駁殼槍在性能上有什麼優缺點,為什麼在中國受到廣泛的歡迎?

fujunda

俗稱“Red 9”的毛瑟C96手槍

毛瑟C96,是由德國毛瑟兵工廠於1896年開始生產的一款半自動手槍,從1896年開始生產至1939年停產,期間共生產了一百萬支毛瑟C96。另外其它國家仿製了約數百萬把。

俗稱“Red 9”的毛瑟C96手槍

毛瑟C96在生產出來之後,毛瑟兵工廠一直希望讓德國軍隊能裝備此槍,德國陸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訂購了150000支口徑9毫米,俗稱“Red 9”的毛瑟C96手槍,在戰爭結束前,毛瑟兵工廠共交付給德國陸軍137000支,這是德國陸軍正式裝備此槍的唯一記錄。

“Red 9”的槍盒

毛瑟C96,有著簡單可靠、射程遠、裝彈量大和射擊精度相對較好的優點。在中國受到廣泛歡迎是因為在20世紀初,國內軍閥混戰,對軍火需求量很大。而當時世界各國對中國實行槍械禁運,但手槍不在禁運之列,因此當時毛瑟C96,以及它的該型通過多種渠道進入中國(一是經過歐洲代理商聯合公司,賣給日本武器經銷商和貿易公司,然後由日本銷往中國。二是通過上海的進出口貿易商將駁殼槍賣給中國)

當時進入中國的C96和它的改型很多,其中M712 Schnellfeuer型贏得了極好的聲譽。M712 Schnellfeuer是C96的全自動改良型,使用可拆式二十發大容量彈匣及可加裝槍托,全自動射擊時在50米到80米距離內可以形成猛烈的火力,所以又稱為衝鋒手槍或戰鬥手槍,也是世界上第一種量產型的衝鋒手槍。

M712 Schnellfeuer型

該槍由於其單發、連發射擊可方便轉換、彈夾容彈量大、連發時火力猛,非常受中國士兵喜愛,成為各部隊軍官的首選槍種。此槍也有多種仿製品在中國生產,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軍隊也曾經大量使用該槍。


鼎盛軍事

一、駁殼槍簡介

駁殼槍,中國又稱盒子炮,其正式名稱是毛瑟軍用手槍(Mauser Military Pistol)。

毛瑟廠在1895年12月11日取得專利,次年正式生產。由於其槍套是一個木盒,因此在中國也有稱為匣槍的。有一種全自動型的,稱做快慢機,毛瑟廠則稱之為M712速射型(Schnellfeuer),在1931年5月量產。在我國很多小說裡經常能看到“快慢機”這個詞, 而駁殼槍另一個較少人知道的名稱是自來得手槍,許多人以為只有速射型稱為自來得,這是不正確的,事實上,自來得一直是這一類手槍在中國比較正式的通稱。最早的駁殼槍是德國毛瑟兵工廠的菲德勒三兄弟(Fidel,Friedrich,and Josef Feederle),利用工作閒暇聊設計出來的。但是該槍最後申請專利者是毛瑟兵工廠的老闆,所以駁殼槍也叫毛瑟手槍。


1896年,毛瑟兵工廠希望能為德國軍隊生產駁殼槍。但是一直到1939年毛瑟廠停產駁殼槍為止,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採用駁殼槍作為軍隊的制式武器。在這幾十年裡毛瑟廠估計大約生產了一百萬把的各式各樣的駁殼槍。而其他國家仿造生產的數量則幾倍於此。各國軍隊不採用駁殼槍並不是因為該槍的質量不好,而是因為它價格太高,而且該槍裝備歐洲軍隊當手槍則尺寸太大,而做為步槍又威力太小了,實在是不上不下,左右為難。所謂瑕不掩瑜,駁殼槍真正被使用者所喜愛的是在中國,20世紀上半葉的中國正處在水深火熱中,各派軍閥相互征戰,急需要武器進行作戰,而當時的日本控制西方向中國出口軍火,但做為手槍的駁殼槍不在此列,因此駁殼槍成為各派武裝的首選。在中國反帝反封建和反侵略鬥爭中人民武裝也大量的奪取敵人的武器來武裝自己。因此人民軍隊裡也大量裝備這種駁殼槍,打響南昌起義第一槍的起義部隊總指揮賀龍用的就是一支駁殼槍。

這種槍在射擊時有個缺點,由於它的拋彈口在槍的正上方,拋殼時容易打傷持槍人。所以射擊時要傾斜45度,就像電影中表現的那樣。

二、駁殼槍在中國的生產

這一類的盒子炮材質及加工品質較好, 雖然仍脫不了手工裝配, 零件不能互換等毛病, 但整體而言, 幾乎可以與舶來品相較。 已知的生產廠至少有: 漢陽兵工廠、 鞏縣兵工廠、 大沽造船所、 山西軍人工藝實習廠、 重慶武器修理所、 衡陽軍械局等。漢造毛瑟7.63駁殼槍諸元資料(1947年9月兵工署出版):全長: 288mm,全重: 1.16kg,槍管長(連彈膛): 132mm,口徑: 7.63mm,表尺射程: 1000m,來復線: 6條,右旋,來復線纏度: 200mm,瞄準基線長: 230mm,裝彈具式樣: 彈夾。


