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縮江左的晉王朝爲何會贏得淝水之戰(四):空前強大的北府兵

大家好,時隔多日,我又開始了。

上一回說到前秦南征北討終於統一了北方,雄才大略,治國有方的大秦天王苻堅,眼見弱晉只有江左之地,於是便打定主意,準備舉全國之力,滅晉而一統。有如此想法,自然要付諸行動,公元383年,苻堅不顧群臣宗室死諫,在慕容垂,姚萇等異族人的慫恿下,下詔南征。

那麼此時的東晉,有能力抵抗前秦麼?答案很明顯,那是絕對沒有的!

龜縮江左的晉王朝為何會贏得淝水之戰(四):空前強大的北府兵

東晉的局勢

即便可救蒼生的謝安出東山,但是在絕對的實力面前,智慧似乎顯得並不重要,況且,前秦還在延續著王猛的治國方略,他可是號稱“功蓋諸葛第一人”!

公元377年,此時王猛去世兩年有餘,但他定下的政策依然被堅定的執行著,同時,年輕的前秦兵強馬壯,以秋風掃落葉之勢迅速統一了整個北方,然後開始時不時的騷擾東晉,為統一大業做準備。而衰老的東晉熬過了匈奴漢國,羯胡趙國,氐人成漢,鮮卑燕國這些烜赫一時的王朝,這漢家正統,華夏正朔如今也走到了亡國的邊緣,這就如同七八十的老頭跟三四十的青壯年單挑,即便老頭是愛因斯坦,也扛不住人一拳,不過,東晉雖弱,卻也有昔日北伐之壯舉,自然不甘任人宰割,在前秦南征之前,已經迅速組建了一支特別的軍隊,誰也想不到這支隊伍,竟然會在日後左右天下數十年!這就是今天要說的北府兵。

之前講過,謝安於公元360年出仕,到公元373年把欲行篡位之舉的桓溫搞死,此時的東晉王朝,在王,謝,桓三家的相互制衡下還算安穩,但來自北方的威脅越來越大,謝安,桓衝等人深知風雨飄搖之際,計較個人恩怨實在無益於國家民族,遂拋除私怨,攜手抗擊前秦:

公元375年,謝安輔政,雖然桓氏與謝氏有所衝突,但桓衝以自己的氣量和涵養不及謝安、且自己是將領,軍事才能不見用於宰相之職,決意犧牲宗族利益,將原本桓溫時取得的揚州刺史職位讓給謝安,自願出鎮外地。當然,這個主意被大多數的桓氏黨眾極力反對,但桓衝主意打定,義無反顧,毅然放棄了揚州刺史這個掌握京畿、權位極重的職位,改都督徐豫兗青揚五州諸軍事、徐州刺史,以北中郎府併入中軍將軍府,出鎮京口(江蘇鎮江)。

龜縮江左的晉王朝為何會贏得淝水之戰(四):空前強大的北府兵

俗話說來而不往非禮也,謝安也極有君子風範,他雖然總攬東晉朝政,但為了穩定政局,並沒有對桓氏家族落井下石,仍然信任和重用桓衝,在桓衝擔任了都督徐、豫、兗、青、揚五州諸軍事和徐州刺史,負責鎮守京口後不久,將桓衝轉為都督七州諸軍事,加了兩州軍事重任,兼任荊州刺史,而他自己則自領揚州刺史。

桓謝二人,於家國大義面前,棄個人恩怨,攜手合作,使得東晉雖然偏弱,卻建立起一個相對牢固的防禦陣線,正所謂“荊揚相衡,則天下平”。

公元377年,謝安深知國家軍事能力一般,於是舉薦侄子謝玄為兗州刺史,領廣陵相,監江北諸軍事,此舉時人非議眾多,認為謝安任人唯親,安插勢力,不過桓衝卻認為這是人盡其用,完全贊同謝安的主張。

謝玄,字幼度,父親謝奕早逝,自幼跟隨叔叔謝安長大,得起真傳,一到任便開始整頓軍務。徐(治京口)、兗(治廣陵)二州本是北來僑民的集中地。“人多勁悍”,富於戰鬥經驗,桓溫曾說:“京口酒可飲,箕可用,兵可使。”

謝玄召募勁勇,徐、兗人民紛紛應募入伍,彭城劉牢之、東海何謙、琅琊諸葛侃、樂安高衡、東平劉軌、西河田洛、晉陵孫無終等皆以驍勇應選。謝玄以劉牢之為參軍,常領精銳為前鋒,戰無不捷,威震敵膽。公元379年,謝玄率兵在盱眙(今江蘇盱眙東北)﹑淮陰(今屬江蘇)和君川(盱眙北)等地擊敗前秦軍的進攻,進號冠軍將軍,加領徐州刺史,鎮京口。東晉稱京口為“北府”,所以稱這支軍隊為北府兵。

也許有人會問,組建不足兩年而且實戰經驗不多的北府兵憑什麼能夠大敗前秦的軍隊,那我們就要追溯一下這支隊伍的前身了:

