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家房企存貨3.3萬億元,近八成業績飄紅

91家房企存貨3.3萬億元,近八成業績飄紅

中房網訊 臨近4月底,A股上市公司也紛紛掛出了去年的成績單。對於上市房企來說,雖然在部分城市遭遇了嚴厲的調控政策,但憑藉規模優勢,大多數企業仍獲取了不錯的業績。同時,高週轉正成為房企擴大規模的大殺器。

據Wind資訊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4月24日,剔除ST公司,A股市場共有91家房企公佈了2017年財報。其中69家公司實現了業績增長,佔比達75.8%,另有22家公司業績下滑。同時,去年業績增長的上述A股房企全部實現盈利,而業績下滑的22家房企中,也僅有5家出現虧損。此外,91家房企2017年共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502.9億元,較2016年的1139.6億元增長了31.88%。

存貨方面,91家上市房企存貨總計接近3.3萬億元,同比增長29%,其中,以萬科為首的前10家房企存貨總計超過1.9萬億元,佔比接近六成。

13家房企業績增幅超100% 部分中小房企經營難

對於A股房企的業績表現,申萬宏源的研究報告指出,2017年主流房企業績增長靚麗,盈利能力上行。受益於2015年-2017年的房市火爆,市場主要房企的銷售均處在量價齊升的階段,2017年-2018年房企的高質量可結算貨值充沛。而虧損的房企則均為轉型或者非全國佈局的中小型房企。

“龍頭房企憑藉規模優勢,在融資、週轉、成本等方面均領先於行業平均水平,市場集中度未來還將繼續提升,整個行業的大部分利潤也將集中到頭部企業身上。”有業內人士稱。

相比於整體31.88%的業績增幅,部分A股房企的業績表現則更為搶眼。

根據《證券日報》記者的統計,上述91家公司中,13家房企的業績增幅超過100%。其中世榮兆業、中交地產的業績增幅均超過400%。

此外,業績下滑的房企中,寧波富達和亞太實業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均下滑超過700%,鳳凰股份、綠景控股、京濱發展的業績降幅也在300%以上。

業內人士指出,當前的市場環境下,中小房企在行業裡的騰挪空間變小,業績波動也較此前更為劇烈,面對著越來越貴的土地,很可能因為單個項目的問題,便拖累了全年業績。

集中度快速提升

事實上,雖然部分房企因結算週期或重組等原因,助力業績大幅提升,但在利潤的絕對值上,和龍頭企業還有較大差距。

上述91家房企中,去年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淨利潤超過百億元的有3家,分別為萬科、保利、招商。這意味著A股房企的傳統四強中,僅金地略顯掉隊,而招商在完成重組後,已經重新駛上了發展的快車道。

需要一提的是,萬科、保利、招商三家房企去年的淨利潤合計高達558.98億元,佔91家房企淨利潤總和的近四成,其中萬科一家便佔據了近兩成。顯然,行業集中度加速提升、業績穩中向好是2017年房地產行業的主要趨勢。

機構的報告也指出,行業集中度上升是長期邏輯,且拿地金額集中度大幅高於銷售金額集中度。2017年,三、四線城市銷售超預期,利好全國化佈局的龍頭房企。而2018年在金融去槓桿持續深化,融資成本上行的環境下,房企集中度將加速上升。

存貨攀升近三成

根據Wind資訊統計數據發現,截至4月24日截稿時間,91家上市房企存貨總計接近3.3萬億元,同比增長近三成。存貨門檻在1000億元以上的有10家,分別為萬科、保利、華夏幸福、招商蛇口和首開股份等,其中,陽光城、榮盛發展、金科股份和華髮股份近三年來存貨首次超過1000億元;500億元—1000億元的有7家,其中包括掉隊嚴重的金地集團;300億元-500億元的有8家;100億元-300億元的有21家。

有分析人士認為,房地產行業樓盤開發具有周期較長特點,庫存增加有其合理性,一般房企會儲備滿足企業未來3年發展需求的土地量。但有些企業存貨增長幅度較慢,或者甚至出現存貨大幅降低的現象,這並不意味這些房企運營健康。

據統計,截至4月24日,萬科存貨約為5981億元,同比上升36%;金地集團存貨約為842億元,同比上升17%。

對於金地集團的掉隊,有業內分析師稱,金地近兩年擴張速度難以與萬科等企業匹敵。2017年,公司並表結算面積也在減少,其自2009年以來土地儲備的權益比例逐年下降,未來兩年並表結算收入減少的趨勢可能延續。可見此前身為“萬保招金”的四大龍頭房企之一的金地集團,在這一賽道上,已經被甩出很遠。

不過,據記者觀察,有不少企業存貨週轉次數減少,存貨週轉天數變長,可見其運營能力和存貨管理水平變弱,項目適銷不對路,進而導致現金迴流較慢,資金鍊承壓,對企業快速擴張造成阻力。

從整個行業去庫存效果來看,2017年,一些此前在三、四線城市集中佈局的房企去庫存效果理想。

有房企高管接受採訪時表示,由於去年一、二線城市各類調控政策嚴厲,尤其限價政策讓很多新房項目推遲入市時間,加上三、四線城市棚改貨幣化推進,一、二線城市的外溢需求和三、四線城市的改善性需求導致三、四線城市銷售火爆,多年前難以消化的項目均實現了較好去化,甚至有的企業一下回籠上千億元的銷售款。

庫存管理壓力加大

事實上,近兩年拍出的多幅地王地塊由於限價政策限制,尚未實現大量變現,不少房企的高端項目因限價政策,難以高價拿到預售許可證,低價則犧牲利潤,開發商不認可。僵局之下,項目銷售週期拉長,推高資金成本,減緩資產週轉速度。

庫存管理實際上是房地產企業非常難以修煉的內功,尤其在宏觀調控大背景下,能夠準確地踩對每一個調控節點的企業少之又少,即使曾經的大房企也曾因此出現過危機。

某業內人士表示,庫存管理是房地產企業管理鏈條上非常重要的一環,若該能力較弱,存貨週轉速度慢,流動性差,影響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在多數房企都利用槓桿加快發展的當下,庫存管理能力、週轉速度和現金流狀況幾乎決定著房企的生存能力。

對此,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調控政策加碼和融資偏緊的背景下,今年房企的銷售回款率不高將是行業難題,隨之而來的去庫存能力也將變弱,資金鍊承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