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吃過苦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那些吃過苦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1】

一檔展現全球頂級少兒才華的綜藝《超凡小達人》開播第一期,網友們就被節目中的“鋼琴小天才”畢燁圈了粉,她彈奏的極速版《卡農》直接驚豔了全場。

胖乎乎的畢燁才7歲,雖然長相憨厚,但是她在彈奏鋼琴的時候全身都在發光,現場觀眾忍不住陣陣掌聲,就連主持人樂嘉都說畢燁“魅力四射”。

樂嘉問畢燁鋼琴學了幾年了,畢燁說三年了。樂嘉又問每天練幾個小時,畢燁說四到五個小時。嘉賓鍾麗緹連連驚呼,說會不會太可憐?

想一想,一個孩子從四歲開始學鋼琴,每天要練好幾個小時,有時候甚至練到半夜十二點,就連畢燁的媽媽都說陪練很累很累,更何況是一個幾歲的孩子呢?

但是沒有這三年勤奮苦練吃下的苦,哪來的此刻舞臺上的熠熠生輝呢?看起來是很辛苦,但是畢燁說她喜歡彈鋼琴,所以並不覺得苦。

她說她最大的心願是跟郎朗一起四手連彈,為了實現願望,吃再多的苦也不覺得苦,說這句話的時候,小小的畢燁堅定而自信。

其實,人生就是一個吃苦的過程,如果一點都不想辛苦,哪來的累累碩果呢?那些吃過很多苦的孩子,未來的人生之路一定會開闊。

那些吃過苦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2】

我自己就是從窮苦的生活中摸爬滾打過來的,三十多年來吃過的苦,讓我現在想起來都覺得心酸,但更多的是感謝曾經那麼努力的自己。

小時候,我家很窮,父母都是地道的農民,我還有兩個姐弟,家裡能夠吃飽飯就不錯了,能上學讀書已經讓父母竭盡所能。

我看著父母整日忙碌著家裡地裡的活兒,我總是很快做好作業,就幫著幹活,洗衣做飯挑水餵豬,割麥子刨花生掰玉米,樣樣活兒我都乾得很利索。

尤其是每年的麥收時節,我總會跟著爸爸,早上天不亮就起床,推著手推車到幾里外的地裡,把割好捆好的麥垛推回來。

爸爸在後面推,我在前面用繩子拉,一使勁肩膀就被繩子磨得生疼,但是不使勁推車就不走,我只能咬著牙一步一步拉。

好不容易拉到家裡,把麥垛卸下來再繼續去地裡拉,這樣來回三四趟天才完全亮,我再匆匆忙忙喝一碗稀粥,就趕到學校去上課。

又到了麥收時節,現在的我坐在寬敞明亮的辦公室裡,回想起那些年來吃過的苦流下的汗,會覺得都是我人生寶貴的財富。

文學大師楊絳先生說,如要鍛鍊一個能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稱心,才能養成堅忍的性格。

正是因為我小時候吃過那麼多的苦,所以後來才會在學業上加倍努力,因為我知道只有吃得下現在的苦,才會有將來不苦的人生。

那些吃過苦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3】

在綜藝《嚮往的生活》第二季的最新一期節目中,運動員武大靖和韓天宇來做客,聊天中說到到運動員的日常訓練,每天早上七點起床,一直練到中午十二點。

下午午休到三點,接著訓練到晚上,大家紛紛表示這樣的封閉式訓練很辛苦,很佩服運動員們付出的辛苦努力。

何炅說,雖然運動員們很辛苦,但是他們的心態會很好,很少有封閉自己的運動員,你不會覺得他們是吃了那麼多苦的。

黃磊總結說,越是沒吃過苦的越悲觀,越是沒吃過苦的越沮喪,越是沒吃過苦的越沒信仰,那些吃過苦的,反而樂觀向上有信仰。

是的,只有那些真正吃過苦的人,才不會輕易被現實所打敗。那些吃過的苦,都會轉化成積極向上的人生動力,越發讓他們無所畏懼。

節目中,武大靖展示在鏡頭前的小腿,滿是傷痕,且扭曲變形,看得大家一陣驚呼,但是他自己表示已經習慣了,這些傷痛根本不算什麼。

若是沒有這些摔打這些疼痛,他就不可能為中國男子短道速滑獲得冬奧會上的第一塊金牌,榮譽的背後,都是飽含心酸的付出。

仁德上人說,你要記住,所有大成就者,沒有一個不是從苦中走過來的。

也正是因為他們吃下了那麼多的苦,才會迎來現在的榮譽,如果他們害怕吃苦,不願意吃苦,又怎麼可能站在冠軍的領獎臺上呢?

那些吃過苦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4】

現在有很多年輕的父母,他們不願意讓孩子吃一點點苦,別說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了,很多孩子連自理的能力都沒有。

書包背不動,爸爸幫你背;被子不會疊,媽媽幫你疊;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不願意孩子流一滴汗,更不願意孩子受一點累。

前一段時間,四川一個六年級的學生因為不願意寫作業,而被爸爸帶去鄉下挑糞,沒挑幾趟就表示受不了肩膀疼痛。

這樣的吃苦行動,讓他明白,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事情做起來很辛苦,你不願意吃讀書的苦,那就要吃更多的苦。

每一個孩子從出生開始,他們就是獨立的個體,父母有責任有義務教會他們為自己的人生負責,為自己的未來努力奮鬥。

曾有人說, 別捨不得孩子吃苦,那是他早晚要走的路。

年幼的時候應該吃苦,吃學會獨立的苦,吃努力讀書的苦,只有先吃下這些苦,將來才能過上更好的生活,不再受更多的苦。

如果從小就不願意吃苦,只想著在父母的庇護下瀟灑快活,總有一天等父母老去以後,生活會讓你吃更大的苦頭。

有人曾這樣分析說,

人就是有這種心態,苦過的孩子,日後再吃苦將不覺得苦,但若吃到甜頭必定感到非常幸福。

反之,從小養尊處優的孩子,往往會有身在福中不知福,吃慣了甜,所以無法體會甜的幸福,但若一吃到苦,必定苦上心頭難以忍受。

道理就是這樣的淺顯易懂,父母們應該懂得,孩子的人生你不能代替,該吃的苦就應該讓他們去吃,才會更懂得珍惜現在的幸福。

那些吃過苦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5】

盧思浩在《願有人陪你顛沛流離》中說,人在能吃苦的時候多少都要選擇吃苦,選擇充實自己,用心做好手頭的事,這樣你在放鬆的時候才能心安理得。

沒有哪個人的人生中永遠只有甘甜,芸芸眾生中大部分都是普通人,總要經歷吃苦的過程,才能享受到生活賜予的甜。

而那些從小吃過苦的孩子,他們的性格必然因此而更加堅韌,他們的人生必然會有更精彩的可能,因為曾經吃過的苦就是滋養生命的養分。

馬雲說, 不吃苦,不奮鬥,你要青春幹什麼?

是的,不吃苦不奮鬥的人生還有什麼意義?願每一個孩子都能在吃苦的過程中,更加感恩生命的神奇,創造出更精彩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