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爲撤離深圳:誰將接手沿海手機產業下一棒?

7月1日,深圳華為集團的研發等部門,約有2700人,從深圳華為總部搬遷至東莞華為松山湖基地。這是華為“撤離”深圳的又一個大的“動作”。而作為深圳的另一個巨頭,富士康的運營成本在高房價,高物價之下水漲船高。而據媒體報道,截至2016年,有超過1.5萬家企業遷出深圳。

华为撤离深圳:谁将接手沿海手机产业下一棒?

過去20多年,深圳一直是中國手機研發的高地,而相鄰的東莞利用區位優勢成為全球最大的手機生產基地。然而,短短几年的時間裡,地處西部內陸的重慶悄然崛起,手機產量從零發展到近3億,成為了中國手機產業的承接地。

先讓我們看一組數據:

2015年11月,vivo在重慶茶園經開區設立生產基地。該基地配備先進手機生產線,投產後年產量4000萬臺,總產值約500億元。該生產基地已於今年7月竣工投產。

2016年12月,OPPO計劃在重慶建立94萬平米的超大項目。

2017年,曾有媒體以華為等廠商的佈局為由,判斷手機廠商正因為政策、人力、地價等因素"逃離"深圳,向東莞等周邊地區轉移。但事實上,這一轉移已經不侷限於珠三角。

近年來,除了錘子和領歌之外,OPPO、vivo、小辣椒、朵唯、諾亞信、華勤、聞泰、與德、振華、天瓏等大批手機企業,都已開始在四川、重慶、江西等地進行新的佈局。

而隨著這些手機廠商的陣地遷移,中國手機產業鏈的格局,也已經發生微妙變化,中國手機產業西遷已然成為趨勢。

重慶:產業西遷的成績單

近年來,重慶電子製造飛速發展,平板電腦佔全球產量百分之四十、手機制造近4億臺、汽車電子佔國內三分之一,重慶電子製造產值近7千億,配套市場近千億、其中電子設備市場近百億!今日的重慶已形成了世界級的電子製造產業聚集地和全國最大的汽車生產基地。

經統計全球每3臺筆記本電腦就有1臺重慶造,全國每5輛汽車中就有1輛車的電子部分為重慶造。因此以筆記本電腦、手機、汽車電子為代表的電子製造產業,已是重慶產業優先發展方向。

目前,惠普、富士康、宏碁、華碩、思科、東芝等六大品牌商,廣達、英業達、仁寶、緯創、和碩等五大整機商,及手機生產商VIVO、OPPO、華為、百立豐、中光電、帝晶、美景、聯創、智能中顯、京東方、康寧、ARM等500多家大型電子製造企業紛紛落戶重慶。除此之外韓國海力士、LG等百餘家與電子製造相關企業也落戶重慶,重慶已成為中國終端電子製造產業重地。

就手機產業而言,重慶現有手機整機企業110家、手機配套企業294家,已形成覆蓋整機、攝像頭、顯示模組、

觸摸屏、玻璃蓋板、主板等關鍵零部件生產,檢測供應鏈服務為一體的手機產業鏈,逐漸成為近年來承接東部沿海地區手機制造業轉移的重要地區。

2017年前三季度,重慶市手機產量達到2.52億臺,同比增長25.6%,佔到全球手機制造出貨量總比重的18.5%,產量僅次於廣東省,居全球第二。

重慶的這一數據有望超越2016年的產量。重慶市經信委表示,截至目前,重慶已成為僅次於廣東的全球第二大手機制造基地。

重慶:“多點開花”的產業佈局圖

近年來,由於受到土地成本、勞動力成本上浮等因素影響,沿海手機產業逐漸向內陸轉移。在這股承接產業轉移的浪潮中,重慶表現尤為突出。

“重慶手機產業取得迅速增長,與政府部門的支持引導密不可分。”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謝毅認為,延續此前對筆電產業集群的引入方式,是重慶引進佈局手機產業鏈的“妙筆”。

以南岸區為例,從2010年以來,該區通過引進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西部分院等多個科研機構,並與重慶電信研究院、重慶郵電大學等院校合作組建信息綜合服務平臺等,招攬了一大批手機配套企業。

此前在手機制造領域“一片空白”的南岸區,逐漸吸引手機企業紛至沓來,先後成功引入百立豐、VIVO等多家知名手機企業落戶。

一枝獨秀不是春,如今手機產業在重慶正呈現出“多點開花”的格局。在渝北,廣東歐珀移動通信有限公司投資的OPPO(重慶)智能生態科技園開工建設,預計2020年投產運營,2021年全面達產後,預計可生產銷售智能手機3000萬部以上。

而位於渝西片區的潼南手機產業園,前不久,獲評為全市首個手機產業生產示範基地。近年來,潼南從整機企業引入、產業集群培育和要素保障等方面著手,“無中生有”培育出手機產業集群,以俄羅斯YOTA手機為代表的“潼南造”手機產品,將成為推動當地工業經濟發展的“引擎”。

“當前沿海手機產業向內陸轉移的步伐仍在持續,重慶手機產業將繼續保持增長。”謝毅稱,隨著重慶多個區縣承接產業轉移,重慶手機產業結構將隨之完成轉型升級。

重慶:產業疲軟下的破局計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佈的《2018年3月國內手機市場運行分析報告》顯示,中國智能手機行業繼續負增長,今年一季度手機出貨量僅為8737萬部,同比下降26.1%,其中,國產品牌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27.8%。

在中國手機市場出現疲軟的情況下,重慶手機產業未來又將如何破局?