三、駁殼槍不僅僅是喜歡那麼簡單的,有其特定的歷史原因的:


1、駁殼槍在中國的數量,範圍都是很大的,共軍和國軍都喜歡這個槍,小日本貌似也很喜歡,20發的連射在那個時代確實很牛的。但是因為國內,尤其對共軍來說,沒有武器來源,只能靠繳獲,所以你能不能用上駁殼槍,還得看運氣和能力。


2、駁殼槍受歡迎的原因:
(1)民國軍閥混戰時期,中國當時受到列強的武器禁運,西方國家對中國實施軍事禁運,而手槍不在禁運之列,駁殼槍作為一種手槍卻擁有近似衝鋒槍的火力,被軍閥青睞也就不足為奇了。那時候甚至有手槍旅這樣的部隊。
(2)駁殼槍屬於自衛武器,不受限制。
(3)駁殼槍是但是中國所能進口的威力最大的武器。


(4)耐用 駁殼槍擁有很長的壽命,以及不用複雜的維護。
(5)實用 駁殼槍可以和配套的槍托組裝成一支衝鋒槍,這在當時的中國來說是很有用的。
(6)命中率高。駁殼槍命中率極高,神槍手隨便甩手命中200米以外的電線。
當然如果沒有禁運,當時軍人的最愛是伯格曼“花機關”。
四、駁殼槍淘汰的主要原因

威力太小,它是威力最小的手槍,口徑小、子彈長度短,造成彈藥少,所以威力就小了。

淘汰的其他原因:

1.駁殼槍跳彈嚴重 連發精度低;

2. 做工複雜,該槍價格太高;

3. 裝備歐洲軍隊當手槍則尺寸太大;

4. 作為衝鋒槍又不易控制槍口上跳;

5. 全自動射擊前須將木製槍匣組合到槍身上作為槍托,以控制槍口上跳,操作複雜,攜行較難;

6.科技進步,新式武器的發明和出現,如衝鋒槍等自動化武器的出現。


老兵正傳

毛瑟C96是由德國毛瑟兵工廠在1896年開始生產的一把槍,1939年停止生產,期間大概共生產了約一百萬把毛瑟C96,不過其他國家仿製的也有約數百萬把,後來,毛瑟C96通過各種渠道流入到中國,由於當時中國槍械發展相對落後,毛瑟C96射程遠、裝彈量大、射擊精度相對較好的特點立刻得到了各方勢力的歡迎,其單發、連發射擊可方便轉換、彈夾容彈量大、連發時火力猛,更是在中國贏得了極好的聲譽。

據悉,國民革命軍於抗日戰爭時期亦曾經大量使用此槍。在二戰期間,在我黨控制的根據地甚至有外形與毛瑟C96相似,但內部結構、性能均相差極大的仿獵槍結構的“橛子”、“單打一”生產。由於簡單可靠易攜帶的特點,駁殼槍則成為各部隊軍官的首選槍種。中國工農紅軍和八路軍的軍官也選配這種槍。


迷彩虎軍事

不管是神劇也好正劇也好,有一支槍是必不可少的,這就是毛瑟1896式7.63mm半自動手槍!

第一、神槍的綽號

在我國毛瑟1896式7.63mm半自動手槍有很多的綽號!

1、因為德國稱他為“BOX”,(box木盒子的意思),根據英語發音所以叫“駁殼槍”!

2、因為槍盒是木質盒子,還能做槍托,射擊密度大,所以還叫“盒子炮”

3、因為固定槍匣的光潔度高,還叫“鏡面匣子”或“匣子槍”!

4、因為最大彈容是二十發,所以叫“二十響”!

5、因為能半自動和全自動射擊,還叫“自來得”!

6、因為後來有了全自動的型號,還叫“快慢機”!

6、歪果仁還叫他:“掃把”和“牛蹄髈”

應該還有很多的叫法!大家補充吧!

第二、身世

1、1896年,德國的毛瑟公司,將他們由公司三個兄弟(費德勒)於1893聯合研製的一款半自動手槍,正式的定型生產,並命名為“毛瑟1896式7.63mm半自動手槍”。

2、使毛瑟老闆保羅.毛瑟感到很失望的是,這支手槍被各國所恥笑,認為這支槍就是個廢物。當時很先進的射擊原理和大裝彈量、高射速的手槍為什麼被視為廢物呢?1898年時瑞士還出具了一份很詳細的報告闡述毛瑟手槍的射擊精度極差,在很多主力目標客戶的新槍採購中毛瑟手槍屢屢失敗!

