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獻帝被逼退位後,得知劉備在南方登基,獻帝會是什麼心情?

雨夜鋼琴1


漢獻帝退位時,曹丕給他的待遇是:

仍然尊漢為正統,上朝不稱臣。位列山陽公,建漢宗廟以奉漢祀,天下共有之。換句話說,給足了漢獻帝面子,維持了一個落魄皇帝最後的尊嚴。

而劉備得知曹丕篡漢後,沒有哭,也沒有氣憤,而是先去放出消息:漢獻帝被曹丕殺死了,怎麼辦呀?於是大家一致建議:您還是稱帝吧。於是劉備連承讓也沒有,直接稱帝。漢獻帝知道後心情會怎樣?恐怕是剁了劉備的心都有了。

那麼劉備是怎麼得知曹丕篡漢的消息呢?知道後他有要營救漢獻帝的打算嗎?很可惜沒有。

曹操死的時候,劉備很高興。在劉備看來,同時期比較厲害的人物只剩下曹操和他自己了,孫權只是一個晚輩而已。如今曹操一死,天下幾乎沒有人能夠成為自己的對手。而當時劉備已經擁有了益州和漢中,於是劉備心中蠢蠢欲動。不用奇怪,當年劉焉就有過這樣的打算。

劉焉派張魯佔據漢中,殺害漢使,然後斷絕了與朝廷的聯繫。劉焉來益州前就聽說川蜀有天子之氣,因此在劉焉佔據益州和漢中之後,他開始乘龍攆,隨行車架千餘輛,有稱帝之心。

劉備和劉焉一樣,自己奮鬥了大半生佔領了西南之地,肯定是有野心的。於是他在佔領漢中之後就立馬自稱為漢中王。隨後曹操死去,曹丕稱帝。劉備派韓冉去弔喪。

韓冉弔喪走到上庸的時候,曹丕聽說劉備派人來弔喪,於是派荊州刺史截殺韓冉。韓冉沒有辦法就滯留在了上庸。後來曹丕稱帝,詔書發往各州,韓冉得到一份詔書,於是送往成都,給了劉備。劉備看到詔書後就開始組織稱帝的事宜。

這就很奇怪了,當時曹丕稱帝是大事件,封賞的人很多,改制也很多。因此如果是送往各州的詔書,裡面肯定載明瞭各種事項。例如:改相國為司徒,御史大夫為司空,奉常為太常,郎中令為光祿勳,大理為廷尉,大農為大司農等等內容。而漢獻帝被封為山陽公肯定也會寫進去,那麼劉備為什麼裝作沒有看見呢?

這就是漢獻帝惱怒的原因,曹丕稱帝,尊漢獻帝為山陽公,自己還沒有死,劉備就私自稱帝了,你劉備安得什麼心?那麼劉備是怎麼想的呢?

此時的劉備正缺一個好的藉口來上位,正好曹丕稱帝,既然有了出頭鳥,那麼劉備也可以渾水摸魚了。但是此時曹丕卻封漢獻帝為山陽公,該怎麼辦呢?只有放假消息,說漢獻帝被曹丕害死了。

於是就出現了這樣搞笑的局面,漢獻帝活的好好的,但是在川蜀卻流傳漢獻帝已經死了的消息。而劉備沒有鑑別消息的準確性,派人前往洛陽查看究竟,而是選擇了稱帝,直接把漢獻帝當成了死人來對待。

漢獻帝很鬱悶,被董卓挾持,被曹操利用,最後沒有價值了被曹丕拋棄。這還不是最慘的,被曹丕拋棄後還被劉備再踩上一腳,榨乾了最後那一點點價值。你說漢獻帝什麼心情?如果此時劉備在他面前,漢獻帝肯定會大喊一句:大耳賊,安敢如此!

最後正面回答問題,漢獻帝被逼退位後,劉備在南方登基,漢獻帝知道後一定會心裡默默的罵一句:大耳賊,安敢如此!朕還沒死。

本回答獨發於悟空問答,覺得寫得好請隨手點贊,謝謝!