魏晉時期,京口實為荒涼之地,不過因為靠近長江,當時南下的流民到此地時已經無力繼續向南,而且此地風景習俗與北方相近,故京口,廣陵等地聚集了大量的北方流民,這些人經歷過戰爭,經歷過逃難,如今有了安身之所自然珍惜的很,於是紛紛組建武裝軍隊,以抵禦北方的胡族,王敦之亂時,郗鑑便以此地流民為軍隊應對叛亂。到了蘇峻之亂時,京口的地位越發的重要,不僅能夠控制三吳經濟要地,還可以拱衛京師。

當時晉人謂京口為北府。

龜縮江左的晉王朝為何會贏得淝水之戰(四):空前強大的北府兵

北府兵

郗鑑被任命為八郡都諸軍事,節度浙東的王舒之軍和浙西的虞潭之軍,此後,經過郗鑑及其家族的世代經營,京口重鎮成為東晉荊揚之爭中建康的有力後盾!

當然此時雖有北府之名,卻無北府兵,到了謝玄時,便以原北府鎮將及獨立、半獨立活動於江淮的宿將或流民武裝,並徵發一部分過淮流民相互結合組建北府兵。這支軍隊組建之前,便可以說身經百戰,眾人皆見過生死,自然勇敢無畏。

這裡要說一下,東晉雖然有青州,徐州,兗州等,但這些地方早已經落入胡人之手,故東晉有僑立或僑治之說,比如東晉元帝僑立兗州於京口,僑置徐州於京口,故東晉有這個南徐州,南豫州,南兗州,南青州等數個州,也算坐擁九州了,哈哈。

之前說過,苻堅不聽王猛遺言,執意滅晉,跟當初滅燕一般,苻堅南征之前決定先找了一個點做試探性的進攻,試試東晉火力,選來選去,看中了襄陽這塊地。

襄陽,後人稱此地為“以天下言之,則重在襄陽”;“兵家必爭之地,天下之腰膂”,如此之地,苻堅不會輕視。

公元378年,苻堅著太子、徵南將軍苻丕率領步騎七萬,與徵虜將軍石越、京兆尹慕容垂以及領軍將軍苟池等的各路人馬近十萬,突然對襄陽發起猛攻。

鎮守襄陽的晉將是朱序,此人憑城固守,竟然牽制了秦軍數月之久,要知道,當年前秦能夠滅亡前燕,與王猛一擊而得洛陽有直接關係。由此可見,東晉雖然弱小,但其實還是有些筋骨的。

遠在長安的苻堅,自然不會因為這點挫折而消磨自己統一天下的決心,馬上給太子苻丕快遞了一把劍,“明年春天要是還打不下來,你也別回來見我了,用這把劍自裁吧。”

苻丕天生本就不強,如今更是汗毛林立,不得已只能督促士兵加緊攻城,可是日子一天天過去,轉眼就來到了第二年春天,襄陽城依然沒用攻下,苻丕腦袋都大了。還好公元379年二月,襄陽城內出了叛徒,督護李伯護趁朱序出城拒敵之機,偷開城門,苻丕這才躲過自裁的悲慘下場。

可是苻堅並不知道這場戰爭的艱難,只當東晉不過如此,遂於同年七月,命兗州刺史彭超進攻彭城(即今江蘇徐州),隨後又派後將軍俱難等人率步騎七萬攻打淮陰(今江蘇淮陰西南)、盱眙(今屬江蘇)兩地。

兩路大軍遙相呼應,氣勢洶洶,東晉朝野震動。

值得一提的是,獻城的李伯護被苻堅直接砍了,對於這種賣國求榮的小人,苻堅厭惡的很,反而對忠勇尤佳的朱序十分欣賞,雖然是敵軍將領,卻不忍心殺害,將他收歸自己帳下,任命為度支尚書。

由此也可以看出苻堅這人確實稱得上賢明,不過朱序身在曹營心在漢,日後淝水之戰,朱序也用自己一己之力成功的為東晉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當前秦軍隊在彭城,淮陰等地所向無前之時,謝玄率北府兵駐紮在泗口,遂決定派人告慰彭城將士,援軍將至,可是沒有合適的道路,小將田泓請命前往,在潛水途中失手被擒,秦人以重金誘惑,命其在彭城下招降眾人,田泓詐降,但到了城下時,卻大聲疾呼:“南來援軍就要到了,我一個人前來報信,被敵人抓住,諸位一定要努力堅守!”然後遇害。

北府兵不虧精銳之師,謝玄一戰而捷,再戰皆勝,大敗前秦軍,順利收復了盱眙、淮陰,將前秦軍趕過淮河之北,此戰大出苻堅意料之外,將彭超下獄,貶俱難為庶民,決意御駕親征。

而謝玄,也憑此功封為冠軍將軍,加領徐州刺史,還屯廣陵。

這時候,這支軍隊才正式開始被稱為北府兵。由於世兵制在東晉已經沒落,採用募兵制的北府兵一戰成名之後,便成為陳郡謝氏的私人武裝,不過謝安謝玄,無意權力爭奪,後自動放棄,這支軍隊數易其主,經司馬恬、王恭、劉牢之,徹底軍閥化,劉裕重建北府兵,擊滅桓玄恢復晉室,最終又取晉帝而代之,不過此時的北府兵已經不是當年的北府兵,而是新王朝軍隊的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