3、被貶低的原因就是因為這支槍的射擊精度很低,造價高,結構過於複雜,太重,還有就是外形古怪的造型

(1)射擊精度差,主要是因為駁殼槍的槍膛天窗是衝上的,彈殼射擊後會被向上拋出,在氣體作用下,整個駁殼槍的槍體會向上跳動,而且幅度很大!這就嚴重的影響了射擊精度!

而且向上飛的彈殼還很容易亂飛燙著自己或周圍人!

(2)結構複雜,因為駁殼槍的零件相對較多,單單槍機就有9個組件,而且是精米加工的組件,利用榫卯結構組裝,沒有軸銷一類的簡便結構。這樣就是不利於拆裝保養和維修。也增加的槍重和體積!

(3)槍身過重,含10發彈藥的駁殼槍重1.25kg,和其他槍一比太重了,體積也太大,不利於攜行和隱蔽使用。

(4)造價太高,駁殼槍的最初定價是25美元,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具體為什麼25美元是大數,大家自己查),當時很多的手槍只有5--6美元。大量採購時哪個國家都感覺是囊中羞澀的!

(5)外形奇特,駁殼槍的造型打破的傳統意識中對手槍造型的認識,所以很多人認為駁殼槍太醜了!

因為這些原因老毛瑟很懊惱,沒有達到他對駁殼槍的期望值!少量的生產只是供給給小國或大國的二線部隊。甚至老毛瑟還想出來捆綁銷售的策略。既買我的98K就要配上駁殼槍!哈哈只是傳聞罷了,不過是維基說的!

第三、機遇

1、駁殼槍在歐洲的冷遇使得他差點被停產,可是東方的市場拯救了他!

2、中國國民革命成功推翻清王朝後,出現了各地軍閥混戰的局面,世界列強為了保護自己在中國的經濟利益,和僑民安全,開始出臺政策扼制這種局面。1912年時十一國列強出了個制裁條約,禁止向中國出口制式槍支武器。

正是因為這個制裁所以中國不能大量的購買那些技術成熟的制式武器,否則像毛瑟98、春田1903、李恩菲爾德、莫辛納甘這些步槍應該可以大量的進口,就不會出現日後中國戰場那種“萬國牌”槍械裝備的情況了!

3、那個制裁條約中只是規定了制式武器的限制,駁殼槍因為沒有在任何一個國家成為制式武器,所以就有機會以正常的渠道來到中國了。

查了很久沒有查到到底啥時候駁殼槍初次登陸中國的!有知道的朋友希望補充!

4、軍閥混戰的那些年,忙壞了各個國軍的軍火販子,德國、英國、法國、美國甚至是日本的那些軍火貿易公司都忙著個各個軍閥推薦各式各樣的槍械。當時軍閥就開始使用“萬國牌”了!

5、因為軍閥混戰期間,沒有太多大的、正規的戰鬥進行,多是小規模的局部衝突。這就限制了當時軍閥門對聯合作戰知識的缺乏和摒棄。所以當時的軍閥都只是注重輕武器的購進!

6、在軍閥們的採購計劃中,必須出現的一支槍就是駁殼槍!近距離中的短暫火力壓制的優勢使得軍閥門極其喜歡駁殼槍。當時軍閥們的部隊中必須有的一個相對獨立的隊伍就是“手槍連”、“手槍營”。這些獨立隊伍成了各路軍閥的主力部隊,攻堅戰、突襲戰、保衛戰都是少不了的!最大的一次還是石友三那個漢奸在中原大戰中居然組織了一支3000人的突擊部隊,全部裝備駁殼槍!

7、毛瑟公司沒有想到這個牆內開花牆外香的情況,他們不理解為啥中國人本來就那麼瘦弱為啥還喜歡這麼大的一支手槍呢?

第四,急速發展

1、毛瑟公司的調查團來到中國進行了詳細的調查,甚至直接參加戰鬥,實際考量駁殼槍在這個國家的真實情況!結果領他們吃驚!

2、本來是最大弊端的缺點,被中國士兵找到了最佳解決方法!你不是向上跳麼?那我就改變持槍的手法,橫著用,即使就是跳也是橫著跳,對一堆一堆一片一片的敵人還能繼續產生殺傷!

做事死板的固執的德國人服了,原來駁殼槍的知音在中國。毛瑟也將這種射擊方式帶回了歐洲,只是歐洲人沒有數量掌握。

也正是這個調查報告使得毛瑟公司放棄了停產駁殼槍或改造他的想法,而且還製造了全自動型的駁殼槍,彈容最大20發,彈匣除了固定式的意外還有外裝式的!