每日趣評


漢獻帝當時的心情,一定覺得人生如戲,百感雜陳,然而內心深處卻有一種徹底放鬆的鬆弛感。

他呵呵笑了,表情古怪。

他還記得,多年前,他密授衣帶詔,號召天下勤王擊賊,皇叔劉備就是受詔者中的一個。


劉備是大漢皇室的孝子賢孫和孤忠之臣,這個評價,他至今不變。

當年受詔者幾位大臣,早已死光了,唯有劉備一直在頑強地抗爭和奮鬥。儘管曹氏對他進行了嚴密的消息封鎖,但他依然能夠將破碎的信息連綴起來,知道劉備聯合東吳,赤壁一戰,大破曹賊。歡欣鼓舞!那一天,他特地吩咐,教晚飯多加幾個菜,那頓飯是他多年來吃的最開心的一頓飯。

身在囚籠之中的他,已將為大漢復仇的全部希望寄託在劉備身上。他關注著來自南方的點滴信息。他很快得知,劉備佔有了荊州,又西進入蜀,佔據了天府之國四川(益州),勢力得到極大的壯大。

然而這個消息令他心情複雜,因為荊州和益州,原也是由漢室宗室所有。如今為劉備所奪,他不知道是該喜悅慶幸,還是該感到沮喪。似乎除了他自己——這位孤獨無力、空寄虛名的大漢天子,沒有人還在為擊賊復國而努力,就是漢家宗室們,也只關心如何鞏固和擴大自己的地盤!如今的劉備,在蜀中稱王,他還是當年接受密詔時的劉備嗎?

他十分懷疑,並努力不去想這些問題。

但他對曹氏的仇恨是最主要的,只要曹軍打了敗仗,曹家的敵人發展壯大了,他都在酸楚中湧起巨大的快感!

這已成為他人生的主要意義,是他生命中僅存的一絲熱度。


多年以來,他對自己以及王朝的命運,已經感到麻木。唯一能讓他悲傷憤懣的,是每一道“討賊”的詔令,都以他的名義發出。然而,在他的心中,曹氏才是真賊,曹操每一次率兵去討伐的人,都是他心中的英雄豪傑。

三十年多來,曾一度天翻地覆的天地開始沉澱,三分天下之勢已成。他漸漸意識到,曹家可能已不再需要他這面漢室正統的旗幟了。每當一個人獨坐時,常呵呵冷笑,想:曹賊,你何時篡位,來殺我吧!我生為大漢天子,死,亦為大漢之魂。

可是曹操並沒有派兵來逼宮,曹賊死在了前頭。

那天,為了這位“綁架犯”的死,他迫不得已,陪著表演一幕悲劇,不經意間,他竟落下了眼淚!

他告訴自己,此淚不是為大漢仇人所流,是為大漢和他本人的不幸的命運而流。

在一片白幡中,他預感到大漢江山的最後傾覆,已經為時不遠了。

果然,曹賊之子曹丕,逼他退位,並且對外宣稱,是他主動禪讓的。在他將天子印信交給曹丕時,他沒想到,他的心情竟是那樣平靜。

他忽然想通了,如果只消交出印信,一聲令下,全軍易幟,就改換了朝廷,那不說明,這萬里江山,早已不屬於他劉家了嗎?這麼多年,所謂漢臣,全是曹臣,所謂漢天子,只是一尊宗廟裡的菩薩、一具朝堂之上的行屍走肉!

他,又呵呵了。卸去天子冠服,他倍感輕鬆。

“我不陪你們玩了,”這是他的心裡話。

從他做天子第一天起,他就從未真正做過主,他始終被人搬來搬去,在人家的舞臺上做各種表演。

不管是魏國的新天子曹丕,還是在曹劉間首鼠兩端的孫吳,還是那位曾冒死立誓恢復漢家的劉備,我都不陪你們玩兒了。

他知道,他們各有各的玩法,卻沒有一家是在為了真正的大漢江山拼搏。“大漢,早已不存在了,大漢,只在我一人身上,又苟延殘喘了這幾十年!”夜深時,漢獻帝對酒縱歌,他終於看透了時勢和人生。