在之前結束的中國聯通2018年合作伙伴大會暨通信信息終端交易會上,重慶最大手機生產企業——重慶百立豐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百立豐)與全國最大手機零售商迪信通簽署深度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打造5G智能終端生態鏈,用智能玩轉“萬物互聯”。

百立豐位於南岸茶園新區,其旗下的lephone(樂豐)手機主要面向中低端4G智能手機市場。市場調研機構賽諾的數據顯示,近3年來,百立豐在國內手機市場的份額一直穩居前十。同時,其旗下的手機還在亞洲、非洲、歐洲等地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佔有了穩定市場份額。

不過,隨著國內、國際手機出貨量明顯下滑態勢,百立豐也開始展開行動,積極謀求轉型。百立豐總裁助理劉東陽透露,該公司已計劃以智能終端為基礎縱向佈局產業鏈上游

面板、內存、芯片等核心資源,橫向拓展智能硬件、智能家居、軟件研發等生態鏈系統,以便在5G引領的“萬物互聯”時代到來時搶佔市場先機。

“中國三大運營商都已經確定了5G時間表,最多還有2年時間,5G就可實現正式商用。到時,這將給智能終端市場帶來巨大的改變。”劉東陽表示:重慶手機企業應緊抓5G時代的巨大機遇,積極在智能家居、車載智能終端、運動設備和健康醫療等領域展開佈局。

“5G和AI(人工智能),必將是手機消費升級的又一個風口。”夏普手機中國區總經理付曉宇表示,隨著5G時代來臨,手機作為智能終端的應用產品,將與物聯網、車聯網、人工智能等進一步融合,“5G+AI”帶來的智能化,將是下一代智慧手機重要構成元素,也將是重慶手機產業發展“新風口”。

重慶:未來可期

在2018年初舉行的重慶市經濟工作會上,市主要領導提出,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要在以大數據智能化引領創新驅動發展上有新作為新進展,充分挖掘大數據智能化商用、政用和民用價值,引領經濟轉型升級。當手機產業變革步入深水區,重慶應以大數據智能化引領創新驅動為核心,助力手機產業轉型升級。

未來,重慶計劃用5年時間來建立全球性智能終端生產基地,形成生產約7億臺全球智能終端規模的手機產業生態圈,規劃目標實現全球手機四分之一在重慶研發生產的產業集群,把重慶打造成為繼珠三角地區、長三角地區、環渤海地區後的中國手機產業基地第四級。

但如今在重慶手機制造業快速發展的背後,與手機制造相關聯的配套產業依舊較為薄弱,手機制造精密設備、電子精密器件等領域還不夠完善,配套產業鏈尚未成熟。然而2018重慶第二屆國際手機展,繼成功舉辦首屆後,攜成功經驗及創新方法即將強勢歸來,與政府、企業、基金等各領域攜手,共同助力產業壁壘的破局。

华为撤离深圳:谁将接手沿海手机产业下一棒?

2018年11月15日至17日,手機報在線(http://www.shoujibao.cn/)攜手重慶相關部門,共同重磅打造的中國版“CES”:2018重慶第二屆國際手機展,此次手機展作為全球手機第一展、手機產業風向標的專業展會,將為嘉賓及觀眾帶來前所未有的感官體驗和行業先鋒動態與資訊。

2018重慶第二屆國際手機展由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辦,重慶市南岸區人民政府承辦,並邀請手機報在線為執行單位,共同以打造手機產業鏈全覆蓋為宗旨,圍繞智能終端、顯示與觸摸產業鏈、攝像頭產業鏈、5G終端應用、生物識別產業鏈、自動化設備產業鏈、芯片產業鏈、手機配件、智能外配為一體的綜合性專業型展會。

同時,展會加以互動體驗模式,結合5G智慧體驗區,增強參觀者的代入感,運用直觀、動態、豐富出彩的專業布展,使參觀者擁有超強體驗和認知。

2018重慶第二屆國際手機展具有極聚人氣的獨特氣質,將圍繞“四個度”的提升,多維度呈現一場國內頂尖級手機產業盛會。

高度:全頂尖球企業參展,最強領袖嘉賓陣容,共同探討行業熱點話題。

深度:高精尖產品技術展示,深度剖析前瞻性技術,推動高新技術的普及。創造中國影響力,帶動全球化發展。micro-LED產業鏈剖析,智能製造全場景展示。

寬度:從生產到製造,覆蓋全產業鏈範圍。顯示與觸摸產業鏈、生物識別產業鏈、自動化設備產業鏈、芯片產業鏈、攝像頭產業鏈、人工智能、雲計算、大數據等。

熱度:創造展會形成熱點IP,引爆行業熱點話題。密切追蹤行業熱點,匯聚前沿科技創新AI、3D、5G、micro-LED等,共話智能製造發展,暢談智慧生活。

2017年重慶國際手機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為今後把“手機展”打造成“重慶優勢名片”奠定了夯實的基礎。作為國內規模最大、產業鏈最齊全的手機專業展,吸引了全球手機產業界的企業、巨頭、領袖的目光齊聚中國,主動到國內尋找優秀的供應商及合作伙伴,今後每屆的重慶國際手機展必定將打開國際聯通的大門,是連接產業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同時也是促進政府事務推進、擴大招商引資成果,完善產業集群發展的重要環節。

2018重慶第二屆國際手機展,致力於促進政企合作、加快產業遷移、促進產品交易、共享最新科技,讓海內外手機產業接軌,共同開啟全球手機產業發展新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