3、隨著1928年中原大戰結束,民國表面上統一了全國,沒有的表面上的軍閥。民國政府制定了相對系統的制式武器的採購計劃。除了採購大量步槍以外,最主要的沒有采購不可或缺的依然是駁殼槍!

4、毛瑟公司在1939年停產駁殼槍時,他們總共生產了約150萬支駁殼槍,這其中的一半都來到了中國!而且駁殼槍讓他們賺的盆滿缽滿!

1939年最後一批也是最大一批點單中,駁殼槍的售價是37美元。面對這麼貴的駁殼槍,國民政府還捨得這麼大的進口,足以證明中國士兵對駁殼槍 的喜歡和依賴了!

5、除了德國毛瑟以外,當時中國進口駁殼槍還主要來自西班牙,西班牙獲得毛瑟允許仿製的駁殼槍,雖然不如毛瑟的好,但是因為便宜,所以中國進口量也是不小的!就這一點毛瑟後悔死了,當初因為駁殼槍沒有太大的銷路才將特許權以很低的價格賣給了西班牙!

第五、喜歡駁殼槍的原因

1、首先就是駁殼槍的威懾力,挎著一支這樣的大槍,每個士兵都是精神威武的很。先不說性能,就這個外形嚇唬人足富裕!

2、火力的充足,軍閥混戰期間,各路軍閥的裝備中機槍相對較少,多是栓動步槍,所以能連射的駁殼槍極受歡迎,近距離交戰中很是佔便宜!

3、駁殼槍的標尺也是很忽悠人,駁殼槍的標尺最大設定是=居然是1000米,匪夷所思的一個距離。當時的手槍都是50米有效射程。這太吸引人了!其實這個1000米也不是沒有道理的,順風情況下駁殼槍的彈頭真能飛1000以上,一戰時的曲線射擊理念也被用在了駁殼槍上,哈哈其實就是的大忽悠!當時哪個軍閥都不會理解曲線射擊和捨得浪費那麼的多子彈!

4、在30年代到40年代時,世界上的衝鋒槍的興起,掀起了又一波槍械製造的高超,200米的距離上衝鋒槍的密集火力給士兵更多的信心和戰果!

但是那時的中國在開發製造和仿製能力上,是不可能進行製造和仿製的,那時能仿製些栓動步槍就不簡單了!

駁殼槍這時另外一個最突出的特點被充分利用了!

5、駁殼槍的槍盒是木質的,外面包覆著牛屁,很是結實。作用除了裝槍以外,最主要的就是能利用購銷卡筍結構安裝在駁殼槍的握把上,這樣就提高了射擊穩定性,提高了射程和精度!

而且駁殼槍充當衝鋒槍使用時,其後座力小,易於控制,婦孺皆可操作!

駁殼槍這個使用方法在影視劇中演繹的最好的就是《團長》裡的“死啦死啦地”,他幾乎天天挎著那支裝了槍托的駁殼槍!另外《雪豹》中姓周的團長也組織了一支這樣的別動隊!

6、買不起也造不了的國民政府就將駁殼槍作為衝鋒槍的替代品了,而且及經濟又實惠,太多的資料中都是扛著駁殼槍的士兵!

7、駁殼槍是僅次於“漢陽造”的一支“無軍不用,無一不從”的神奇!

第六、在中國的裝備數量

1、毛瑟公司和西班牙公司進口的駁殼槍總量應該能有100萬支。

2、能夠進行精度仿製的一些國家也大量的仿製了駁殼槍,甚至東南亞部分國家都有仿製,然後出口給中國,這個數量很難確定。

3、當時國內的絕大多數的兵工廠都仿製了大量的駁殼槍,其中漢陽兵工廠在1921年就開始仿造。鞏縣兵工廠仿製的質量屬於上乘的。

4、在仿造的工廠中山西的“晉”字駁殼槍最有意思,他們居然用11.43口徑!主要就是他們仿製湯姆遜衝鋒槍時,大量製造的子彈因為仿製的湯姆遜不過關,不能正常使用,所以就改變了駁殼槍的口徑用來消化這些彈藥!

5、最好的仿製是天津大沽口船廠的仿製,他們創造性的將駁殼槍改造成了一隻帶有固定槍托的衝鋒槍了!只是因為製造粗糙質量欠佳,生產數量有限!

6、很多的民間作坊在做單發土造手槍的時候,還都是以駁殼槍的造型進行製造。這足以說明駁殼槍深入人心的程度!

7、到了70年代我們還根據駁殼槍的外形和基本原理造出了一支自動衝鋒手槍“80式”!只是因為出生時就落伍了,沒有大規模列裝!

第七、“無軍不用,無役不從”的毛瑟1896式7.63mm半自動手槍,作為一個舶來品在我國被髮揚光大,更是我們手中的利器!