當劉備在蜀中稱帝的消息傳來時,他身邊有人痛罵劉備的虛偽,有人憫息人生的無奈,也有人說,大漢之火不熄……他都沒有聽進去,他望著面前的火盆,只是呵呵笑了笑。與我何干,這世事,已與我無關了。

你們接著玩吧!(胡丹/皇帝不稱朕)


皇帝不稱朕


劉備稱帝的時候,真正的“漢天子”,卻在當一個上山採藥治病救人的“山陽公”。如果真問漢獻帝劉協:“到底誰是漢誰是賊?”漢獻帝一定很淡定地把草藥放進揹簍:漢早就沒有了,只剩下三個漢賊在掐架呢……

《三國演義》裡面說,劉備聽說曹丕逼著漢獻帝禪位,還聽說曹丕殺了漢獻帝,於是哭了一天就給漢獻帝上個尊號叫“孝愍皇帝”,然後就高高興興地“即位”當了皇帝。

這可能是最不靠譜的說法了:試想當年魏蜀吳連年征戰,曹孫劉都堪稱當時一流的政治家軍事家,沒有一個不懂得“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道理,互相派遣的間諜沒有一千也有八百,怎麼連漢獻帝到山陽(今河南焦作)當他的萬戶萬戶公(公與侯最大的區別是可以有自己的宗廟)這件事也矇在鼓裡?

所以真實的情況應該是劉備及其手下公開祭拜漢獻帝,不過是掩人耳目的噱頭,為了顯示曹丕的“篡逆”和劉備的“忠義”。演義中曹丕還大言不慚地對群臣說:“我今天才知道堯舜禹之間的禪讓是怎麼回事了!”意思是所謂的禪讓,不過是奪權而已,不知道曹丕說這話的時候,兒子分別叫封和禪的劉備打沒打噴嚏,耳朵發沒發熱。

其實有史料還記載曹丕在漢獻帝(下文該稱之為劉協了)禪位的時候“奉帝為山陽公,邑一萬戶,位在諸侯王上,奏事不稱臣,受詔不拜,以天子車服郊祀天地,宗廟、祖、臘皆如漢制,都山陽之濁鹿城。”還有個承諾:“往後天下有什麼好東西,咱們郎舅二人分享。”

這話題有點跑遠了,咱們還是回到劉協的話題上來,現在大家隨時都有機會看到真正的史料,都知道劉協帶著曹操的二女兒曹節和一群夫人在山陽縣享了十四年清福,並且跟正妻曹節都成了當地教育家和名醫,現在的山陽書院就是劉協和曹節建成的。

劉協到了山陽是有完全的人身自由的,他可以隨時上山採藥,也能四處遊玩,丈母孃卞夫人還時常來串門,在山陽公國(漢代公爵領地可以稱國,侯爵不行)這個獨立王國裡,劉協是真正的一把手,想幹啥就幹啥。

這時候讀者諸君可能就有個疑問了:三國紛爭兵連禍結,已經是千里無雞鳴白骨露於野,一小隊人馬要想從河南焦作潛行到四川成都,也就是兩千裡地,路上連個盤查的可能都碰不上。要是跑到劉備地盤的邊界(陝西南部,與河南相鄰),可能都用不上三天。要是劉備派出一支特種部隊去接應(也可以說是搶走)劉協,曹丕連反應的時間都沒有。

後來發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劉協沒有跑,劉備也沒有去接,如果劉備去“迎奉”劉協,估計曹丕會偷笑著閉上眼睛:接去吧,看你咋安置他!

其實在這個問題上,曹丕、劉備、劉協都是聰明人。曹丕把劉協放養,誰愛要誰接去;劉備睜著眼睛說瞎話,一口咬定劉協已經掛了;劉協更聰明:我哪也不去,山陽縣我的地盤我做主,教教書治治病跟皇帝曹丕的妹妹們玩玩遊戲,可不去當義帝熊心(被項羽扶起來又殺掉),那個八竿子打不著的皇叔還不如我大舅哥曹丕靠譜呢。

其實在山陽的十四年,是劉協一生最快樂的時光,一直到大舅哥曹丕死了八年,劉協還當他的萬戶山陽公呢……


半壺老酒半支菸


在東漢末年群雄割據的時代,漢獻帝作為當時中原唯一的合法天子,仍然是具有很高的利用價值。曹操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從一個弱小的諸侯到統一了北方中原的梟雄,可以說漢獻帝在其中扮演了一個相當重要的角色!相對應的蜀漢劉備來說,一生都是在打著復興漢室的旗號,來統一天下!漢獻帝被逼退位後,得知劉備在南方登基,獻帝心情固然不好受但也無可奈何,那麼如果劉備真的統一了天下,劉備會怎麼對待當時中原王朝正統的皇帝漢獻帝呢?

