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焦慮,我們問了16位投資人

关于焦虑,我们问了16位投资人 / 创业者同一个问题

現在人的生活,似乎總是繞不開焦慮。

融不到錢,創業者焦慮;投不到好項目,投資人也焦慮;工作能力沒提升,擔心被同齡人拋棄;天天拼命工作,髮際線漸漸後退也焦慮。

焦慮就像是蟄伏在灌木叢中的一隻野獸,平日裡安安靜靜,夜深人靜時便開始噬咬你的心靈。

創投圈可以說是焦慮症最嚴重的行業之一了,在這個光鮮亮麗的圈子裡,大家都有哪些焦慮?又是如何解決的呢?在真格基金聯合悟空問答退出的“真格創投問答周”中,我們問了 16 位投資人/創業者同一個問題:

投資/創業過程中最焦慮的是什麼時候?如何解決的?

希望他們的答案能給你帶來勇氣和啟發。

1

方愛之 真格基金合夥人兼 CEO:

這個時代充滿了不確定性,也充滿了機遇。

我的焦慮一方面是來自於希望真格投出下一個百億美金估值的獨角獸。這不僅對我,對整個真格的投資團隊來說也是一個努力的方向。各行各業變化都很快,整個團隊都需要保持極強的學習能力。

同時,現在早期投資的競爭也非常激烈,優秀創業者很搶手。我們一直強調,真格的錢是有價值觀的錢(Money with Values)。作為投資人,我們需要打造真格獨一無二的品牌價值,不斷提升我們的投後服務質量,確保能夠切實解決創業者後續可能遇到的困難和挑戰。

2

鄭朝予 真格基金合夥人兼教育基金合夥人:

因為投早期,最焦慮的時候是看不到創新的項目和令人眼前一亮的團隊。解決方法一般是和投資過的 CEO 或者是業內的企業家交流,找到行業的的痛點和機會。

3

顧旻曼 真格基金董事總經理兼華東區負責人:

最焦慮的時候是反覆來的,不同的階段會不太一樣。持續的焦慮來自於找到優質項目。

早期的時候對於自己的判斷力會有一個不斷推翻和重建的過程,會很明顯地感受到過去的自己在一些項目上的判斷是失誤的,高估或者低估都會有。以及在不同技術和產品創新週期的間隔中,其實會有關注領域的缺失和迷茫。

解決的方法其實也很簡單,對內自我的反省和總結,對外尋找朋友和專家的幫助溝通。每次特別焦慮和痛苦的時候也是重要的成長機會。

关于焦虑,我们问了16位投资人 / 创业者同一个问题

4

張子陶 真格基金董事總經理:

在投資行業有個形容”焦慮"特別流行的詞叫 fomo (fear of missing out),翻譯過來就是害怕錯過。但是害怕錯過意味著兩點,第一是想控制不確定性,第二是什麼都想要。

我們沒有思考長期的目標,也不知道自己的優勢究竟是什麼,於是我們可能沒有取捨的原則。在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系統裡,由於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麼,因此要放棄什麼,所以市場上任何風吹草動都會令你焦慮。

我認為要問自己的一個人生觀問題是:"你因不確定性而生的快樂,和你因不確定性而生的痛苦,孰大孰小?"如果是前者,那麼可能就更適合創業、投資等系統不確定性更高的行業,但如果是後者,可能更加穩定、沒有變化的工作較為適合。

5

劉元 真格基金投資總監:

聽到別的基金投了自己沒見過的項目會焦慮,聽到別的基金投了自己見過但沒投的項目也會焦慮,自己投的項目發展不順利會焦慮,投到好項目但案源很隨機的時候也會焦慮,覺得是在靠運氣吃飯不知道如何複製。

沒有特別好的解決方案,一般就是跟別的投資人聊聊天,聽到對方也非常焦慮,心理就平衡了一點;或者轉移注意力,大吃一頓火鍋平復心情。

关于焦虑,我们问了16位投资人 / 创业者同一个问题

6

徐申 英國報姐COO:

對我來說,最焦慮的事情是“變化”,最焦慮的時候是“不知道會如何變化”的時候,最焦慮的問題是“能不能追的上變化”?