杜口無言

提起“盒子炮”,那絕對是一款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神槍啊!在中國戰爭史上,沒有任何一支槍像它那樣,給人們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可以說,從軍人到普通老百姓,就沒有不認識“盒子炮”的

“盒子炮”雖然名氣大,但這裡還是想問大夥幾個問題,就是“盒子炮”為什麼受到國人的如此厚愛?它有哪些優缺點?這款神槍又蘊含著哪些不為人知的歷史故事?我們不妨整理一篇文章,專門來聊一聊“盒子炮”的春去秋來!

“盒子炮”的歷史淵源

其實呢,“盒子炮”的正式名稱叫“毛瑟軍用手槍”(Mauser Military Pistol),國人又稱其為駁殼槍、快慢機、大肚匣子、大鏡面、自來得等,外號可真不少哈…

這種槍械由德國費德勒兄弟研製,並以毛瑟命名,毛瑟廠在1895年12月11日正式取得專利,隔年便正式生產。槍長為288毫米,口徑7.63毫米,重1.24千克,20發彈匣供彈,子彈初速每秒425米,射擊方式為單發和連發,射擊速度每分鐘900發,有效射程50-150米。這種手槍的威力大、使用方便,屬於世界上最早的自動手槍之一。

有意思的是,毛瑟手槍的槍套是一個木盒子,木盒子頂端帶有凸起滑軌,由此與駁殼槍的手柄上凹槽相配合、固定。此時,這個木盒子成為一個槍托,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射擊精準度。

中國為啥這麼多盒子炮?

不知大夥們是否考慮過一個問題,為啥中國會有這麼多盒子炮呢?情況是這樣的:在軍閥混戰割據時期,西方列強對舊中國實施了軍事禁運,長槍及以上的重武器禁止輸出到中國。


然而…手槍並不在禁運範圍之列啊,毛瑟駁殼槍作為一種自動手槍,擁有與衝鋒槍近似的火力,由此受到眾多軍閥的青睞,大量將這種槍械進口到了國內。

“牆內開花牆外香”?還是“歪打正著”??

很多西方人認為,駁殼槍手槍不手槍、長槍不長槍的東西,因此這貨在海外的銷量並不高,在德國本土也就那麼回事,這對於毛瑟來說不是啥好事情

然而,德國人在瞭解到舊中國受到軍事禁運這個情況後,實在沒啥武器可以賣,於是就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將駁殼槍推銷給中國人…起初德國人對此並無太大信心,但經過一系列推銷工作後發現,對外來事物一向敏感的中國人,似乎很快接受並喜歡上了這款槍械。好吧,這算是“牆內開花牆外香”呢?還是德國人歪打正著?大夥們自己評判吧。


駁殼槍除了德國造、西班牙造以外,也有相當一部分是國內仿製的,已知的國內生產廠商至少有:漢陽兵工廠、 鞏縣兵工廠、大沽造船所、重慶武器修理所、衡陽軍械局等。

國人為何喜歡橫著打槍?

有個細節估計大夥們都注意過,就是在各種影視作品中,不論是中國軍人、還是各路英雄好漢,都會將駁殼槍的槍身橫過來射擊,這其中有什麼緣由呢?

事情是這樣的,大致原因有兩點:

其一,駁殼槍在射擊時的後座力大、且槍口容易上跳,這會影響到射擊精準度,為此就連設計槍械的德國毛瑟廠,也未能給出恰當的解決方案…然而,中國人民的智慧是無窮大滴,中國射手發現了一種方法,就是將駁殼槍槍身旋轉90度。舉個例子,射手右手持槍時,將槍機調至速射檔位,可將手心向上,伸向左前方扣動扳機,此時,槍口的上跳作用,會使駁殼槍從槍手左前方掃射至右前方;當手心向下時,會從右前方掃射至左前方。對於左手持槍,則是完全相反的。此時,雖然槍口仍然上跳,但槍械速射時,可以在水平面內形成散佈的射擊面,提升命中率。在一定程度上劣勢轉化成優勢。


其二,駁殼槍的拋殼方式也比較特殊,彈殼從槍身後上方飛拋出。將槍械橫著打,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拋殼對射手的瞄準和視線造成影響。

可以說,國人在數十年的武裝鬥爭中積累了寶貴的戰鬥經驗,用最簡單的方法,解決了上述問題,創造了一套很“特殊”射擊方法

盒子炮並不完美

駁殼槍雖然在中國創造了無數奇蹟,但它也並不完美。說到缺陷,除了上面提到的後座力大、槍口上跳,還存在著槍械構造過於精密複雜、加工複雜、製造成本偏高、使用安全性等弊端。

駁殼槍從清末進入中國,到新中國成立後逐步被蘇系手槍所代替,輝煌了近半個世紀。把全世界的駁殼槍集合在一起,中國的保有量幾乎佔了總數三分之一。這支在歐洲一度被認為“失敗”的手槍,卻在中國創造了神話。從北伐、長征、抗日戰爭、再到解放戰爭,駁殼槍幾乎見證了中國現代革命史的全部歷程。“盒子炮”在國人心中早已不僅僅是一把槍,它更是代表著一種難忘的歷史情懷。