首先,第一種可能性就是劉備宅心仁厚不忍心奪取漢獻帝的皇位,繼續做他的蜀王。但是,劉備手下的文武百官可不會這麼謙讓。一定會逼著劉備取代之。實在不行給你來個黃袍加身,逼著你不得不做。因為,只有劉備當了皇帝,這些跟劉備一起打天下文武百官才會有更高的賞賜和待遇。在利益面前很多人都是擁立劉備當皇帝的。即使漢獻帝不主動的退位,也是會被群臣逼著退位的!

第二種可能性就是劉備會效仿曹操,做一個權利凌駕於漢獻帝之上的王。然後等自己的後代繼承自己的位置。在取而代之,建立一個新的王朝!這樣就可以保存了自己的名聲。

第三者可能性就是漢獻帝知道自己的大勢已去,主動的退位讓賢,然後文武百官再三尚書,請劉備登基為帝,劉備就順勢稱帝!

第四種可能性就是劉備直接登基稱帝,封漢獻帝為王或者候。小編覺得這種可能性極低,一向以仁德散佈於天下的劉備,應該是不會做出這樣的事,但是也是有可能的。

總之,小編覺得,不管劉備想不想當皇帝,反正皇帝的位置始終劉備及後代的,退一萬步來說,即使劉備和自己的後代都不想當皇帝,總有人想當皇帝,在那個時代漢獻帝想做穩皇帝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在古代的封建社會權力的爭奪中,任何善良和仁慈可能都是多餘的。功高蓋主是封建王朝皇權的大忌。而功高蓋主的結果,要麼是取代皇帝,要麼是被皇帝消滅。除此之外,很難擁有和平相處的可能性。放棄了權利就等於捨棄了全族的生命!


雞史



漢獻帝當時的想法估計是愛誰誰吧。

《後漢書》記載:
冬十月乙卯,皇帝遜位,魏王丕稱天子。奉帝為山陽公,邑一萬戶,在位諸侯王上,奏事不稱臣,受詔不拜,以天子車服郊祀田地,宗廟、祖、臘皆如漢制,都山陽之濁鹿城。
明年,劉備稱帝於蜀,孫權亦自王於吳,於是天下遂三分矣。

漢獻帝於漢少帝中平六年九月即位,當時漢獻帝只有九歲,當然漢獻帝只是董卓手中的泥人傀儡,對於國事沒有任何發言權,只能做表面工作。董卓被呂布殺了以後,漢獻帝又被李傕和郭汜控制。隨後,又被曹操控制並遷都許都。

曹操雖然不敢踹了漢獻帝直接稱帝,可是他兒子曹丕可不怕,當時鼎立之勢已經基本確定,於是曹丕廢了漢獻帝,自己當了皇帝,好聽地說是“禪位”。曹丕也不是太壞,漢獻帝退位後,給他封了個養老的山陽公,名義上地位高於諸侯王,見了曹丕也不用稱臣不用拜,宗廟祭祀仍然依照漢制。而且在漢獻帝死後,曹丕還以漢天子的規格將漢獻帝葬在了禪陵。不過曹丕倒是有點惡趣味,給漢獻帝諡號“孝獻皇帝”,陵墓也以“禪”為名,毫不掩飾地告訴天下,這皇帝位是漢獻帝送給他的。