在新媒體和內容行業,“變化”也是主題。平臺方面,從微博、微信到頭條、抖音,新的大流量平臺不斷出現;B 站、喜馬拉雅、小紅書等特定需求或特定垂直領域的平臺,也在分割和搶奪著用戶的時間。話題方面,熱點的生命週期越來越短,兩三年前的一個熱點事件,網上能討論三四天。而再去看現在的熱點,從熱點出現、熱度爆棚,到熱度消失、無人關心,可能只有一天、甚至半天的時間。比如今年的幾個熱點,早上的熱點,可能下午的追熱點文章,就沒人再願意點開了。

身處其中的內容創業者,最大的焦慮,可能正來源於不知道明天的粉絲和用戶會喜歡什麼。不知道會如何變化、能不能追的上變化,是最大的焦慮來源。

关于焦虑,我们问了16位投资人 / 创业者同一个问题

7

駱石川 Poputar聯合創始人:

視感科技在剛開始創業的時候,你會將自己的想法去找一些你認為有經驗,而且向業內比較權威的人去學習的時候,絕大部分的答案是:你們這個做不了。你都把東西做出來之後,再給他們看的時候,他們還會當面反對你。

比如我們剛開始打算做智能吉他的時候,大部分的廠商都不知道智能吉他是什麼,我們去找代工廠,他們覺得在指板上裝 led 燈這一件事就做不了。對於做了十幾年琴的師傅來說,他們只會認為這個 led 燈就是個畫蛇添足。

等到我們吉他做出來,去拿給一些專業培訓機構看的時候,很多有經驗的老師認為,你這樣的教法是不合理的,或者說如果你這個能教的話,那老師們豈不是都失業了。智能樂器在音樂教育上的應用還需要更多的時間讓大眾理解。在大家都不相信你,不認可你的時候,不理解你的時候,只有自己相信自己。做到心態堅定,是需要對市場更深的洞悉和理解,好在我們創始團隊從來沒有自我懷疑過。

关于焦虑,我们问了16位投资人 / 创业者同一个问题

8

劉小璐 內外內衣創始人兼CEO:

作為一個品牌創始人,最大的焦慮從來不是來自於市場、來自於競爭對手,或者來自於所謂的風口。我們真正的焦慮和挑戰來自於如何不斷超越自己,如何一季季地帶給用戶驚喜,如何讓品牌走上更高的層級讓自己更遠離所謂的競爭品牌,以及如何在銷售規模不斷成長的三五年甚至十年後仍然保持品牌的先鋒、「酷」以及活力。

這樣的焦慮對於品牌創始人來說,只要在合理的範圍內,都一定是益處大於害處,內心的這種焦慮感會促使你不斷地尋求突破,探尋品牌的邊界和團隊的潛能。這是內心持久的動力。她不需要解決,你只需要感知和接受。當然,如果遇到一些覺得需要緩解的焦慮,最好的方法是往前跳五年,或者跳到一個更宏觀的視野去看待眼前的這件具體的事情帶來的焦慮。如果五年後回看,這不是什麼大事,那就動手解決它。

关于焦虑,我们问了16位投资人 / 创业者同一个问题

9

王孟秋 北京零零無限科技有限公司CEO:

創業過程中最讓我著急的不是個人成敗,而是“如果項目不成,團隊其他人怎麼辦?”這些人剛從百度微軟這些大公司出來,肩頭最沉的分量是“有沒有能力對他們的人生負責”。只有更加努力的去付出!和小夥伴們躲在北京簡陋辦公室裡一起沒日沒夜地潛心研發。沒發過朋友圈,沒有周末,沒有出遊,對時間的掌控幾乎到了分秒必爭。

從第一天開始,我們團隊面對的所有問題都是開放性問題。這是一個別人沒有做過、沒有任何東西參照的項目。“系統的集成度特別高,沒有辦法外包。我們的所有設計都必須自己來。”產品的研發需要時間的沉澱,Hover Camera 的研發用了整整兩年時間,我們的團隊憋了兩年。要耐得住寂寞, 隔絕噪音,專心把自己產品做好。

10

袁續昆 空氣堡創始人:

我最大的焦慮來自於被用戶激發的責任感。記得我們的第一款產品上市的時候,預售情況出乎意料的火爆,這乍聽起來是非常值得高興的事,但對於供應鏈的壓力就突然變得特別大。做硬件的朋友們都知道,第一批硬件產品從設計到試產到量產的衝刺階段,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難會發生。尤其當你需要自己研發並創新技術的時候,市場上沒有可以參考的成熟樣本,在這個創新和試錯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工藝、設計、技術等方面的挑戰,而且這些問題很多必須在24小時內得到解決。

那段時間我和同事們都過的非常焦慮。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第一確定紅線目標,必須保證如期交付;第二:集中公司所有的資源,發動所有的力量解決隨時發生的每一個問題。這個過程我最感慨的是,當團隊全身心去迎接挑戰的時候,激發出來的效率和靈感,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大超過我的想象。