尤物攝影

駁殼槍自從清末進入中國,從清末革命黨各次起義,到民國初年軍閥混戰,北伐戰爭,中原大戰,抗日戰爭,國共內戰,每一個戰場都能看到雙方裝備的大量的毛瑟手槍。到1950年代,才由蘇制託卡列夫手槍所取代(54式手槍),盒子炮都是每個中國軍人夢想擁有的珍寶,整整輝煌了半個世紀。

駁殼槍由德國的毛瑟制槍廠1895年12月研製成功並申報專利,1896年正式生產。正式名稱是毛瑟M1896年式7.63毫米軍用手槍 ( Mauser Military Pistol ),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自動手槍之一,功能介於衝鋒槍和手槍之間。由於其槍套是一個木盒,因此在中國也有稱為“匣槍”和“盒子炮”。有全自動連發射擊功能的又叫“快慢機”。

駁殼槍槍長288毫米,口徑7.63毫米,重1.24公斤,由20發彈匣供彈,子彈初速每秒425米,射擊方式為單發和連發,射擊速度每分鐘900發,有效射程50-150米,表尺射程1000米。大裝彈量使得毛瑟軍用手槍有著非常好的火力持續性,足以滿足近距離殘酷作戰的火力需要。

駁殼槍槍的槍托很有特色,配有木質盒子槍套,除具有保護和攜行手槍的功能外,常規射擊時將木槍套駁接在手槍握把上,作為槍托抵肩射擊。這種多用槍盒的設計後來也應用於蘇聯斯捷奇金自動手槍上。

駁殼槍做手槍威力過大,和步槍比威力又過小,性能很尷尬,高不成低不就。所以,歐美各國除了德國之外很少裝備駁殼槍,該槍在歐洲的銷路一直不太好,只是在一戰中由德國採購了一些,作為衝鋒槍的替補火力。後來在西班牙內戰中有過一些應用。但直到1939年毛瑟槍廠停產駁殼槍為止, 全世界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採用盒子炮作為軍隊的制式手槍。毛瑟槍廠僅在一戰時期獲得了德國陸軍的一個訂單,緊急生產了13萬把C96毛瑟全自動型軍用手槍,用於塹壕爭奪戰,這是毛瑟在歐洲大陸唯一的大訂單。

這種不受歐洲人重視的武器,卻在舊中國異常火爆,成為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各個武裝的流行武器。中國當年進口和自制了大量的駁殼槍,總數量超過70萬隻。

主要原因有三個:

一是20世紀上半葉的中國正處在水深火熱中,各派軍閥相互征戰,急需要武器進行作戰,而當時的西方控制向中國出口軍火,尤其是步槍、機槍和衝鋒槍,但駁殼槍作為手槍則不在此列,因此駁殼槍成為各派武裝的首選。

二是當時中國的各類軍隊都缺乏自動武器,所以很多精銳部隊都往往配發駁殼槍,當做衝鋒槍甚至機槍使用。駁殼槍根據型號不同,供彈方式多種多樣,有半自動固定彈倉,也有采用可卸式供彈具,包括10發短彈匣和20髮長彈匣兩種。這和當時中國步兵火力支柱的捷克式輕機槍裝彈一樣多,在當時的手槍界,是絕無僅有的。

三是毛瑟手槍的性能比較好。堅固耐用,動作可靠,火力強大,可以單發,也可以連發。使用7.63×25毫米毛瑟手槍彈,初速高,槍口動能大,殺傷威力和侵徹力都非一般軍用手槍可比。

盒子炮有個很令人不解的地方,就是標尺分劃最大竟達到了1000米。不過沒有任何一個人敢宣稱毛瑟手槍在1000米距離上就能實現有價值的射擊。毛瑟手槍別說1000米,就是在200米距離上也只能打哪指哪,學名叫“瞎蒙”。因為毛瑟手槍的有效射程只有150米,這還是使用槍托的狀態。如果不用槍托,毛瑟手槍的有效射程不比普通手槍大很多。


科羅廖夫

駁殼槍的原產國是德國,是毛瑟公司出品的經典之作!所以,官方稱之為“毛瑟M1932衝鋒手槍”。在抗戰時期的中國大家喜歡叫它盒子槍、盒子炮、快慢機等!由於其性能優越,在中國部隊大受歡迎。我們接下來分析一下它的性能特點和歷史背景,看看它為何能在中國如此大受歡迎!

