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利湿可以调湿气,还有这些方法也要知道,实用又全面

湿气重,已经成为十分普遍的现象,怎样才能让湿气远离你呢? 可以从以下方面注意:

1从食上防。

①少吃不易消化,油腻等容易生湿的食物。人体湿气主要是脾胃运化而来,所以如果少摄入产湿多的食物,就可以避免湿气化生的过多。​如粘腻之品,粽子,元宵,糍粑,年糕。油腻之品,肉类,油条,油饼,糕点,炸鱼,动物内脏,脂肪等。
健脾利湿可以调湿气,还有这些方法也要知道,实用又全面

②多吃利湿健脾食物。可以有效增加湿气在体内的代谢,加速湿气的排出,达到湿气在体内不会长时间停留的效果。​​如薏米,赤小豆,冬瓜,芹菜,白萝卜,苦瓜,马齿苋等。
健脾利湿可以调湿气,还有这些方法也要知道,实用又全面

③注重保护阳气,适量多吃温阳的食物。脾胃阳气温化食物使之变为营养,脾胃阳虚则运化不充分,造成湿气过多。肾阳温煦可使水液化气,流通全身。所以适度补充阳气,可以使湿气少化生。​如辣椒,生姜,大蒜,大葱,花椒,桂皮,荜葧,豆蔻等。
健脾利湿可以调湿气,还有这些方法也要知道,实用又全面
④巧妙利用食材特性,搭配出既美味有健康的食品。(此处在后文详说)食物也讲配伍。​如拍黄瓜,黄瓜属寒,易伤阳气,所以需配伍蒜泥,辣椒油佐治,使人既尝到美味,有阴阳平衡。


健脾利湿可以调湿气,还有这些方法也要知道,实用又全面

2从药上防。

①燥湿和胃,适于湿浊内盛,脾胃不和。多用苍术,厚朴,陈皮,藿香,白豆蔻等,可以燥湿健脾,化浊和胃。药物以苦辛温燥为主。常用方剂有柴平汤,平胃散,藿香正气散。

②清热祛湿,用于湿遏热伏,或湿热内盛。可用滑石,薏米,泽泻,通草,茵陈,栀子等这些利水渗湿而兼能清热的药物。方剂有藿朴夏苓汤,茵陈蒿汤,三仁汤,栀子柏皮汤,四妙丸等。

③利水渗湿,用于水湿壅盛。以利尿为主茯苓,猪苓,泽泻,滑石,车前子等。方剂有五苓散猪苓汤,防己黄芪汤,五皮散。

④温化水湿,用于阳虚气不化水,水湿内停。以辛热温燥药为主,附子,肉桂,干姜,苍术,白术等。可以温阳健脾,化气利水。方剂有苓桂术甘汤,真武汤,附子汤,实脾散等。

⑤祛风胜湿,用于外感风湿。用既可散风,又可祛湿药物,如羌活,防风,藁本,秦艽,桑寄生,千年健,五加皮等。祛风散寒,除湿通痹。方剂有羌活胜湿汤,独活寄生汤,蠲痹汤,三痹汤等。

3从穴位防。

祛湿穴位。​百会,风池,肩井,曲池,合谷,阳陵泉,足三里,丰隆,太溪等,十分多。
健脾利湿可以调湿气,还有这些方法也要知道,实用又全面

①按摩穴位:​每天用手指按揉,每次选3-5个穴位,以酸胀为度,每穴2-3分钟。
健脾利湿可以调湿气,还有这些方法也要知道,实用又全面

②点刺放血:​有耳尖放血,指尖放血,皮部放血,穴位放血。主要用于带有热邪的湿气,如头痛耳尖放血。每次用三棱针快速刺入皮下络脉,视病情轻重挤出3-7滴血。或血色从黑转红即可。
健脾利湿可以调湿气,还有这些方法也要知道,实用又全面

③拔罐:​主要祛经脉,腠理,皮部之湿。可使湿邪从汗孔而出,不适于脏腑之湿的祛除。每次拔10~15分钟,或皮肤明显变色即可。可以见到拔罐部位水珠溢出。
健脾利湿可以调湿气,还有这些方法也要知道,实用又全面

④刮痧:​有活血通脉之功效,可以清热,可以散寒。但也已外湿为主,擅长祛除经脉,腠理,皮部之湿。刮时以出痧为度(包括暗痧)。
健脾利湿可以调湿气,还有这些方法也要知道,实用又全面

⑤艾灸:​艾为纯阳之品,配以火性,两者相合,善于散寒除湿。包括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经脉经筋,腠理皮部。每次灸20~30分钟,不可过热,要使热力逐渐深入,以达到散寒除湿作用。
健脾利湿可以调湿气,还有这些方法也要知道,实用又全面

4从起居防。

①不居湿所,所住之地,要干燥舒适,以免外湿侵入。

②不入湿境,避免雨雪淋湿,避免趟水,不过长接触水湿。​包括洗澡洗头后要及时擦干,泡脚时间不宜过长,不穿未干燥的衣物等。


健脾利湿可以调湿气,还有这些方法也要知道,实用又全面

5从情志防。思虑伤脾,脾失运化,化成水湿。​惊恐伤肾,肾阳虚衰,不能化水,也会化生水湿。所以要注意情绪不要有大的波动,避免引起脾肾损伤。
健脾利湿可以调湿气,还有这些方法也要知道,实用又全面

6从体质防。​人体质有九种,每人各不相同,有寒有热,有虚有实。如体质寒的,在饮食上就应适当偏热些。体质偏热的,饮食,居处就可以适当凉些。 这样可以通过达到在生活中的阴阳平衡。
健脾利湿可以调湿气,还有这些方法也要知道,实用又全面

我是中医随感,如果您喜欢,请关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