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公斤蘋果賣出3.25萬元高價——平陸「果王」的致富經是什麼?

一個果農,憑藉著9畝果園,先後為4位老人養老送終,供3個孩子上完大學、成家立業,不但買了小轎車,還在城裡擁有兩套單元房。

800公斤蘋果賣出3.25萬元高價——平陸“果王”的致富經是什麼?

在山西(運城)第二屆國際果品交易博覽會上,一個果農的蘋果勇奪“果王”稱號,800公斤蘋果竟拍賣出3.25萬元的高價。

歷經數次品種改良,如今,出現了僅一棵果樹上就結出334個蘋果的奇蹟,且個個果形端正、色澤豔麗、風味濃郁。

這一件件不可思議的事情,皆發生在平陸。促使事情發生的原因,是果業人為“品質”而戰的平陸實踐。

品種引進是基礎

蓋房子需要先打地基,只有打好地基,蓋起來的房子才能牢固。種植蘋果樹也一樣,選品種就好比打地基,只有選對了品種,才能種出質高品優的蘋果。

平陸在蘋果新品種引進、改良方面一直走在全省的前列。據平陸縣果業局局長張貫中介紹,上世紀80年代以來,平陸先後進行了3次蘋果新品種引進。最近的一次是在2015年——縣政府一次性拿出100萬元從煙臺買回了4.1萬株新品種樹苗。

部官鄉西祁村果農權建學是這次新品種引進的親歷者之一,他的果園也是最早參與新品種果樹改良試驗的果園之一。

權建學的果園建於1995年,一直種植的是富士和嘎啦,品種優勢雖大,但經過20年的發展,隨著果品賣方市場逐漸演變為買方市場,消費者對果品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品種老化、管理粗放、品質低下等一系列問題逐漸顯現出來。

“我也想過換品種,但換上新品種,3年不能結果,農民收入有限,我還是捨不得,怕影響暫時的收入。”權建學說,他有換新品種的想法,但遲遲未行動。直到2014年,在縣果業局的幫助下,他才下定了決心。

2014年秋,平陸縣果業局相關領導在一本果樹雜誌上看到一篇文章,文章介紹了在山東煙臺市響呂村,發現富士蘋果的自然變異新品種,即富士蘋果系列的煙富8號、9號、10號,就派出了權建學在內的數名鄉土人才,代表果業局前去考察,看看新品種是不是像雜誌上說得那麼好。

“我去參觀了煙臺的新品種果園,發現新品種結出的果子就是不一樣,非常好。”權建學說,那次考察結束,他帶了新品種果樹的接穗回來,在自己果園裡搞試點。

2014年秋至2015年,權建學先後3次前往煙臺,先後帶回了接穗和一些樹苗,培育繁殖後,提供給村裡果農嫁接。

新品種可行。2015年春,平陸縣政府立刻拿出100萬元,責成縣果業局購買回4.1萬株樹苗。新品種樹苗回來後,技術人員把樹苗根部10公分以上剪下來作為接穗全部免費發放給果農進行嫁接改優,保留的10公分樹苗再定植建園。

此舉受到多方好評。省果業總站教授級專家閆和健評價:“你們用縣上的資金,苗子也買了,品種也引回來了,果園也建了,接穗也發了,起到了全面推廣的效果,真是把資源用到極致啦!”

只有不斷改優新品種,才能提高質量。如今,權建學的5畝果園,已有四分之一嫁接了新品種。今年他的新品種果樹已開始掛果,“一棵樹上就掛了334個蘋果,而普通品種的果樹一棵樹只能掛果一兩百個。”權建學欣喜地說。

少而精是玩家,多而精才是王道。

“新品種的優勢已經看出來了,果面果形都很好,不用鋪反光膜,就能很好地著色,省去了鋪反光膜的費用,新品種蘋果表面有一層白粉膜,顏色亮麗,而且新品種蘋果全是黃色果肉,比普通果的白色果肉含糖量高。”權建學說。

在權建學的帶動下,如今,西祁村700多畝果園中,已有200餘畝更換了新品種。與此同時,全縣已嫁接改優兩萬多畝新品種果樹,給生產高品質蘋果打下了堅實基礎。

科學管理是關鍵

好品種引進來了,接下來就是管理要跟得上,而管理要做到位,首先離不開充足的資金作保障。

近年來,平陸縣委、縣政府始終堅持把蘋果產業發展作為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發展縣域經濟的突破口,堅持“穩定規模、提升品質、開拓市場、品牌銷售”的思路,連續8年拿出3640萬元專項資金用於果業產業發展。

800公斤蘋果賣出3.25萬元高價——平陸“果王”的致富經是什麼?