在漢獻帝遜位、曹丕稱帝的第二年,劉備終於也在迫不及待中登基稱帝了。據說當時有個傳言,說是漢獻帝沒有禪位給曹丕,而是被曹丕殺了,漢獻帝死了,漢室怎麼辦呢?當然是要劉備肩負起復興漢室的重任了!於是劉備稱帝了。關於這則傳言是真是假很難判斷,如果是真的,到底是不是劉備為了稱帝而放出來的,也很難判斷。我相信漢獻帝肯定在曾經的無數個夜晚抬頭看著星空,眼巴巴地期待著劉備來解救他,畢竟劉備打著“中山靖王之後”的旗號和“皇叔”的名號,可是最終漢獻帝也沒等來劉備,只等來了曹操和曹丕。


那麼,關於劉備稱帝的事,當時已經被逼退位的漢獻帝心中又會作何想呢?關於這點,我們很難推斷,在《後漢書》中關於漢獻帝的描寫少得可憐,東漢的《獻帝春秋》所殘存的片段也沒有關於漢獻帝行為方式和性格的描寫,所以在這僅以《後漢書》中的幾處描寫對他的性格做推斷,從而分析他當時的心情。

是歲,有司奏,和、安、順、桓四帝無功德,不宜稱宗,又恭懷、敬隱、恭愍三皇后並非正嫡,不合稱後,皆請除尊號。制曰:“可。”

當時朝臣說因為和、安、順、桓四帝沒有建功立德,是不應該稱“宗”的,還有恭懷、敬隱、恭愍這三位皇后也不是正室,更沒有道理稱後,他們的尊號必須統統廢掉。漢獻帝心想沒辦法了,老祖宗你們看看這些人都反對,我只能同意了,你們別怪我。從這可以看出漢獻帝的性格多少是有點懦弱的。

今耆儒年逾六十,去離本土,營求糧資,不得專業。結童入學,白首空歸,長委農野,永絕榮望,朕甚愍焉。其依科罷者,聽為太子舍人。

當時有個六十多歲的老頭,總想當官,可是學識不夠啊,漢獻帝當時同情就心氾濫了,說老頭啊,你讀這麼多年書,頭髮也白了,卻只能回老家種田,真是可憐啊,這樣吧,我讓你做個太子舍人吧。從這點又可以看出漢獻帝雖然自己身處囹圄,可是仍然能夠同情別人,說明他是很善良的。

三輔大旱,自四月至於是月。帝避正殿請雨,遣使者洗囚徒,原輕系。是時谷一斛五十萬,豆麥一斛二十萬,人相食啖,白骨委積。帝使侍御史侯汶出太倉米豆,為飢人作糜粥,經日而死者無降。帝疑賦恤有虛,乃親於御坐前量試作糜,乃知非實,使侍中劉艾出讓有司。於是尚書令以上皆詣省閣謝,奏收侯汶考實。詔曰:“未忍致汶於理,可杖五十。”

在發生旱災的時候,漢獻帝求雨。然後對某些罪行較輕的犯人寬大處理,後又將太倉的米拿出來賑濟災民。關於寬恕犯人和賑濟災民這兩點估計不是他能夠決定的,但也勉強能夠證明漢獻帝是個善良的人,不僅知黎民疾苦,還能同情並幫助百姓。


綜合來說,漢獻帝性格雖然懦弱,可是卻又不乏良善之心,再加上長期被人控制,應該還是個逆來順受(不受也得受)的人,這樣一個漢獻帝,在聽聞劉備在蜀稱帝的消息以後,應該不會有太大的情緒波動,也許會有瞬間的仇恨和痛恨,但更多的應該是無奈、失落以及絕望後的平靜,更有一種難以言表的解脫,因為那三個人已經徹底將身上的遮羞布扯掉了,他不再是他們為了“得勢”而競相爭奪的物品了,他終於是人了,即使沒有自由。

他的心情理所當然的是複雜的,但是最後必然將心中最重的濁氣吐出來了,你們愛誰誰吧,我不玩了。


吾與吾國


東漢末期,何進邀董卓帶兵入軍擊敗十常侍,漢少帝劉辯繼位,董卓為加強自己的統治力,廢少帝立劉協為帝,後稱:漢獻帝!


劉協從小的IQ和EQ都為優良,然而自做了皇帝后,處處受奸臣(董卓,郭、李2將)和權臣(曹操、曹丕)的制約,然而漢獻帝非漢宣帝,曹操父子也非霍光!也沒有“孝宣中興”的效果!


