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戰疫”史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提到“瘟疫”都會讓人聞風喪膽。相比具有完備、先進的醫療設備和手段的現在,在醫療手段落後的古代遇到疫病流行,那肯定面臨的形勢更嚴峻。但是古人也有古人的智慧,很多有利措施、中醫驗方,也流傳至今,在戰勝疫病的道路仍在發光發熱。

古人“戰疫”史


第一大措施:集中隔離


從古至今,從外國到中國,應對疫情的第一大舉措,便是隔離。早在中國秦代時,瘟疫隔離就已經被納入法制軌道。到了漢代乃至之後各個朝代,這一重要抗疫措施,被繼承並充分地作用。而且,據考古發現,漢代設有“病遷坊”用來隔離麻風病人;唐朝時,先是佛教會的“病人坊”,後改為政府管理的“悲田養病坊”用來隔離治療麻風病人。可見,古人早就意識到,通過隔離的手段,避免人員流動交叉傳染,防止疫病的擴散。

古人“戰疫”史


第二大措施:水源施藥


水井是古人重要的飲水源,水質衛生無法完全保障。很多時候,古代一些疫病的流行,是由於水源遭到了汙染。在治療疫病過程中,古人充分利用這一點,控制水源,有時甚至直接將藥物投入水井中,供疫區民眾飲用,從而預防並治療疾病。這一點,在很多古裝電視劇中也有所體現。譬如電視劇《神醫喜來樂》中有一個情節,皇帝命令喜來樂去治療疫病,喜來樂就採取了把藥物投入水井中的方法。同時,古代的政府十分注重水源地保護。早在秦漢時期,中國就有建立人工湖和飲水池的記載,嚴防患病動物、牲畜汙染水源。

古人“戰疫”史


第三大措施:消殺滅毒


除了積極治療,古代中國人就已經認識到消殺滅毒的重要性。在沒有84消毒液的古代,當時的人會用生石灰、醋燻蒸、雄黃、艾草等方式,進行消毒處理。史料記載,秦朝時,凡有賓客入城,車馬要經過火燎煙燻才能進入。

古人“戰疫”史


第四大措施:接種人痘


在古代,天花是一種非常嚴重疾病。有野史記載,清順治皇帝就是死於天花,康熙皇帝之所以能登基為帝,就是因為其得過天花並活了下來。古代中醫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在公元980年-1567年就已經發明瞭人痘接種術。即用天花病人痘疹皰裡的痘漿、或是天花病人穿過的沾有痘疹或痘漿的衣服,去感染未患過天花的人,使其產生輕度天花,從而在體內對天花產生抗體,預防重症天花的發生。雖然這種方法相比牛痘接種術,風險較高,但在醫療落後的古代,這無疑是創新之舉,促進了現代免疫預防醫學的誕生。這種方法,是中醫“不知已病治未病”原則的體現,是預防傳染病發生的有效方法。

古人“戰疫”史


第五大措施:妥善安葬亡者


瘟疫流行時,會造成很多人口的死亡。此時,這些死者的屍體就是重要的傳染源。史料記載,蒙古大軍在西進過程中,就曾經將得疫病死去的屍體投入城中,造成了黑死病的流行。所以,及時、妥當處置死者屍體,顯得很有必要。當然,對於疫區,中國古代歷朝歷代都會出臺有利的政策,幫助疫區儘快恢復活力。公元前67年,漢宣宗曾在為以後下詔,令災區免除當年租賦。唐文宗時也曾規定,災後的孤兒,不滿12歲的,官員提供口糧救濟。

古人“戰疫”史

中華民族,泱泱千年,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的中國人,都用自己的智慧與疫病做著抗爭。


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中國人對付疫病的手段越來越多,政府採取的措施更加積極、有效。


相信,通過政府和白衣天使的努力,我們終究會戰勝疫病,迎來最終的勝利!

古人“戰疫”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