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舜臣殲敵不過萬人,為何被朝韓奉若神明,原因很簡單

這是一篇近五千字的長文,全文閱讀需要花費十分鐘。

如果你趕時間,可以只看加粗黑字部分與動態圖。

1545年一個尋常日子,漢城一個沒落的兩班家庭中,誕下了一名男嬰。已經是兩個兒子父親的李貞給剛出生的第三個兒子起名“李舜臣”,意思是舜的臣下,讓他做聖王的忠臣。誰也不會想到,這個在襁褓中呱呱啼哭的男嬰,數十年之後,將會成長為朝鮮民族的英雄。

壬辰倭亂

1587年,日本太閣豐臣秀吉用大棒加蘿蔔的方式,征服了日本六十六國。豐臣秀吉並不滿足於此,他將目光投向了大洋彼岸的大明王朝,後者在處理倭寇海患上的疲軟表現,讓這位嗜血的戰國征服者看到了機會。日本和大明相隔絕遠,無法渡海直接進攻,於是距九州只有十幾個小時航程的朝鮮半島進入了豐臣的視野。他派遣使臣前往朝鮮,提出“假道伐明”的無理要求。

李舜臣殲敵不過萬人,為何被朝韓奉若神明,原因很簡單

豐臣秀吉雕像

李氏朝鮮一直以來,都以小中華自居,毫無疑問是當時大明最忠誠的藩國。對於日本蠻夷提出的無理要求,斷然拒絕,並向北京發出了警報。

狂妄的豐臣徹底被激怒,他命令屬下的大名做好進攻朝鮮的準備。1592年5月,一支十六萬人的部隊在九州北端的名護屋集結完畢。幾日後,作為先鋒的三個軍團抵達距離朝鮮更近的對馬島。

1592年5月23日,一萬八千七百名日本先鋒軍團,乘坐四百多條船隻離開對馬島,向七十多公里以外的釜山進發,拉開了壬辰戰爭的序幕。

李舜臣殲敵不過萬人,為何被朝韓奉若神明,原因很簡單

釜山登陸

日本人僅用了幾個小時就攻陷了釜山,朝鮮守軍幾乎全軍覆沒。被日本人強大的戰力所震懾,駐紮釜山東北機張的朝鮮左慶尚道水軍竟然將戰艦全數鑿沉,主帥逃往內陸。駐紮在巨濟島的右慶尚道水軍本打算撤退,卻因為將幾條漁船當成了日本海軍,也將多數戰艦鑿沉,剩下四艘戰艦倉皇向西逃跑。

日軍在一天之內登陸朝鮮,順便將朝鮮水軍三分之二的戰力消滅。

相繼登陸的日軍三個軍團,按照預先制定的計劃,分三路直撲朝鮮國都漢城。從釜山前往漢城約四百五十公里,道路崎嶇難行,遍佈城鎮,而且朝鮮人的抵抗態度也頗為堅決。但這些似乎對日本人毫無影響,日軍兩個軍團於6月12日攻進漢城,僅僅用了二十天的時間。這種速度可以與幾百年後的德軍閃擊波蘭媲美。

李舜臣殲敵不過萬人,為何被朝韓奉若神明,原因很簡單

攻佔漢城

朝鮮皇帝在日本人進入國都之前,逃往了平壤。不堪一擊的朝鮮軍隊讓日本人自信心爆棚,他們認為很快就可以征服朝鮮,繼而進攻明朝。坐鎮日本的豐臣秀吉甚至已經考慮起了征服大明後的人事安排。天皇將移居北京,自己完全退隱,並定居在寧波。

在太閣殿下幻想的同時,日本水軍完成輸送軍隊的任務後,終於騰出手來,沿著朝鮮南部海岸,向西進發。等待他們的是一場噩夢。

李舜臣掃蕩南部海岸

此時距李舜臣擔任全羅道左水使不過一年的時間,這位年近五十的將領此前一直在北方邊境與女真人作戰。對官場腐敗和拉幫結派深惡痛絕,使得這位有勇有謀的將領一直無法升遷。直到朝廷感覺到日本的威脅,及兒時好友柳成龍出任左議政之後,才把他調往南方,擔任水軍統帥。在1592年6月到10月這段時間裡,李舜臣將證明這個決定是多麼的正確。

