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氏分支——山西洪洞支系

山西洪洞支系

元朝末年,汶上 57 世方裁公長子銅公,因避亂遷居山西洪洞縣柳枝村,其

弟鋼、銘隨遷山西。明永樂初, 60 世敬公徙居棗強郭呂卷村,春公徙居桓臺縣

荊家莊,成公徙居桓臺縣崔樓莊, 思賢公徙居東昌府堂邑榮莊, 61 世利公徙居

安徽淮北榮岑村; 65 世光考公徙居濮陽縣榮家村。

榮氏分支——山西洪洞支系

河北棗強總支

汶上週村榮銅公山西避難,歷二世, 60 世敬公奉詔移民,由山西平陽府洪

洞縣徙居直隸保定府冀州棗強縣城南郭呂卷村。後裔陸續遷居本縣榮呂卷、劉

家莊、平樓村、恩察鎮、南樂縣等。

桓臺崔樓總支

山東桓臺崔樓榮氏宗親,始遷祖是 60 世成公。元末 58 世祖銅公因避亂遷

居山西洪洞後,歷二世,其孫春公、成公兄弟二人於永樂初年奉詔移民,由洪

洞縣經河北棗強遷徙至新城。春公卜居荊家坡北,子孫各三俱失諱,歷二世而

失傳。成公佔籍崔樓店,桓臺榮姓尊成公為始遷祖。迄今六百多年年,世代繁

衍生息,相傳二十六世,人口數萬,分佈於全國各地和世界很多國家。

聊城堂邑總支

60 世祖思賢公是聊城堂邑總支始遷祖。 58 世鋼公隨兄長銅公由周村徙居

山西洪洞縣,相傳二世後,思賢公返回山東,徙居東昌府堂邑縣建村,曰榮堂

碑廟。後世繁衍生息,人口眾多,遂延居於大榮莊、小榮莊、河下榮、蘇家樓、

吳老斗、燒盆、惠郇莊、王廟、王院、蔡莊、胡裡莊、鄒莊、刁山坡、李山頭、

畢家莊、於家窩、千戶營等十餘村莊。

安徽淮北總支

明洪武年間, 61 世祖利公由山東汶上遷往安徽宿州北徐口孜(今安徽淮北

市烈山區)東南十五里青龍山下榮岑村。未幾洪武帝駕崩兵變,為避官府抽丁,

榮利三子改為榮劉張三姓分居,一譜流傳。其後各代遷居外徙,分支散居各地,

68 代先祖榮懷英兄弟四人於清乾隆年間遷居徐口孜西十五里劉橋小街孜,後分

居榮莊、榮樓等地。

先祖遷徙路線

第一始祖子祺公始居汶上縣厭次村;

榮氏分支——山西洪洞支系

一世祖

32 世廷相公由厭次村遷居汶上城北大莊堤口;

55 世好樂公隨兄由大莊堤口遷居汶上城東周村;

58 世銅公由周村徙居山西平陽府洪洞縣柳枝村;

61 世利公由周村徙居安徽宿州北徐口孜榮岑村。

榮岑村利公支——濉溪縣劉橋懷英公支——亳州譙城榮莊支

—濉溪縣榮樓支

河南濮陽總支

榮氏 58 世銅公元代避難洪洞縣,由周村遷居山西省平陽府洪洞縣柳枝村。

明末因避戰火, 65 世光考公由洪洞縣柳枝村徙居古澶淵東北 35 裡,以姓為村,

即現在的河南省濮陽縣榮家村。

榮氏分支——山西洪洞支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