11

陳超 豌豆公主合夥人、高級副總裁:

對我來說,最大的焦慮,是創業要不斷面臨的不可預知的各種挑戰。這種挑戰會階段性地向你蔓延而來。豌豆公主建立初期,我最大的挑戰是人。任何創業公司創業初期需要重點解決如何招聘合適的人才,你需要找人、找合適的人構成你的團隊,這個主要來自於之前的人脈積累;當團隊建立,團隊成員慢慢增加後,就面臨下一個問題,就是溝通。

人與人的溝通是很重要的問題,如何讓所有人理解你的想法並且統一成一個目標去努力奮鬥,這是公司在任何階段都需要去解決的

。最主要且有效的解決辦法是通過不停的碰撞、面對面交流來降低溝通成本,從而達到效率最大化。

关于焦虑,我们问了16位投资人 / 创业者同一个问题

12

崔傑夫 摩天輪演出票務網創始人兼CEO:

我覺得創業的過程就是永遠都會有焦慮,或者說危機感。危機感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是人,如何進一步加強和優化團隊,能跟上企業的發展速度;另一方面來自於競爭,不是可見的競爭,而是來自於不可見的競爭。對所有創業者來說,

可見的競爭對手,只要硬碰硬打就行了,但真正的競爭對手是看不見的競爭對手,比如出租車是看不到自己的競爭對手是滴滴的。90% 的創業都會死,而相當一部分的死亡原因來自降維打擊,或者跨行業打擊。所以創業者需要時刻保持警惕。

焦慮的解決辦法也很簡單,不斷去想你如何為用戶提供更大價值,如何不斷建立加固自己的壁壘;另外不斷的找人,吸引更優秀的人。

13

簡裡裡 簡單心理創始人兼CEO:

很難說什麼時候是最“最焦慮”的。因為一個問題解決,總有另一個新的問題在等待。

我最近比較焦慮的是一個新的業務線在開始的階段。所有創業的經驗、道理、別人的善意建議,都不能確保一件事情完整地成型。你要保持開放,同時要留有堅持;需留意提防自己的經驗成為創造力的桎梏;又要留意自己的渴望不要牽絆了產品本身。在每一個細節上的取捨和每一個決定之中,都滲透著焦慮感。

我理解創業本身就是這麼個過程,而“焦慮”本質上是個情緒。並非是某件事情、或者某個問題令人焦慮;而是創業本身所面對的不確定性、無章法定論、從零創造和應對本身帶給人巨大的焦慮感,也伴隨著巨大的樂趣和喜悅。

14

陳郢 有好東西創始人兼CEO:

創業的過程中,比較焦慮的事情是如何持續把有限的時間、資源和注意力,放在最為重要的事情上。從紛繁複雜的信息、誘惑、壓力中正確地認知自己和企業所處的階段,並明確出最為重要的一到兩個問題,並解決它們。一旦自我認知產生了偏差,感覺到自己沒有專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或者因為主客觀原因,無法專注再最重要的事情上,就會覺得焦慮。

解決的辦法是先好好睡一覺。

关于焦虑,我们问了16位投资人 / 创业者同一个问题

15

劉楠 蜜芽創始人兼CEO:

創業過程中會遇見未知的不確定性,這個時候會急躁,焦慮或者是覺得有未知的不安全感。在這個狀態下,我們要學會心理換位和保持良好的心態。擁有好奇心,保持樂觀心態和充沛的學習狀態,同時近乎痴迷的堅守自己喜愛的領域,在不確定中尋找到機會。

16

醉鵝娘 醉鵝娘創始人兼CEO:

怕成長的速度趕不上風口變化的速度吧。比如前段時間一個新風口浪潮襲來的時候,我們這些個做新零售的創業公司,頓時有一種被資本爸爸們打入冷宮的感覺。正巧那時候我們在融資,感覺 FA 都快忍不住在我們的 BP 里加一段東西,為了讓我們的項目更有“想象力”。但是所有的焦慮本質上都是沒想清楚,想清楚我們的業務重點之後,全部的精力都會專注在業務上,就根本不會焦慮了。

关于焦虑,我们问了16位投资人 / 创业者同一个问题

其實除了焦慮,我們還在“真格創投問答周”上聊了很多有趣的話題,想看更多精彩問答,就掃描下圖二維碼或點擊閱讀原文查看完整內容吧。

关于焦虑,我们问了16位投资人 / 创业者同一个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