1.歷史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戰勝國為了防止新的大戰爆發和鞏固自己的軍事地位,紛紛決議採取措施,對戰敗國和發展中國家進行軍事限制。比如,限制了軍隊的人數、武器裝備的威力等。德國作為戰敗國,受到了各國的管控,但是他又不甘心被管控。於是,各種各樣的擦邊球武器就誕生了。比如被稱為“希特勒電鋸”的MG42通用機槍,它就是巧妙地避開了“不允許生產重機槍”的軍事限制,加上兩腳架和少量彈鼓就是輕機槍,加上三腳架和大量彈藥箱就可以作為重機槍和高射機槍。同樣,作為手槍的毛瑟手槍也get到了這一點,在設計方面別有用心,單發和連發模式既可以當做手槍,又可以當做衝鋒槍。在精準性和射速方面都做到了接近衝鋒槍的水準,可以稱之為毛瑟公司的經典之作!由於,這種擦邊球的設計同樣適用於中國這樣的限制大火力武器進口的發展中國家,所以,受到了中國政府以及軍閥的青睞。另一方面,德國也想利用中國的礦產資源發展軍工,這就使得中國和德國迎來了歷史上的外交蜜月期。在此期間,德國不僅大量向中國提供軍售,而且還派了軍事教官進行指導!這就是毛瑟手槍為什麼被中國大量進口的歷史原因。

2.槍械性能

前面我們提到過,毛瑟手槍又叫“快慢機”。之所以被稱作快慢機,是因為這把手槍可以支持單發射擊、三發連射、連續射擊三種模式,有快又慢,就像機關槍一樣可以實現快慢射擊。這樣的武器在那個拉大栓還普遍存在的年代可以說是王牌武器了,只有王牌部隊的軍事長官才能配備。

毛瑟手槍的有效射程高達120米以上,比常規手槍的有效射程要高,基本上達到了衝鋒槍150米有效射程的標準。而且在供彈方面採用了10發和20發彈夾兩種,10發彈夾一般用於單發射擊,20發彈夾常用於連發射擊。為了減少連發槍械的穩定性,毛瑟公司專門設計了木製的槍套,該設計不僅僅用於裝載槍械,還可以安裝到手槍尾部當做槍托。這樣就基本解決了連發射擊帶來的巨大後坐力。中國戰場當時還都是拉栓武器的舞臺,擁有毛瑟手槍這樣強大的火力,可以大幅提高部隊的火力和戰鬥力。

毛瑟手槍的生產工藝非常完備,再加上毛瑟這樣的大軍火廠商的生產質量,戰場上基本不會出現機械故障,減少了維修的次數,增加了槍械的使用壽命,從而能夠大幅提高射擊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槍械就像士兵的第二生命和戰友,只有靠譜的武器才能儘可能保障自己的生命安全!

毛瑟手槍的槍管進行了加長設計,這樣的設計使子彈精度和射程都大幅提高。而且毛瑟手槍的上方設有標尺,單發射擊時可以精確瞄準敵人。而且最重要的是可以進行連續精度射擊。普通步槍都是5發供彈,而且還要打一槍摟一發。毛瑟手槍的連續精確射擊可以在這種情況下壓制敵人,從而增加生存幾率。

毛瑟手槍本身體積較小,比一般手槍大,比衝鋒槍和步槍小。這就使它又多了一個大優點,那就是便於攜帶。特別是在巷戰和執行偷襲任務的時候,便攜的特點可以發揮到極致。這就相當於你懷裡踹了一把微型衝鋒槍,可以快速掏槍進行強有力的射擊。拿步槍的敵人根本來不及反應就被擊中了,達到了快速制敵的目的!在戰場上,1秒鐘就可以左右勝負,速度是多麼的重要啊!

說了這麼多優點,難道它就沒有缺點嗎?當然有!比如,進口貨彈藥補給跟不上,一旦斷貨,由於生產工藝和技術落後,難以實現本土批量生產。還有,連續射擊時槍口上挑嚴重,但是聰明的中國人民用橫著拿槍的扇面射擊手法克服了它!所以,這把槍的優點還是大於缺點的!能夠贏得大家的追捧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軍事情報員

盒子炮,中國又稱駁殼槍

正式名稱是毛瑟軍用手槍(Mauser Military Pistol)。毛瑟廠在1895年12月11日取得專利,隔年正式生產。由於其槍套是一個木盒,在中國也稱為匣子槍;如配備20發彈夾則被稱為大肚匣子。其槍身寬大,因此又被稱為大鏡面。有全自動功能的,又稱快慢機,毛瑟手槍是德國毛瑟兵工廠製造的一種手槍。


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自動手槍之一。由德國費德勒兄弟研製,並以毛瑟命名。槍長288毫米,口徑7.63毫米,重1.24千克,20發彈匣供彈,子彈初速每秒425米,射擊方式為單發和連發,射擊速度每分鐘900發,有效射程50-150米。該手槍具有威力大、動作可靠、使用方便等優點,廣泛流傳於世界許多國家。中國很早就有仿造,在抗日戰爭中使用較廣。20響的“駁殼槍”和“盒子炮”就是指這種手槍。稱之為速射型

