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正在形成一個「拜房教」

1

昨天看到一個新聞:

杭州一個人在公證處,將名下的70多套豪宅統統歸屬到老婆名下:

社會正在形成一個“拜房教”

我又想到去年一個新聞:

武漢一個人離婚,分割財產時候女方共分得50套房產……

社會正在形成一個“拜房教”

這個世界,超出人們常識範圍的事越來越多了……

2

如今,社會正在形成一個新的“教派”——拜房教。

他們沒有創造力,不懂創新;

他們不關注國家大事,只會投機;

他們中很多都是沒有文化的婦女;

他們只會踏破各個售樓處,不停的買買買。

社會正在形成一個“拜房教”

凌晨排隊、冒雨驗資、萬人排千米長龍,讓銀行加班到凌晨,有人當場暈倒,有人發生肢體衝突...

社會正在形成一個“拜房教”

這就是拜房教們。

本來,政府為了照顧剛需,為了抑制炒房,才制定的搖號和限購政策,然而無論多麼精心設計的制度,都擋不住不住這些人的投機取巧。

你越限我越要買,你有政策,我有對策。

有人說:只要搶到了,就相當於中了100萬。

想想也覺的荒唐,這些把房子當成六合彩來買。

人性的貪婪在利益面前展露的淋漓盡致!

社會正在形成一個“拜房教”

社會正在形成一個“拜房教”

面對房子,他們兩眼放光。

這哪裡是群人,分明就是一群魔鬼!

社會正在形成一個“拜房教”

3

因為房子,有多少辛勤的勞動者工作了一天,回到出租房裡只有落腳的空隙。而另外一幫人,通過各種手段坐擁幾十套房,可以天天在家睡大覺。

因為房子,有的人可以坐享其成,坐地昇天,每天為要去哪裡旅遊,如何打發時間而焦慮;而有的人在崗位上勤勤懇懇、努力一輩子也掙不到一個落腳的機會,他們不再向往美好,不再相信天理。

這就是如今的高房價,讓炒房的人失去鬥志,讓無房的人喪失信心。讓社會產生了一大批閒人,同時也產生一大批麻木的人。

社會正在形成一個“拜房教”

這樣真的好嗎?

社會就像一艘在大海上航行的船,如果船上的絕大多數人都覺的沒啥動力,都想撒手不幹了,那麼整個船都會出現問題。

高房價,正在毀壞中華民族的5000年的美德——勤勞致富。

如今,隨便去一個辦公室裡,笑嘻嘻的都是已經買房的;糾結的都是正在謀劃買房的;愁容滿面的都是過早賣房的;而一臉生無可戀的則都是賣房炒股的……

真是幾家歡樂幾家愁,炒房者暗自慶幸,購房者驚險刺激,普通人麻木不已。

社會正在形成一個“拜房教”

如今的人們,對房子的崇拜,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之前都說我們沒有信仰,經過這些年的發展,房子終於讓一批人率先找到了信仰。

從鄉間大媽到都市白領,從文盲混混到海歸博士,從達官顯貴到普通百姓,都在把全部身家往房子身上壓,已經沒有人相信房價會下降了。

4

有文化又怎麼樣?有才華又怎麼樣?有貢獻又怎麼樣?一套房子就決定你的階級。

房子,給讀書人,給有用的人,給正值的人,留下的教訓實在太深刻了。

它似乎在警示我們:不要做實業,不要去創新,不要有理想,只不停的買房子就可以了。

多少年輕人,讀了十幾二十年書,人生的終極目標退化成在城市擁有一套屋子,這就是他們的理想。

社會正在形成一個“拜房教”

親情,愛情都在圍繞房子進行關係重構,現在一對小夫妻買房基本上要掏空兩個家庭四位老人的積蓄,親與愛都要靠金錢來維繫,稍微有一點問題就會鬧掰。

一切傳統的美好,都在正在被撕裂為碎片,拋散在高房價的陰霾裡。

有人認為,房子作為一種投資品,有眼光的人抓住它增值的時機,然後實現個人財富的增長,這一切都是合情合理的。關鍵問題是:房子不是一般的投資品,它不是債券,不是股票,不是金融衍生產品, 而是一個人實實在在的安身所在,它是一個家庭的必需品。把生活必需品做成了金融產品,就相當於剝奪了很多人的基本權力。

如果在一個社會里,有的人不用勞動也可以掙大錢,而有的人勤奮刻苦依然換不來一線希望。試問:誰還會踏實的勞動?