李舜臣殲敵不過萬人,為何被朝韓奉若神明,原因很簡單

李舜臣雕像

1592年6月13日,就在日軍攻陷漢城的第二天,李舜臣帶領著自己的水軍駛出母港麗水,6月16日抵達巨濟島南端的玉浦,與日本水軍遭遇。接下來的兩天裡,李舜臣接連擊敗三隊日本水軍,本方未損失一艘戰艦,未陣亡一人。6月18日,一名信使帶來了漢城陷落的消息,朝鮮遭受如此大的侮辱,李舜臣抱頭痛哭,穩妥起見,他決定返回麗水本營,等待下一步命令。

李舜臣殲敵不過萬人,為何被朝韓奉若神明,原因很簡單

1592年6月李舜臣玉浦海戰示意圖

毫無疑問,這是戰爭開始以來,朝鮮人取得的第一場勝利。可以想象皇帝和大臣見到捷報時高興的神情。但同時,李舜臣毫不隱晦指責朝廷抵禦無方感到為難。他這種直白固執的性格,將使他在幾年之後身陷囹吾。

微小的損失並沒有引起日本人的重視,因為從逃回的日本人口中得知,朝鮮水軍的戰艦不足五十艘。日軍很快集結戰艦再次西進。

1592年7月8日,收到情報的李舜臣決定開展第二波攻勢。很快,朝鮮水軍在泗川遭遇日軍。李舜臣試探性的進入狹窄的海灣誘敵,日軍很快上鉤,悉數追趕著進入開闊水域。的朝鮮水軍反戈一擊,在日落之前,將這支日軍全數殲滅。7月9日清晨,李舜臣根據情報,向東航行,在唐浦擊潰一支日軍。7月12日,等到增援的李舜臣帶領艦隊趕到唐項浦,再次擊潰日軍。而本方並未損失一艘戰艦。

李舜臣殲敵不過萬人,為何被朝韓奉若神明,原因很簡單

1592年7月李舜臣泗川海戰示意圖

正在李舜臣在朝鮮南海岸勢如破竹的時候,朝鮮陸軍丟掉了平壤。皇帝北逃至寧邊,那裡距離大明的國境僅有一百五十公里。但日軍迅速的推進,已經是強弩之末,軍隊的傷亡十分嚴重,補給也越來越困難。要解決這些問題,唯有打通通過朝鮮南端,進入黃海的海路。太閣豐臣秀吉親自下令,日本水軍全力打通北上航線。

收到日本水軍再次集結的消息,李舜臣再次決定主動出擊。8月14日,朝鮮水軍在見乃梁遭遇日軍。李舜臣並未發起進攻,而是下令後退到閒山島附近開闊水域,展開鶴翼陣迎戰。日軍從海峽內魚貫而出,雙方混戰在一起。日軍損失慘重,漸漸向見乃梁撤退,朝鮮水軍緊追不捨,直到入夜方才停止追擊。次日,接到斥候報告的李舜臣向盤踞在安骨浦的日軍發起進攻。日軍在港口內堅守不出,李舜臣將艦隊分成數隊,輪流攻擊敵人,到太陽落山時,日軍艦隊已變成一片殘骸。

李舜臣殲敵不過萬人,為何被朝韓奉若神明,原因很簡單

1592年8月,閒山島海戰示意圖

接連的勝利讓朝鮮水軍士氣高漲,戰爭爆發時緊急修造的戰艦大量完工,加入了戰鬥序列。與四個月之前相比,朝鮮水軍戰艦增加了三倍,這使得直接進攻日軍集結的釜山成為了可能。

9月29日,李舜臣帶領水軍離開母港,頂著強勁的東風,在海面上前進,10月5日抵達釜山港外。

停靠在港口內的日艦近五百艘,但顯然抵擋不住朝鮮水軍強力的攻勢。接下來發生的是之前海戰的再現,只是這一次的規模更大。當第二日李舜臣帶領朝鮮水軍撤退時,海面上到處漂浮著船隻殘骸,一百三十艘日艦被摧毀,而朝鮮人的損失小到可以忽略不計。

下圖是幾次重要戰役雙方的統計。

李舜臣殲敵不過萬人,為何被朝韓奉若神明,原因很簡單

1592年6月至8月交戰情況統計


李舜臣殲敵不過萬人,為何被朝韓奉若神明,原因很簡單

釜山海戰雙方統計

無論這些數據是否有被誇大的嫌疑,都不能否認,1592年6月-10月間朝鮮的南部海域,是李舜臣統領的朝鮮水軍的天下。日本水軍毫無招架之力,沿海路向平壤輸送補給的計劃,只能成為一個幻想。

