和无私奉献的正能量,是教师的初心所在。

教师要相信学生是可塑的,教育是可为的,从而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耐心细致的正面教育,做到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特点,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进步。所谓的“好”不能仅以学习成绩好作为唯一的标准,在当今社会,教知识、教品德是基本的要求,而最重要的是培养一个有社会责任感有担当精神的人。

结论

综上所述,基于这一名言的种种极端争论源于对这句话本意的误读和无限拔高,我们返璞归真,可以看出这是一句值得所有教师激励自己的名言,是整个教育界应该共勉的理念,但决不是外界用以评价和苛责教师的“借口”。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麦田作文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曾经是许多管理者批评教师的经典语言,现在若还有人在公开场合以此来要求教师,只怕早有人冲上去几板砖,拍得你头破血流,落花而逃。

这句话,若狭义的、绝对的从分数上来看,肯定是不对的,一个弱智你有本事把他培养成科学家吗?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被称为万世师表的圣人孔老先生所教学生优秀率仅有千分之九;若从广义的、相对的进步来看,这句话确有合理之处。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是相对过去来讲学生在学习成绩、学习习惯、个性品质有所进步,所以教好了。学生若原来只能考20分,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同样难度的试卷可以考40分,虽仍不是优秀,但他取得了进步,和过去相比,教好了!

只有不会教的教师,是指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学习、生活、品质等方面的闪光点,因材施教,并加以引导,使其成材,因而会教了。舟舟是一名智障者,文化功课的成绩肯定是一塌糊涂,但老师发现他有很强的乐感,针对他音乐天赋,进行引导培养,舟舟最终成为了一名乐队指挥,成为一个能自食其力,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样的老师即是会教的老师,成功的教师!


新语星说


似乎专家和领导很喜欢对教师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一句话,通常老师对这句话嗤之以鼻,认为说出这个观点的人肯定没在教育第一线干过,仅仅是坐在办公室里喝着茶就琢磨出了这一句话,典型的站着说话不腰疼。

这一句话为何让老师那么痛恨呢?

原因在于很多特殊学生在老师的屡次教育之下没有任何改变,这样的学生似乎不具备“变好”的条件,任你老师费劲九牛二虎之力也无力回天,教师辛苦付出没有半点回报不说,还有人站着指责老师不会教,这样的论调让老师如何服气?如何不痛恨呢?孔子弟子三千,也仅有七十二圣贤,谁敢说孔子是不会教的老师?

现在这句话就好比一道圣旨,凌驾于老师的头上,不仅是专家和领导,甚至是普通的大众都会用这一句话来衡量老师的好与差。

那么这一句话到底是对还是错呢?

我认为应该辩证地来看这一句话。这句话重点在于如何界定那个“好”字,不同的界定应该有不同的理解。

第一、如果简单地以学习成绩来界定这个“好”字,那么这句话肯定不对

在很多人眼里,一个学生好与不好主要是以成绩来衡量的。因此在他们眼中老师必须把学生的成绩教好,否则就是老师不会教。可是,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有学习天赋,如果学生努力了但还是没取得好成绩,那么我们应该原谅孩子的天赋,体谅孩子的拼搏,鼓励孩子的坚持,然后理解老师的辛苦与无奈,这个老师比任何人都希望这个孩子能取得好成绩,只是现实却是很无奈。这时候不应该有人站出来指责老师不会教,毕竟没有参与其中,有何资格来评价老师会不会教呢?



第二、如果以学生的进步来界定这个“好”字,这一句话还是有道理的

学习成绩不是评价一个学生的唯一标准,人不是平面而是立体的,因此对一个学生的评价应该是多维度的。比如说某个学生以前经常迟到,经过老师的一番教育后他把每天迟到变成了一周只迟到2次,这就是学生的进步,因此这样的学生是“能教好的”,而老师也是“会教”的老师。

因此,辩证地看待“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好”可以有很多种表现,老师的教法可以随之应变,这样的老师一定能教出更多的好学生。



你同意我的观点吗?欢迎留言说出你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