如果一個社會不斷淘汰對他有用的人(勞動者),不斷獎勵傷害它公平的人(炒房者),只能說明這個社會本身正在被淘汰。

5

我有一個朋友,有一次我們在探討高房價對經濟的傷害,我們都對高房價深惡痛覺,但聊完之後他第二條就去排隊買房了。

其實道理很簡單,每一個人面對不公平都有情感上的憤怒,但當大家發現只有跟隨那一小撮人後面才能保證自己的利益的時候,只能跟著他們後面行動。

我相信社會上的大部分人都有公德心、公理心,但是社會上的全部人都是堅守自己利益的,所以我們明明知道盲從購房對經濟有傷害,但是還都往這個大泡沫裡吹氣,為這種野蠻的行徑添磚加瓦。

最後的結果就是,每個人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把房價捧的越來越高,有房的人看著自己的紙面財富而心安理得,沒房的人對社會憤憤不平。

社會正在形成一個“拜房教”

現在各大城市用戶口搶人才,和互聯網平臺燒錢搶用戶的本質是一樣的。

在利益面前,當大家都在不擇手段,那些守規矩的老實人,反而被淘汰,剩下的都是投機取巧者。

同樣,那些投機的炒房客,積累的財富,往往也遠遠超過那些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的實幹主義者。

在一個社會里,當有一小撮人因為投機取巧而先獲得利益,此時如果社會的懲罰和價值體系不能使他們付出代價,那麼剩下的大部人必然也不會再堅守自己原則:聰明人會把才華用在利益的爭奪上,平庸的人為了爭取利益則會鋌而走險。

6

竇娥含冤被押赴法場,行刑之前問竇娥還有何話講?竇娥說:如果我是冤的,那麼:

一、人頭落地便大雪紛飛;

二、我死後三年大旱;

竇娥人頭落地之時,真的大雪飄起。而且她死後果真大旱三年,當地百姓顆粒無收。

多年後,竇娥的父親金榜得中做了高官。回鄉重審竇娥案,殺了那個貪官。

這時鄉親們紛紛來看望竇父,說:“我們當時知道竇娥是冤枉的,怎奈畏懼貪官的權勢,敢怒不敢言。可是我們又沒加害竇娥,為什麼要受這三年大旱之苦呢?”

竇父說:“你們明知竇娥是冤的,卻不敢說句公道話,是謂不義。更有人相信貪官,認為竇娥真的殺了人,而誣衊忠良,是謂不仁。老天有眼,沒有無妄之災,天災人禍就是在懲治不仁不義之徒哪!”

社會正在形成一個“拜房教”

雪崩時,沒有一個雪花是無辜的。

什麼是作惡?

並不是殺人放火才是作惡,面對大多數人的惡行,如果為了自保而選擇沉默,或者為了利益最大化,而選擇做一個盲從的幫兇,你就已經站在了惡人一邊!

社會正在形成一個“拜房教”

如今在高房價面前,我們就像著了魔:早就沒有了“大是大非”,只會權衡自己的利弊,做一個投機者。

這一輪搶房潮裡,每一個盲從的購房者,都是罪惡的幫兇!

拜房教們,出來混,總有一天是要還的。

歷史會記住你們。

我們面對的是一個越來越動盪的世界;沒有一種商業模式是長存的;沒有一種競爭力是永恆的;沒有一種資產是穩固的;這是一股從未有過的革命浪潮,為了讓大家徹底認清時代究竟在發生什麼,水木然寫了這2本書:

社會正在形成一個“拜房教”

《時代之巔》討論的是經濟變革;《個體崛起》討論的是商業模式,它將幫你認清社會的發展動向和趨勢,請點擊瞭解更多購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