其實漢獻帝劉協雖然在曹操下,皇權不能發揮,但曹操依然把劉協按君主一樣供著,還將三個女兒嫁給劉協,當然殺了董皇后(皇帝連老董要殺自己,換成朱元璋、朱溫、康熙……)曹操對劉協也相當尊重!曹操要劉協封自己為魏王,劉備立刻自封為“漢中王”!


曹操死後,曹丕繼承魏王,其大臣更視劉協不存在,古言至今,特別在現在: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曹皇后曹節以王姐兼皇后身份多次維護和保護,安撫劉協(如果是崇禎帝都不知死了多少回)!曹丕繤位代漢,建魏國,封'劉協為“山陽公”,見天子不用下跪,在山陽地區仍按漢朝禮儀(由皇帝變土皇帝)!


在夫人曹節的細心關心夫君(中華女人的美德,可惜這種女人快絕種),劉協不用擔驚受怕,過上了美好的日子,從京城許都學到的醫術幫助窮人,懸壺濟世!劉備聽到曹丕廢漢立魏,馬上在蜀地對外曹丕殺害漢獻帝,不久稱帝,打著為他報仇,史稱漢烈祖(昭烈皇帝)!

後世對劉備有兩種看法:

1.順繼劉協之位,維繫漢朝正統,以高祖,光武的目標振興漢室;

2.劉備假仁假義,有後來“司馬昭之心,路人佳知”,對外報皇帝已死,為稱帝鋪路!

降為山陽公的劉協應該沒有復興漢室的意向,手中也沒有軍隊,但有妻如此,子女昌盛,也屬不幸之中的大幸,相反魏蜀吳三國還爭得你死我活;無論是劉備或曹丕日後一統天下,都不會影響他的生活!

只屬個人愚見,謝謝大家!


中華民族監察御史


220年,漢獻帝劉協將皇位禪讓於曹丕,曹丕貶劉協為山陽公,東漢王朝正式滅亡。交出皇位劉協肯定有些心有不甘,但這麼多年的傀儡生活,劉協對這些早已看淡了。



劉協回到封地,拉著皇后曹節的手,想到這曹丕曾是自己的臣子、又是自己的大兄哥、女婿,這皇位讓了也就讓了,反正是一家人。

可是沒過多久,劉協卻聽說遠在成都的叔叔劉備為自己舉行了隆重的葬禮,還給自己上了諡號,叫孝愍,理由竟然是聽說自己被人害死了!舉行完葬禮後,這叔叔劉備自認為漢室正統,稱帝登基去了。


此時的劉協心裡一定很難受。心想,我這大侄子還活蹦亂跳的,你這叔叔咋就說我死了?這皇叔劉備打了一輩子匡扶漢室的旗號,我還以為你是個忠臣,衣帶詔還讓你參股,沒想到我皇位一讓你就露出尾巴了?你口裡的漢賊敢做真小人,自己卻是個偽君子,真是諷刺至極,讓人心寒啊!

劉協再想想,曹丕雖然篡奪了皇位,但人家對我還不錯,給我萬戶的封邑,讓我祭拜漢朝宗廟,享受漢天子儀仗,上書不稱臣。可你這叔叔卻巴不得讓我死,原來在你心中我死了遠比活著要更有價值。
所以得知劉備的消息,劉協心裡肯定非常不爽。


石頭說歷史


史書中歲沒有記載漢獻帝在得知劉備登基時候的心情,也沒有記載漢獻帝是否知道劉備登基稱帝,但是從歷史的記載來看,當時的漢獻帝應該非常的淡定,聽到這個消息之後應該先是一驚,然後就是釋然的表情,認為這理所應當。
漢獻帝劉協從九歲時被董卓立為皇帝,一直處於傀儡狀態,而且隨著時間的推進,漢獻帝的權力也是越來越小,劉協從小就很聰明,當然也不甘心傀儡的狀態,他也曾經掙扎過,努力過,曾經下過衣帶詔,讓董貴人的父親董承誅殺曹操,事情敗露後,董承被殺,董貴人已經懷孕當時也被曹操殺死。
當時的伏皇后看到曹操的暴行,跟自己的父親伏完效仿董承誅殺曹操,事情敗露後,伏皇后被幽閉而死,劉協與她所生的兩位皇子亦以毒酒毒殺,伏氏宗族百餘人被處死。這兩件事情以後,漢獻帝心如死灰,後續的記載中再也沒有提到劉協反抗命運的聲音了。

