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主机厂商的独占游戏 究竟是怎样诞生的

不知不觉间,《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的中文版已经推出了有半年的时间,这期间里,我们其实都不止一次的听到了“什么时候能在PC上玩到”的呼声。同样,我们经常会在微博、论坛上见到一些玩家的抱怨,就算是国外的玩家也对类似的事情颇有微词。

各大主机厂商的独占游戏 究竟是怎样诞生的

这些传说中的独占游戏,为什么不会在其他主机,或是PC平台登陆,让更多的人有游玩的机会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独占游戏,和所谓第一方、第二方游戏工作室的故事。

首先我们以《塞尔达传说》系列为例,它其实和索尼家的《战神》、《神秘海域》、《GT赛车》系列,微软家的《战争机器》、《光环》、《极限竞速》系列一样,属于主机厂商第一方(或第二方)的独占游戏。通常来讲,各大厂商的独占游戏都是不会跨平台销售的,并且都作为对应游戏主机的巨大卖点进行发售,说是自家招牌产品也不为过。

各大主机厂商的独占游戏 究竟是怎样诞生的

除了《塞尔达传说》系列之外,任天堂自家产品(例如《精灵宝可梦》、《马里奥》、《Splatoon》、《星之卡比》、《火焰纹章》等系列作品)其实也都属于老任的自家产业(第一方和第二方开发商作品)。这些游戏同样是历代任天堂主机的招牌产品,是主机行业竞争的差异化体现,正是由于这样的差别(你只能在任天堂主机上玩到这些游戏),玩家才会选购对应的主机购买。所以理所当然的,它们都不会跨平台进行销售。

可能有些玩家会对刚刚提到的一些名词感到困惑,在此我也稍微解释一下刚刚提到的专有名词——

1、第一方工作室

各大主机厂商的独占游戏 究竟是怎样诞生的

所谓第一方,其实可以理解为主机开发商直属的游戏开发机构。以任天堂为例,第一方工作室有任天堂情报开发本部(EAD),它包含京都制作组(第一组,代表作《马里奥赛车》和《任天狗》等)、第二组(代表作《动物之森》、《星际火狐》等)、第三组(《塞尔达传说》系列)、第四组(《马里奥兄弟》、《皮克敏》)等。

由于是主机厂商旗下直属的工作室,所以这些工作组的人员其实并不是那么固定,互相调用人力的情况也不是很罕见。

此外,像是Intelligent Systems(代表作《火纹》系列)、HAL研究所(代表作《星之卡比》)这样的工作室也属于第一方。

2、第二方工作室

各大主机厂商的独占游戏 究竟是怎样诞生的

而所谓第二方,通常被认为是游戏主机开发商控股(或是有更为紧密的联系)的游戏开发商。同样以任天堂为例,Game Freak(代表作《精灵宝可梦》系列)就属于第二方工作室。

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方工作室是有权利推出跨平台作品、并独立发行的。举个例子,Game Freak之前就在Steam平台上架了一款名叫《GIGA WRECKER》的动作解谜类游戏。有趣的是,这款游戏还获得了独立游戏奖……这当然是后话。

各大主机厂商的独占游戏 究竟是怎样诞生的

通常来讲,游戏主机厂商都会联合这些关系紧密的工作室,以符合自家主机要求的前提下推出一系列质量、口碑、销量“三丰收”的作品。自身政策(比如“抽成”和“份子钱”)上,通常也都会给于他们最大程度上的优惠,以保证整个主机生态的良性循环。

特别在一款新主机发售的初期,这些厂商往往会无条件为新主机开发新作。它们甚至会无视主机硬件出现巨大问题(比如三红事件)、主机软件出现问题(如刚上市即遭到破解)、主机营销失败等方面带来的主机销量崩溃,这些都是新主机所面临的不确定性风险,他们都会间接导致新游戏销量暴死。而在主机厂商的资本支持下,这些开发商其实可以规避类似的巨大风险,实现“确保不亏”的初步营销目标。

相对应的,主机厂商方面也会收获到由第一方、第二方厂商为新主机打出的红利,迅速为其开辟更大的市场。这种双赢的互惠策略,其实是主机厂商、开发商和玩家都愿意见到的。而且类似的合作和共赢会一直延续至对应主机生命的末期,所以类似政策一直延续至今。

3、第三方独占游戏

各大主机厂商的独占游戏 究竟是怎样诞生的

其实除了第一方、第二方工作室之外,许多第三方游戏开发商(跨平台且相对自由的游戏工作室)也会与主机厂商短期内联合,推出独占(或限时、限内容独占,比如《古墓丽影:崛起》的Xbox One限时独占)游戏。并在合作期间,成为限时的所谓“第二方”厂商(双方同样会有投资、赞助、推广力度、业内资源等方面的资源互换)。

举个例子,被玩家们津津乐道的卡普空就曾在1998年时的《生化危机:代号维罗妮卡》事件中宣称世嘉DC独占,而后又迫于销量压力移植到PS2平台。而后三上真司宣称《生化危机》续作将是NGC独占,而后《生化危机4》又被移植到PS2平台……诸如此类的例子也在《鬼泣》、《洛克人》等游戏中出现。近几年最著名的,莫过于《怪物猎人》在索尼、任天堂之间不断摇摆,而后毅然决然成为3DS独占游戏一事。

各大主机厂商的独占游戏 究竟是怎样诞生的

虽然它们看起来都是负面案例,可一旦参透其中的奥义后,我们却能更明晰的看到独占游戏的本质:短期合作的独占游戏本质上就是为了钱和资源,当双方真正形成互赢后,这种合作其实也可以很长远——

在《怪物猎人》换平台事件中,虽然玩家的抱怨不绝于耳,但卡普空做游戏的认真劲头却始终如一。唯一不同的其实就是卡普空与任天堂之间,那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不过几乎可以确定的是,双方的蜜月期期间,任天堂一定在分红、赞助等方面与卡普空有着稳定的联系。

各大主机厂商的独占游戏 究竟是怎样诞生的

除此之外,像是LEVEL-5这样的日本游戏公司其实也与任天堂保持着稳定的合作。像是《妖怪手表》这样的作品,就是双方在合作期间,推出的拥有“任天堂DNA”的成功游戏案例。这款游戏目前在日本“小学生”之间的人气和总体销量,甚至一度有超越本社《精灵宝可梦》的劲头。

各大主机厂商的独占游戏 究竟是怎样诞生的

说到底,第一方、第二方和第三方游戏工作室的本质依旧是逐利的,它们在这几十年的主机游戏发展史中,已经成为了各方势力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这种成熟的体系,其实也是三大主机厂商赖以生存的根本所在。只有了解了各方的不同需求之后,我们才能彻底解开“独占游戏”问题的最终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