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淅川县厚坡韦集山陕会馆

遍布全国的山陕会馆,对山陕商人信息沟通、情感联络、经营纠纷处理、规章制定与实行都起了重大作用。是明清山陕商人的情结之所在,不仅是财富炫耀之目的,更为重要的是商业利益之所需。山陕商人结合后,在很多城镇建造山陕会馆,形成一股强劲的力量。一个地区,商业会馆建立的时间、数量及规模,也成为此地商业水平高下的重要标准。

南阳市淅川县厚坡韦集山陕会馆

2013年1月 谭立胜 拍摄

韦集山陕会馆位于厚坡镇韦集村东部,占地面积约15亩。经过久远的岁月洗礼,虽饱经风霜,日渐萧落,但它是研究厚坡韦集历史商业文化以及人文风貌的重要历史遗迹之一。

南阳市淅川县厚坡韦集山陕会馆

南阳市淅川县厚坡韦集山陕会馆

邓县正德中学功德碑有厚坡孙文山捐资记载(照片由邓县冠军故城王玉卓提供)

韦集山陕会馆在1983年被淅川县人民政府立碑确定为文物保护单位。大殿门前有古柏一棵,现存活良好。解放前当地名流孙文山在这里创办新式学校,历年来,此地人才辈出,人杰地灵。一直到1990年韦集小学由此迁出。

南阳市淅川县厚坡韦集山陕会馆

1983年淅川县立的文保牌 (谭立胜拍摄于2016年)

南阳市淅川县厚坡韦集山陕会馆

后来韦集小学大门

南阳市淅川县厚坡韦集山陕会馆

南阳市淅川县厚坡韦集山陕会馆

大殿当时是韦集小学的办公室

韦集山陕会馆背靠永青山,东临刁水,南迎白龙潭,西接千年古街,由山陕盐商、布商、药商等及祖籍山陕的韦集居户赵、李、雷、杨、党等18户共同捐资修建。会馆坐北面南、南北110米,东西91米,占地10005平方米。建筑布局采用我国特有的中轴对称式布局。沿中轴线分三院,中轴线上由南到北依次为戏楼、山陕庙楼门、拜祖殿、卷棚、大殿。前院戏楼(3间)中轴线上、东西各厢房2间;中院轴线前为山陕庙楼门(1间),后依次为拜祖台,(上有石制焚香炉,高7尺,宽7尺),卷棚三间,卷棚内左右各有龟托石碑一座,东间为修建史志碑,西间为捐资纪念碑志。中院轴线左右为东、西廊坊各6间,中院西廊坊南头向西四丈为娘娘庙3间,供当地妇女朝拜求子。中院东西廊坊北头各有园门通往后院。后院中轴线上为主建筑大殿(三间,每间方三丈),大殿内中供金脸关公塑坐像,高一丈八,东供周仓坐像,西供关平坐像,各高一丈八,关公像前为石制四尺方形焚香炉。大殿门内二柱东西布局一丈四高木质花格门,花格门前东西分别悬挂钟、鼓各一。大殿门上木雕有八仙过海头案,后红卫兵损坏部分。大殿东西山排、山墙绘有彩色壁画。大殿东西分别为药王庙、马王庙。

南阳市淅川县厚坡韦集山陕会馆

木工采用的合抱柱梁榫接技术、格门细雕、神像木浮雕、四面见锯的明瓦板椽、四柱抬梁、山排拉柱

南阳市淅川县厚坡韦集山陕会馆

南阳市淅川县厚坡韦集山陕会馆

南阳市淅川县厚坡韦集山陕会馆

大殿斗拱榫卯结构 谭立胜拍摄于2013年1月

韦集山陕会馆原有古建筑群房舍35间(现仅存大殿三间东西偏殿各三间),代表了当时先进文化和先进生产力,也充分体现了山陕商人和韦集山陕籍居户的念祖凝聚力和高明的经商文化。整个建筑采用的工艺代表了当时建筑工艺的最高峰。砖瓦工采用的线灰、筒瓦、五脊六兽、奠基条石、脊上魁星楼、脊坡头铁链悬挂八路神仙等工艺是当时砖瓦工艺的最高规格;木工采用的合抱柱梁榫接技术、格门细雕、神像木浮雕、四面见锯的明瓦板椽、四柱抬梁、山排拉柱等技术无异是明清时期高等级木工工艺;石工雕刻的兽头柱础、纹镂条石、龟托石碑、石制香炉、化钱炉淋漓尽致、出神入化;绘画工绘制的彩色壁画有古城会、三顾茅庐、火烧博望历史故事壁画,花、鸟、虫、兽现形壁画,水漫金山寺、八仙过海等神话故事壁画,对于考究明清壁画工艺有很深远的意义;当代当地文化名人党清和撰写书丹的东西廊坊重修碑文,体现了当地柳体书法和文言撰词的功深造诣;铁工铸打的无缝细链、筒瓦穿钉、魁星楼避神针都是当时铁匠工艺的最高水平。