(Schnellfeuer),在1931年5月量產。另一個較少人知道的名稱是自來得手槍,許多人以為只有速射型稱為自來得,這是不正確的;事實上,自來得一直是這一類手槍在中國比較正式的通稱。


駁殼槍淘汰的主要原因:是威力太小,它是威力最小的手槍,口徑小、子彈長度短,造成彈藥少,所以威力就小了



1,駁殼槍跳彈嚴重 連發精度低。

2. 做工複雜,該槍價格太高,

3. 裝備歐洲軍隊當手槍則尺寸太大,

4. 作為衝鋒槍又不易控制槍口上跳,

5. 全自動射擊前須將木製槍匣組合到槍身上作為槍托,以控制槍口上跳,操作複雜,攜行較難。

駁殼槍受歡迎的原因:

1)民國軍閥混戰時期,中國當時受到列強的武器禁運,西方國家對中國實施軍事禁運,而手槍不在禁運之列,駁殼槍作為一種手槍卻擁有近似衝鋒槍的火力,被軍閥青睞也就不足為奇了。那時候甚至有手槍旅這樣的部隊。

2)駁殼槍屬於自衛武器,不受限制。

3)駁殼槍是但是中國所能進口的威力最大的武器

4) 耐用 駁殼槍擁有很長的壽命,以及不用複雜的維護。

5)實用 駁殼槍可以和配套的槍托組裝成一支衝鋒槍,這在當時的中國來說是很有用的。

6)命中率高。駁殼槍命中率極高,神槍手隨便甩手命中200米以外的電線。

當然如果沒有禁運,當時軍人的最愛是伯格曼“花機關”。


用戶5556686890

駁殼槍,在中國被稱之為盒子炮,其正名是毛瑟軍用手槍(Mauser Military Pistol)。

毛瑟廠在1895年12月11日取得專利,1896年正式批量投產,由於其槍套是一個木盒,因此在中國也有稱為匣槍的。其中,駁殼槍有一種是全自動型的,稱做“快慢機”,毛瑟廠則稱之為M712速射型(Schnellfeuer),在1931年5月量產。

在中國戰區,駁殼槍是使用最廣泛的國家,這是因為國內的自動化武器很少的緣故導致,譬如沒有足夠的自動化衝鋒槍等。而駁殼槍的全自動型可以容納約20發子彈,正好填補了這個領域的空白,從而增強了衝鋒與反衝鋒的火力。

在抗戰時期,大部隊衝鋒與反衝鋒的事情幾乎天天都在發生,駁殼槍的自動化和容量就決定了它在抗戰時期必然是受歡迎的。因為相對於單發步槍而言,駁殼槍的殺傷力和可靠性還是非常不錯的,雖然跳彈嚴重和精度較低,這在當時的作戰環境中基本夠用了。

在上世紀20-40年代,普通手槍的彈容量約為4-6發,隨身佩戴主要是為了自衛,如果攜帶駁殼槍那麼無論從重量上還是從體積上顯然是不太方便隨身攜帶的。在這個時期,西方國家由於工業化起步較早,發展較快,並不缺衝鋒槍和大中型機槍甚至是高射炮等武器重型武器裝備,能用到手槍的概率很低,所以在二戰期間,西方國家很多士兵都是不佩戴手槍的,只有部分軍官為了自衛佩戴小號手槍。


墨墨觀察

駁殼槍是中國的叫法,外國把它歸為戰鬥手槍,威力和當時衝鋒槍一樣,但是射程比衝鋒槍近,在外國槍械體系裡比較尷尬,由於開槍時槍口上跳嚴重,精度不好,連發精度近比不了手槍,遠了不如衝鋒槍,彈匣容量比衝鋒槍小,十發,衝鋒槍三十。加上大家槍械都是體系化的,駁殼槍屬於高不成低不就,研製生產出來後沒有大單子歐洲強國陸軍大都沒看上眼,當時中國只能生產栓式步槍,和輕重機槍,迫擊炮(機槍管和炮管用料都是進口的),衝鋒槍由於加工能力和材料性能限制中國不能生產,加上當時外國對中國限制自動武器出口,中國只能少量購買自動武器,和整件武器,中國又窮買不了多少,想買專利但是人家不賣,這時候這種威力和衝鋒槍一樣,就是射程近點的駁殼槍就入了中國的眼,是自動武器,由於是手槍不在自動武器限制範圍裡,加上外國看不上眼,中國就買了大量的駁殼槍,後來又自己改進了彈匣,把十發改成三十發,並且中國人在連發時手腕平放,利用槍口跳動變為掃射,這樣解決了上跳問題,這種槍中國有世界總產量九成的保有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