同樣要注意到的是,對於棄船逃往岸上的日軍,李舜臣並沒有太多辦法。離開戰艦堅固防禦的朝鮮人,面對手持鐵炮的日軍,毫無勝算。李舜臣雖然能控制海岸線,摧毀日軍戰艦,但並不能給與日軍致命一擊。

(備註:有人說李舜臣誇大戰功,理由是他既然能擊敗日本水軍,為什麼不能封鎖日軍補給。這純屬紙上談兵,畢竟戰艦攜帶的補給也十分有限,無法長時間保持封鎖。另外,對於十幾萬日軍而言,在擁有千萬人口的朝鮮弄些補給,也不困難。)

大明出師,重新穩定的局勢,李舜臣被褫奪官職

進入1593年,大量的明軍從遼東進入朝鮮。缺乏補給的日軍在明軍強大的攻勢下,迅速敗退,到六月中旬,已經退回到釜山附近的南部海岸。收復朝鮮大半國土的明軍停下腳步,雙方在軍事進入相持,重新走到了談判桌上。

伴隨著雙方內部主戰派與主和派的激烈鬥爭,談判的過程十分曲折。但大規模的軍事進攻已經被禁止。日軍為了安撫明朝使者,不斷將軍隊運回日本,僅在釜山附近留下了數千人。局勢在不斷向好的方向發展,逐漸安定的朝鮮慢慢迴歸正軌,朝堂上激烈的黨爭也隨之重新開始。

李舜臣在1593年末被授予三道水師統制使,掌管南方水軍。他兒時的玩伴柳成龍現在已成為領議政,這是朝鮮文官的最高官職。為此,他受到了另一黨派官員的強烈攻擊。加之日本水軍避而不戰和朝廷禁止,朝鮮水軍再也無法取得像1592年那樣的戰果,讓他的處境更加危險。1597年3月,認為李舜臣有不臣之心的朝鮮皇帝宣祖下令將其革職,壓回漢城受審。廷議的結果是革職罷官,發配往慶尚道,當一名普通士兵。

李舜臣殲敵不過萬人,為何被朝韓奉若神明,原因很簡單

朝鮮皇宮景福宮

丁酉再亂

在李舜臣押往漢城的同時,大海另一側的日本,太閣豐臣秀吉殿下正怒火中燒。幾位大名在和談上違反他意志的行事,使他感覺受到了侮辱,他決定再次出兵朝鮮,對那些不乖乖匍匐在他腳下的朝鮮人予以懲罰。接到命令的軍隊分批渡過大海,到1597年6月,聚集在釜山的日軍已多達十一萬人。

等到朝鮮南部的作物全部收割完畢,雙方的大戰隨即開始。1597年8月20日,接替李舜臣成為統制使的元均,帶領朝鮮水軍向釜山進發,在絕影島附近遭遇日軍。隨後的大戰是朝鮮水軍的滅頂之災,到8月28日,成功撤出戰場的朝鮮水軍只剩下區區十二艘戰艦,包括元均在內的多名高級軍官戰死。

日本水軍大獲全勝,陸軍立即向西推進,在接下來的一個月裡,他們將席捲整個全羅道,然後繼續北上,直到遭遇到南下的明軍。

鳴梁海戰

驚慌失措的朝鮮皇帝立即重新啟用了李舜臣。面對幾乎全滅的朝鮮水師,李舜臣完全有理由拒絕,但他並沒有這麼做。這位固執而富有謀略的朝鮮將軍,帶著幾名隨從立即趕往全羅道南部,在那裡聚集起殘破的朝鮮水軍,總計十三艘戰艦。然而,就是這區區十三艘戰艦,在幾周之後,將會創造世界海軍史上的一段傳奇。

1597年10月26日清晨,由三百艘戰艦組成的日本水軍出現在鳴梁津南端。這是位於朝鮮本土與珍島間一條狹窄的水道,最窄處不足二百五十米,跨過這裡就能進入黃海。藉著海流的朝向,日本戰艦分批魚貫進入海峽。當第一批駛出海峽出口時,朝鮮水師出現在了他們視野中。

十三艘朝鮮戰艦一字排開,背靠黃海,面對著幾十倍的敵人,他們已無路可退。李舜臣的旗艦率先出擊,其餘戰艦緊隨其後,在這個值得紀念的秋天早晨,化身死士的朝鮮兵官殺進了日軍艦陣。

