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行!公辦教育集團應該如何發展?

慎行!公辦教育集團應該如何發展?

時下,公辦教育集團正在悄然興起,且有星火燎原之勢。

何為集團?是為了一定的目的組織起來共同行動的團體。何為教育集團?是為了“促進均衡發展、共享優質教育資源、提高教育的質量”而組織起來共同行動的團體,是借用企業集團的概念,探索教育優質均衡的新方法。

我國目前的教育集團主要有兩種:一是民辦教育集團,一般是一個老闆在不同區域內辦許多所學校,各校間是地位平等,相互協作的關係,法人代表只有一個,是老闆。一是公辦教育集團,其一是一所名校或大校,吞併了幾所薄弱校或規模比較小的學校,名校或大校是教育集團中的母校(或稱核心校、中心校),薄弱校或規模比較小的學校隸屬於母校,法人代表一般是母校校長;其二是幾所學校聯合,以一所名校為核心,各校有獨立的法人代表。在此,我們著重談談公辦教育集團的問題。

為什麼國家投資辦的學校還要搞教育集團?今年9月10日,北京西城正式成立四大公立學校教育集團。教育部副部長劉利民對此評價為,成立教育集團,探索制度化推進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的新模式,可以有效促進區域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國務院日前印發的《關於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擴大優質教育覆蓋面,實施學區化管理,鼓勵集團化辦學,發揮優質學校輻射帶動作用,提升各校教育教學整體水平。

名校領銜普通校,優質資源與普通校共享;中小學、中小幼、城鄉聯盟,打通相互間的界隔,攜手並肩、互促發展,確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擇校、兩極分化等問題,帶動區域教育整體發展。但它也存在許許多多的問題,要冷靜思考,切不可一刀切、一窩蜂或一意孤行。

1、平添繁瑣,有違刪繁就簡的原則。我國基礎教育目前實行的是縣級管理,縣鄉兩極聯合辦學的模式。一個鄉鎮是個小集團,一個縣區是個大集團,集團中的各個學校本身就應該是一個合作體。合作情況優劣主要取決於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假如為了強化此項工作,搞一下一幫一、手拉手、合作校等活動,認真抓一下,也照樣可以達到預期效果,又何必搞什麼“團中團”呢?

2、不能全覆蓋,或製造新的不平衡。我國目前經濟還比較落後,教育事業的發展還很不平衡,優質資源還很匱乏。一個區域只有幾所所謂的名校,這種名校又往往是由於地方政府的優惠政策形成的,出名的原因又主要是“升學率高”。此種情形下的“集團”能夠達到質和量的全覆蓋嗎?顯然不能,那麼沒有被覆蓋的學校不是越來越弱了嗎?

3、目的不純者,比比皆是。改革開放後,教育也學會了通過各種方式賺錢,其中所謂的“名校”靠擇校費就大賺了一把,交多少錢也上不了名校,名校生源如潮,薄弱校門可羅雀的問題很突出。於是就吞併薄弱校,使之搖身一變就成了名校,因此也就生源滾滾來,財源滾滾來了。

4、花拳繡腿,有名無實。集團形成之後,如何運作和評價?能否持之以恆,持續有效發展?學問很大,需要做的事情許多,搞得不好,還不如把時間、物力、財力和精力用到現有學校的提高上來。學校發展需要較多的教育投資和優秀的教師隊伍,如果不能按實際所需配齊必要的教學設備,或不能遵循師資先行的規律配備合格師資,僅冠以優質學校的名稱,那隻能是徒有虛名,誤人子弟。

在公辦教育集團這件事上,我們不妨借鑑一下發達國家的經驗。美國為了提高基礎教育質量,是把縮小學校規模作為新舉措之一;日本各小學的設備均按全國統一標準配備。即使是山區學校的設備和東京都內的小學的設備也毫無二致。日本的小學一般每個年級設有兩個班,每班20到30人左右。一所學校一般都是12個教學班左右。每所學校都有一棟教學樓、一個體育館、一個運動場、一個游泳池,人員五至八年一換。他們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下放權力、輕裝上陣,辦出特色,避免千篇一律。

慎行!公辦教育集團應該如何發展?

慎行!公辦教育集團應該如何發展?

慎行!公辦教育集團應該如何發展?

慎行!公辦教育集團應該如何發展?

慎行!公辦教育集團應該如何發展?

慎行!公辦教育集團應該如何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