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雲縣格凸河,這裡的人們會徒手攀岩,有最後的穴居部落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縣,位於貴州省南部。地勢南部低,中部隆起,喀斯特地貌發育,洞穴、伏流、暗河、天生橋較多。紫雲境內獨特的喀斯特地貌造就了美麗神奇的國家級風景區格凸河、亞洲“最後的穴居部落”中洞苗寨。紫雲民族風情絢麗多姿,民族特色多元並存。苗族英雄史詩《亞魯王》的發掘和出版,填補了西部苗族沒有英雄史詩的空白。

格凸河,珠江流域紅水河支流濛江支流。格凸河長128公里。發源於長順縣,流經長順縣、紫雲縣、羅甸縣等縣,羅甸縣油鬧鄉打告村油然附近注入濛江。格凸河是貴州省唯一授牌的省級攀巖運動基地,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格凸"一詞為苗語,意譯為跳花聖地。格凸河風景區位於安順以南100公里的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縣境內,景區內主要有黃家灣、大穿洞、大河、小穿洞四個分景區。景區內有連綿的峰林,幽深的峽谷,恢宏的溶洞,縱橫交錯的地面地下河流,古河道遺址崩塌而形成的“盲谷”原始森林,還有“洞居活化石”洞中苗寨及原始古樸的懸棺洞葬等。原始神秘,魅力無窮,是探奇攬勝科考探險理想之地。

紫雲縣格凸河,這裡的人們會徒手攀巖,有最後的穴居部落

大穿洞景區

燕子洞:伏流入口第一廳,高116米寬25米的天然拱門之下,是270米長的湖。洞內棲息著數十萬只燕子,早晚在洞口翻飛,雄奇壯觀。燕王宮棧道位於國家級風景區亞魯王英雄史詩的發源地格凸河景區燕王宮洞內100米處起建,終點至觀光電梯入口,包括通天洞吊橋。棧道原洞壁鑿坑而建,施工驚險。

紫雲縣格凸河,這裡的人們會徒手攀巖,有最後的穴居部落

格凸河蜘蛛人表演是格凸河風景區的一大特色,徒手攀巖上一百多米的絕壁,苗族人攀巖一說源於洞葬,而洞葬又有很多神秘傳說和想象。另一說是為了到燕子窩裡面去掏燕子糞,那是最好的天然肥料。無論源於何因,能夠不用任何保護措施和器材,二十分鐘就徒手攀上一百多米高的絕壁,恐當今世界也是絕無僅有。

紫雲縣格凸河,這裡的人們會徒手攀巖,有最後的穴居部落

蜘蛛人攀巖

大河苗寨所處的自然生態環境可謂得天獨厚,由奇峰、河谷、沙灣、竹林、村寨、田園等組成複合景觀。周圍群峰環抱,格凸河從村前流過,中有良田百餘畝,村舍依山腳分成幾組,是難得的世外桃源。在大河苗寨背後的峰叢中,有一奇峰突兀而起,如同寶劍直指天穹,氣宇軒昂。

紫雲縣格凸河,這裡的人們會徒手攀巖,有最後的穴居部落

大河苗寨

格凸河兩岸的萬丈懸崖絕壁上遺存了眾多的苗人懸棺,崖壁的洞穴中也擺放了成百上千的苗人古槨。這些懸棺洞葬,歷經千年風雨而保存完好,不知是古苗先人戰死沙場的英雄墓冢,還是南遷的苗族不肯入土為安,希望有朝一日能讓子孫把他們帶回夢繞魂牽的東方家園的途中憩院。

紫雲縣格凸河,這裡的人們會徒手攀巖,有最後的穴居部落

洞葬

上世紀80年代,法國的洞穴專家理查德通過專業設備測量出,貴州有大量的溶洞存在,於是便前往科考。1989年,理查德第三次來到紫雲自治縣格凸河。他聽導遊介紹,當地有個燕子洞十分出名,於是就想進入燕子洞去考察。理查德靠著一艘皮划艇,一直沿著燕子洞走,竟然從另一個出口,也就是擺架河大壩走了出來,“苗廳”也因此發現。

紫雲縣格凸河,這裡的人們會徒手攀巖,有最後的穴居部落

苗廳

2014年,英國科學家們再次前往苗廳考察,運用精密的激光測試儀,他們測出苗廳體積達到1978萬立方米,可容納波音747飛機在當中飛行,是世界上容積最大的洞室。“苗廳”面積為116000平方米,容積為1978萬立方米,其長為700米,寬215米,面積12公頃,高度平均80米,相當於12個足球場。

紫雲縣格凸河,這裡的人們會徒手攀巖,有最後的穴居部落

苗廳

紫雲縣水塘鎮塔井村,叢山之間,海拔約1800多米、接近山頂的洞穴裡,住著20戶苗族人家,共七十多位苗族人。他們的棲身之地叫“中洞”。這個洞穴115米寬、215米深、50餘米高,據國家旅遊局考證,這是亞洲現存惟一的“穴居部落”。中洞苗寨居住著吳、王、羅、梁四個姓氏的20戶人家,幾乎都是都是苗族人,至於為什麼這裡會被稱為中洞,主要是附近還有一個上洞和下洞,原本這些人的祖輩因為戰亂而住到下洞裡,後來又遷徒到中洞,之後就一直在中洞住到現在,下洞就這樣廢棄了。

紫雲縣格凸河,這裡的人們會徒手攀巖,有最後的穴居部落

紫雲縣格凸河,這裡的人們會徒手攀巖,有最後的穴居部落

紫雲縣格凸河,這裡的人們會徒手攀巖,有最後的穴居部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