李舜臣殲敵不過萬人,為何被朝韓奉若神明,原因很簡單

1597年10月,鳴梁海戰示意圖

日軍船數眾多,但礙於狹窄的海峽,無法發揮出優勢。他們試圖將朝鮮人趕出海口,但毫無效果。交鋒的日艦損失慘重,卻無法動搖李舜臣分毫。隨著時間推移,海流的朝向發生了轉變,日本水軍抵擋不住鳴梁津強勁的逆流,慢慢後退。朝鮮水軍卻如虎添翼,將日艦逼向海峽南端。最終日本人放棄了進攻,留下三十一艘戰艦殘骸,退出了海峽,往東撤退。

天時,地利,人和。李舜臣在鳴梁津將其卓越的軍事才能發揮到了極致。儘管從戰略的角度,這場戰鬥並不十分重要,但其展現出的勇氣值得敬佩。就連李舜臣的死敵日本人,都將其視作武士道精神的化身。

露梁海戰

1957年11月,為了應對在朝鮮北部不斷集結的明朝大軍,日軍再次退回到釜山沿岸。雙方在長達二百五十公里的戰線上展開對峙,互有勝負,但都無法給對方決定性的打擊。

這樣的僵持持續到了1598年9月,太閣豐臣秀吉的去世,日本人失去了繼續留在朝鮮的理由。

日本派出使者,請求停止戰爭,然後撤離朝鮮。明朝官員很樂意接受,這意味著大明的軍隊不必要在異國他鄉流更多的血。但朝鮮人反應激烈,持續六年的戰亂,讓他們對日本人恨得髮指,他們不希望踏足朝鮮的任何一個日本人活著回去。

1598年12月5日,李舜臣統帥朝鮮水軍再次出征,目標是圍困倭橋的日軍。與之同行的是從福建、浙江等地趕到的大明水師。明軍水師有意放日軍一條生路,但被李舜臣憤怒的拒絕。12月14日,駐紮在泗川的日軍為了營救被困的友軍而孤注一擲,三百多艘船隻開始在露梁津東面集結,這些船隻大多來自九州薩摩藩,是日本水軍的精銳。

12月15日凌晨,日軍開始穿過露梁津,聯軍艦隊列陣於開闊水域,大戰爆發。聯軍的戰鬥力遠遠超過日軍,但日軍為了返回故鄉,奮死一搏。戰況十分激烈,即便是雙方主帥,都不得不白刃肉搏,數位高級軍官因此而喪命。


李舜臣殲敵不過萬人,為何被朝韓奉若神明,原因很簡單

日軍逐漸支撐不住,開始沿海岸向南逃竄。李舜臣窮追不捨,決心不放過一個日本人。正當他在船頭指揮艦隊全速追趕時,一枚流彈從盔甲防護薄弱的腋下進入他的身體。李舜臣抓住身旁兩名副將,命令“勿言我死”,然後永遠閉上了雙眼。

戰場硝煙散盡,日軍逃遁遠去,聯軍艦隊無疑是這場海戰的勝利者。大明軍官報告的戰果是“兩百艘日艦被消滅,一百艘被俘,斬獲賊首五百顆。”而朝鮮卻失去了他們引以為傲的英雄。

後話

1598年12月24日,最後一艘日本船隻離開朝鮮返回故鄉,持續七年的壬辰戰爭到此結束。

李舜臣的遺體被送回老家牙山,沿途的朝鮮百姓痛哭流涕。漢城朝廷追封他為右議政,以表示對這位為國捐軀的將領的認可。1643年,李舜臣被追諡為忠武公,諡號帶有這兩個字的人,歷史上渺渺無幾

李舜臣所統領的水軍從未超過兩百艘,對比古代動輒指揮幾十萬大軍的眾多名將,著實有些難登殿堂。在壬辰戰爭中所起的作用,也遠遠不如正面戰場幾位明軍統帥。

但在國家危難關頭,展現出的勇氣與智慧,足以讓他堪稱偉大。隨著時間推移,李舜臣逐漸變成了一種精神的象徵,一個民族價值觀的外在表現,他的人格慢慢被朝鮮民族神化。任何關於他的缺點,都會被朝鮮和韓國人自然而然的忽略。

這樣的人物,中國也有,比如說二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