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愛把原籍當別稱

古時中國人愛把某人的原籍當成其別稱。如唐代詩人孟浩然是襄陽人,故而人稱孟襄陽;張九齡是曲江人,故而人稱張曲江;柳宗元是河東(今山西永濟)人,故而人稱柳河東;北宋王安石是江西臨川人,故而人稱王臨川;明代戲曲家湯顯祖被稱為湯臨川(江西臨川人)等。

古人愛把原籍當別稱


到了清代,此風尤甚,如叫左宗棠為左湘陰,李鴻章為李合肥,張之洞為張南皮,康有為是康南海。北洋軍閥首領袁世凱被稱為袁項城(河南項城人)。不光朝中的袞袞諸公這樣叫他,連皇帝也如此稱他。有人記錄過,光緒皇帝在其人生的最後幾年裡,百無聊賴,就“日書項城名以志其憤”——天天在紙上寫著袁世凱的名字,以洩心頭大恨。

古人愛把原籍當別稱


清末有一副飽含譏刺的名聯:“宰相合肥天下瘦,司農常熟世間荒。”上聯“合肥”指李鴻章(安徽合肥人),下聯“常熟”即指出生江蘇常熟的翁同解。

古人愛把原籍當別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