曹操死後,曹丕繼承魏王,漢獻帝被迫禪位給曹丕,曹丕對漢獻帝還是非常好的,封劉協為山陽公,允許他在其封地奉漢正朔和服色,建漢宗廟以奉漢祀。而劉協彷彿已經看破這一切,非常安淡的在自己的封地裡生活,愛民如子,也得到了當地老百姓的認可,直到去世。



而劉備稱帝的理由就是漢獻帝被害,實際上漢獻帝活的好好的,我相信曹丕也會把漢獻帝活的好好的消息散佈到各地,而蜀地的劉備選擇了不相信,於是在大臣的勸進下,章武元年夏四月,大赦,改年。以諸葛亮為丞相,許靖為司徒。置百官,立宗廟,祫祭高皇帝以下。五月,立皇后吳氏,子禪為皇太子。
漢獻帝也肯定會聽到這個消息,聽到後除了釋然,也會表現出我早就知道劉備會這樣,又會安慰自己,不管怎麼說,漢室江山還是延續下去了。

歷史百家爭鳴


什麼感覺呢?漢獻帝從來就沒有做過一天擁有真正實權的皇帝,如果以能力論,我們不知道他是不是一個合格的君主,因為他幾乎沒有任何治績,談不上成功也談不上失敗,談不上善也談不上惡,你若以遺傳學論,兒子像爹的話,那麼他的老爹漢靈帝實在是極糟糕的國君 (當然兒子不像爹的情況也很多)。

那麼,既然從來就沒做過真正的大漢天子,失去也就只是失去名分而已。而劉備,顯然不是為爭這名分而稱帝,他要做的,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大漢天子,恢復漢室昔日的榮光,就好像當年劉秀一般。所以漢獻帝很可能對劉備稱帝沒啥特別的感覺,無非是想:“曹丕,你多了個競爭者!”如是而已。

實際上,漢獻帝對於曹家,心理是矛盾的。首先以大義而論,曹操父子畢竟是以漢室臣子的身份上位,以理論言,曹操父子確實是篡奪者。

而漢獻帝呢?他獲得帝位,實際上出自董卓的策劃,而董卓之所以如此,一是因為需要立威(連皇帝都能說廢就廢,這自然是人臣最大的權威);二是因為對漢獻帝有一種好感,據說緣故是因為漢獻帝小時候曾被董太后照顧,而董太后和董卓都姓董(當然董太后是河北人,董卓則是西涼人氏,沒啥真正的關係,連鄰居老鄉都算不上)。

也就是說漢獻帝本身,得來這個帝位就不算很正:因為這個緣故,袁紹曾打算立另一位漢室宗親,也就是時任幽州牧的劉虞,劉虞這人有才識也有良好的聲譽,確實是當時最好的人選。但可惜的是他不懂軍事,對時勢的判斷也有點問題。最終力拒袁紹,這便導致了後來的亂局。

(劉虞後來被公孫瓚所殺)

所以在董卓死後,漢獻帝便陷入了沒人要也沒人管的困難境地,可惜他這時候還是一個小孩,如果已然是個青年,或許會有些較為成熟的處理能力,逐漸扳轉大局。但事實上他只是一個比較聰明的小孩而已:他曾命令侍御史侯汶拿太倉米豆煮粥去救濟長安的百姓,但這位侯御史居然趁機侵佔公糧,漢獻帝查明是其作弊,下令懲治,隨後長安城中饑民便得到了救濟。

但這些聰明之處只能在小處起作用,大局之上漢獻帝毫無辦法。所以這便有了後來的一系列變亂,直至他被曹操收留,才有飽飯吃,才有熱湯喝。然問題也就是在這裡,曹操是真正的擁戴這個皇帝,還是僅僅作為招攬民意的招牌?