好的管理更離不開縣領導的支持。為學習到更先進的果樹管理技術,縣委書記郭宏親自帶隊前往山東考察學習,在全縣加大“五改十配套”技術的推廣應用力度,以改變果農的傳統觀念。

此外,平陸果業人以“紙+膜”雙套袋為核心,綜合應用土肥水管理、花果精細管理、無公害病蟲防治、果園種草覆蓋、鋪設反光膜、果實分批採收、產 後處理及貯藏銷售、技術服務網絡建設、專業合作社及品牌建設等技術措施,推動果園科學化管理。

滴水見太陽。

陳東振是聖人澗鎮槐下村一名資深果農。他的果園發展,可以映射出全縣蘋果的技術推廣歷程。

陳東振的9畝果園建於1993年,到21世紀初,當傳統品種的蘋果在市場上的競爭力漸漸削弱時,陳東振在縣果業局技術員的指導下,開始對果園進行大刀闊斧的間伐。

經過6年的間伐,到2012年,他的果園從每畝111株果樹減到了24株,果園通風透光條件得到改善,果樹養分也得以集中供應。

2009年,乘著全縣推廣套紙袋的東風,陳東振的果園又從套膜袋轉變成套純紙袋。

“對於間伐的果園,一畝地能得到縣財政補貼的兩箱紙袋和兩袋肥料,摺合價值560元。”陳東振說,為保證果品質量安全,對於使用石硫合劑和波爾多液等無公害農藥的果園,縣財政還會拿出資金進行50%的補助。“連續5年是這樣做的,這在全市都鮮有。”

“如果僅是外觀好看,在果品質量安全方面做得不到位,那就會功虧一簣。縣政府給予這麼大的補助力度,就是激勵果農要在蘋果品質上下功夫。”陳東振說。

除此,平陸縣還出臺一系列措施,推進園區科學化管理。

——在果園設施條件改善上,果農利用省、市、縣的項目資金,給果園搭建防雹網、防鳥網,完善水肥一體化配套設施。目前,全縣搭建防雹網、防鳥網2000畝左右。

——在示範園區建設上,全縣要求7個產果鄉鎮每年要建標準示範園區500畝—1000畝。現在全縣共有13個示範園區。對於完成示範園建設任務的鄉鎮,縣財政會另外給予補助。

——在新技術推廣上,2009年至今,縣果業局利用省、市、縣的項目資金,先後購進了3臺日本原裝迷霧機,在病蟲害防治上每臺機器的功效相當於50個人工的功效。2017年又從捷克進口果園割草機1臺。

——在鄉土人才培訓學習上,縣財政每年拿出資金,組織鄉土專家、蘋果生產重點村果農、生產大戶培訓、外出參觀,已先後前往陝西、甘肅、山東等果業主產區參觀學習。每年培訓300場次,接受培訓果農達5萬人次。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果農的經營理念已悄然更新,優質高效的生產理念也根植人心。

“以前,9畝果園一年頂多能賺三四萬塊錢,經過科學化管理,現在每年都能掙十幾萬元,2015年產量最高,效益高達28萬元。”陳東振高興地說,原來1000株果樹都賣不到這麼多錢,現在200多株卻做到了。“關鍵是品質提高了。”

近年來,隨著全國蘋果出現供大於求的現狀,平陸縣蘋果種植面積已從2011年的25萬畝,壓縮到了如今的19萬畝,但這19萬畝都在向優勢區域轉移。其中,海拔在800米以上的果園佔了將近一半。