南阳市淅川县厚坡韦集山陕会馆

三顾茅庐依稀可见 谭立胜拍摄于2016年

南阳市淅川县厚坡韦集山陕会馆

谭立胜于2016年 批为省文保后拍摄

厚坡镇韦集山陕会馆古柏

发表于南阳日报2012年11月6日A8版

(唐新 摄影报道)

南阳市淅川县厚坡韦集山陕会馆

淅川厚坡镇韦集山陕会馆有一棵古柏,高约12米,直径84厘米。山陕会馆建于清乾隆14年(1749年),该古柏就栽植在这个年代,距今已260多年历史。据当地80岁以上老年人回忆,山陕会馆原来种植有很多树,柏树最多,但都毁于1958年的大炼钢铁时代,只有这棵古柏幸免遇难。后来有人曾打算对此树“下手”,遭到当地居民的反对而停止。几百年来这株古柏完好生长,见证着这座会馆的历史和沧桑。

山陕会馆是当地重要的名胜,原来有几重建筑,新中国成立后成为韦集小学所在地。经过屡次拆建,目前只留下主殿三间,偏殿三间以及部分碑刻等。由于其内部长期闲置和人为破坏,古建筑毁坏严重。当地有识之士正筹备重修山陕会馆并逐步实施,相信不久以后一座完好的山陕会馆会重现于世人面前。

据两块碑文记载会馆经历两次大的续修和重修:韦集山陕会馆创建于清乾隆年间,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同心会十八人参与修建,至嘉庆十六年(1811年)续修舞楼、门庑、垣墙完工。东西廊房重修完工于咸丰六年(1856年)。从乾隆五十八年(1793)开始,到咸丰六年(1856),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续修重修,这60多年应当说是厚坡韦集商业最繁华的时期。

据民间传说,韦集山陕会馆修穷了十八家,从碑文中也可以看到“工钜费繁,官资既尽,且首事诸前辈相继云亡,是以有志焉......”这绝对是山陕商人的意志和决心。

南阳市淅川县厚坡韦集山陕会馆

附续修会馆碑文:

续修会馆记(谭立胜于2012年整理,2018年7月校对又重新整理)

韦集会馆创于乾隆年间 而余工未畢 非前人念 不到此也 工钜费繁 官资既尽 且首事诸前

辈相继云亡 是以有志焉 未之逮耳 然债簿犹存 继起数人 详为查验 有淅川人 欠债未还者

以街房一所暂当官中 每岁所得房赁讬于 盛号 赢放 越数十年 积数百金 犹恐不克 竟厥事

也 寓镇各客 又量力同输 已资续工 于嘉庆十六年 而会馆有舞楼矣 有门庑矣 周围垣墙已

完砌牢固矣 所为述前人之志者 于是乎 在葢尝思之 莫为之前 虽美弗彰 莫为之后 虽盛弗

传 是馆之设固 赖前之君子有以倡于始 尤赖后之君子有以告 厥成也 夫后之视今 犹今之

视昔 今不忍前工之未成者 终于无成 岂工之即成者 后之人听其剥落倾圮乎 是为记

国子监太学生 陕西合阳县 马庚辛 沐手 敬撰

国子监太学生 山西高平县 陈 敬 沐手再书 合会人等仝勒

经理舞楼门庑 古莘国学生 马元璋 熏沐 敬阅

嘉 庆 二 十 年 岁 次 乙 亥 仲 夏 上 瀚 之 吉

南阳市淅川县厚坡韦集山陕会馆

报纸记载

南阳市淅川县厚坡韦集山陕会馆

南阳市淅川县厚坡韦集山陕会馆

政府文件

经过多方努力,2016年2月,韦集山陕会馆晋升为河南省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后进行了恢复修缮,相信不久山陕会馆将以崭新的面貌展现于世人面前。

南阳市淅川县厚坡韦集山陕会馆

2018年7月笔者与淅川县史志办明主任一行在会馆考察

(左起:尙岳虹 葛玉文 谭立胜 梁晓东 李化柱 明新胜 马林森)

(后记:山陕会馆得以保存至今,韦集陈进禄等人功不可没,本人在编辑过程中选用了许多资料和图片,有的无法与其联系,望看到后与本人联系以表谢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