實際上,這不是想不想,而是能不能的問題。如果漢獻帝想要實權,曹操是可以交出來的,但一旦交出實權,曹操的下場是極其可悲的,因為朝廷內外,有大批的反對勢力,當漢獻帝吃苦捱餓之際,他們可以裝作不知道,譬如袁紹、袁術這些人,但一旦曹操交出實權,他們便可以大張旗鼓地指責曹操,甚至與朝廷內部的群臣交結,形成對曹操的最後一擊。

這樣的情形,完全是正常的。歷史上的岳飛、于謙都有類似的結果。在這種情形之下,兵權其實是絕對不能說交就交的。

所以曹操只是收留了漢獻帝,並將其作為名義上的天子優待而已,甚至還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他,某種程度上說,曹操是歷史上最善良的篡權者。而面對這樣的曹操,漢獻帝也曾計劃將其消滅,而且不止一次。頭一回是在建安五年,頒下衣帶詔,讓董貴人的父親董承密謀殺害曹操,結果董承成事不足,被殺,董貴人也遇害。第二回則是建安十九年,伏皇后寫信給其父伏完,密謀誅殺曹操的計劃也暴露,曹操殺伏皇后及皇子。

這個事,談不上對錯。權力場上,勝就是對,敗就是錯。但曹操的做法令人感到訝異,他並沒有因此廢除漢獻帝,另立或是自立,而是認為這是漢獻帝身邊沒有好女人的緣故。於是他把自己的女兒嫁給漢獻帝,此後便大家安樂太平,直至大結局。
而在兩次失敗之後,漢獻帝終於也認清了現實,讓出帝位給曹操後代,這是無奈也是他的選擇。至於劉備,難道說劉備北伐中原成功,漢獻帝就能回到寶座,做個真正的皇帝嗎?顯然,那就必死無疑了(對此有懷疑的話,可參看朱元璋是怎麼謀殺小明王的)。
所以,當劉備稱帝,已退位的劉協反應很簡單,那就是:關我皮事啊!大哥,我要做飯去了。(最後說一句,劉協一直活到了234年上半年,那時候劉備(223)、曹丕(226)都早已死了,諸葛亮則撐到了這一年下半年,他們倆同年生、同年死,都活了54歲)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漢獻帝被逼退位之後,估計內心就解脫的,終於可以拜託這深宮的幽禁生活,可以當著自己的山陽公,每天悠閒的走一走,做點自己喜歡的事情。並且漢獻帝還可以獲得足以支持生活的俸祿,這是曹魏答應了漢獻帝的,所以此刻漢獻帝的心情應該是十分平靜的。

末代皇帝溥儀也經歷過這種生活,當年溥儀被日本人幽禁在瀋陽,當著所謂的滿洲國皇帝。他自己後來回憶那段時間,那就是沒有人身自由,處處被日本人監視,還承認了自己的傀儡性。所以把溥儀同漢獻帝對比,這兩個人的遭遇類似,反映的情況也是相似的。溥儀徹徹底底拜託政治鬥爭之後,溥儀才真正享受了一下人生,生活可以自理,可以工作賺錢,可以做點自己喜歡的小事。



所以漢獻帝得知劉備稱帝之後,估計也只是輕蔑的一笑,認為這群人整天拼個你死我活,不過是為了追求那虛無縹緲的皇位而已。漢獻帝看淡了這一切,不過其內心或許會感到一絲安慰,因為劉備宣佈繼承大統,看來劉皇叔還是沒有讓自己失望,不管怎麼樣都是漢室的一個延續。但是漢獻帝卻明白劉備是匡扶不了漢室的,因為民心已經不屬於漢室了。


漢獻帝親眼目睹了百姓已經歸心於曹魏,百姓自然是那個政權能讓自己安居樂業,就認同那個政權。所以漢獻帝目睹這曹魏百姓之後,自然明白了曹魏也是為了這天下百姓,而自己當皇帝不也是為了這百姓安居樂業嗎?漢獻帝內心一定對曹操是敬佩的,認為曹操確實是做的十分不錯。至於劉備這個皇叔,無論他做什麼,自己都已經不感興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