採收儲存是保證

保證蘋果品質,還有重要的一個環節,那就是果品的採收、儲存和銷售。

“蘋果在樹上時就分批採收。分批採收,就是一棵樹上的蘋果,達到質量標準的先採收一批,間隔幾天再採收一批,而不是一次性全部採摘下來。”張貫中說,採收後要及時入庫,縣果業局給果農規定的時間是最好在24小時內入庫,最遲不超過36小時。

“入庫”指的是入恆溫儲存庫或氣調儲存庫。

恆溫儲存庫就像一個大冰箱,也許很多人都見過,但提起氣調儲存庫,知道的人並不多。在位於平陸縣張店鎮的山西陽煤新科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就有這樣一個儲存庫。

“氣調庫儲存蘋果的原理就是利用氣體調控模擬蘋果在果樹上的生存環境,達到長時間儲存的目的。”公司副總經理張宏煒介紹,因為氣調庫投資成本較大,在運城並不多見。公司於2015年投建的這個氣調庫能儲存2000噸蘋果,在全市範圍內都比較罕見。用恆溫冷庫儲存蘋果,最多儲存七八個月,蘋果硬度就會下降,而氣調庫的優勢則在於能儲存一年甚至更長時間,蘋果不會變質,更有利於保證蘋果的品質。

從樹上採摘下來的蘋果,一部分會被放進冷庫等待銷售,另一部分則會直接進入市場。

針對直接進入市場的蘋果,山西陽煤新科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還投資700萬餘元,建了一條現代化的包裝生產線。

這條生產線有多先進?

據張宏煒介紹,這是華北地區最先進的機械,它具有64種功能,不但能對蘋果進行沖洗、打臘、烘乾,還能按顏色、重量、有無傷損進行篩選。它不但可以做到蘋果紅度檢測,還可以做到蘋果無破損糖度檢測,以及對碰、壓傷果和病蟲害果通過分選機分選出來,保證果實的品質。

“有些蘋果有黴心病,不切開是看不出來的。但只要提前把黴心病的樣果拍照輸入電腦,遇到這樣的果子,機器就能識別出來。對於傷果,同樣作為樣本輸入電腦,機器就能篩選出來。它利用光譜檢測,不會損傷蘋果。”張宏煒說,以前蘋果銷售時都是由人工裝箱,根據加工量大小,少則需要七八十人,多則上百人。人工挑選時,往往對壞的、病的蘋果,肉眼看不出來,而且手量、目測蘋果規格標準也不準確。現在能減少很多人工成本,滿負荷運作的話,車間僅需要30多個人。機器的功率是一個小時就可以加工5噸蘋果裝箱,而人工挑選的話,一天只能裝箱500公斤。

800公斤蘋果賣出3.25萬元高價——平陸“果王”的致富經是什麼?

為給本地蘋果拓寬銷路,平陸縣縣長李暘帶隊,與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果業企業專家前往上海體驗市場,瞭解市場,幫果農銷售蘋果。

2015年,由平陸縣委、縣政府確定,陽煤新科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承建的果品試驗推廣基地——平陸縣現代果業示範基地,目前已成為引導、帶動農民依靠產業實現脫貧致富的示範園區。

園區先後引進國際領先、國內超前的蘋果、桃、梨等新優品種52個,採用機械化耕作、節水化灌溉、智能化測報、科學化管理、省工化栽培、標準化生產等先進手段,創優現代果樹棚架丫字形樹形管理模式,既大量減少了人工投入,又大幅度提高了果品質量。同時實現了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雙重目標。基地依託新品種的領先優勢,新技術的應用優勢,新模式的管理優勢,生產的果品可達到世界一流高質量品質。

張貫中說,2017年,全縣果業總產值首次突破10億元大關,較2010年的3.5億元翻了近3倍;果農人均收入達到5100元,較2010年的1600元增長68.6%,實現了3個70%(即果品種植面積佔耕地面積的70%、從事果業生產的農戶佔總農戶的70%、果品收入佔農民人均收入的70%)的目標。果品產業已成為平陸的一大支柱產業和農民收入的主要經濟來源。示範園基地建設是未來的發展趨勢,平陸果業將朝著這個方向繼續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