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育兒法,中外有差別,切勿盲目跟風!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人與人的信息溝通更加便利,越來越多國內的媽媽們開始效仿西方發達國家的育兒方式,在營養餵養方面也照搬不誤。殊不知,不同國家地區由於飲食習慣、經濟發展以及生活方式不同,對孩子的教育方法和餵養習慣上也應該有所區別。因此對於育兒方法還是要因地制宜,完全照搬只會是徒增煩惱,且事倍功半。

這些育兒法,中外有差別,切勿盲目跟風!

差別一:紙尿褲穿到3歲

有統計稱,國外的寶寶從出生到完全脫離尿布,大概要用掉7000個左右的紙尿褲!有些3歲的寶寶還日夜穿著紙尿褲,甚至7歲了夜裡還要穿尿褲。其實,紙尿褲大可不必穿這麼久,寶寶2歲左右就可以停掉了,這時候應該有意識有目的的培養鍛鍊孩子的規律排洩。紙尿褲用時間長了,會導致紅屁屁,對寶寶腿型和走路也有影響。

一般來說,寶寶一歲以前對大小便的把控能力有限。也就是說,即使不穿紙尿褲,寶寶該尿還得尿,因為這是由身體發育決定的。如廁訓練可以從寶寶半歲開始,有時間的話每兩個小時讓孩子尿一次尿,久而久之就能養成自己如廁的習慣,成功擺脫紙尿褲。

差別二:6個月內的寶寶不需要喝水

國外的觀念是不主張給6個月內的寶寶喂水,之所以國外有這樣的觀念,與母乳餵養的普及程度也有很大關係。日前,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母乳餵養新觀點給了家長們明確的答案:如果您的孩子是母乳餵養,那麼在半歲以前不用喝水;如果是喝奶粉的寶寶,則要適當喂一些水。

由於奶粉中蛋白質和鈣等高於母乳,奶粉餵養的寶寶可能會表現出“上火”,如便秘等,所以可以在兩頓奶之間少量喂水,具體加水也沒有嚴格標準,根據個體具體情況酌情調整,沒有經驗的媽媽可以簡單參考奶與水的比例為100:20左右喂水。

差別三:不用補充維生素A

由於飲食文化差異和人類種族不同,所以中西方孩子在體質特徵和發育情況都有很大差異。很多國內家長認為國外的孩子不補充維生素A,便也不讓自己家的娃補充維生素A,其實這屬於斷章取義。真實的情況是,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存在維生素A缺乏國家的寶寶應根據不同的年齡進行集中大劑量補充,每次10-20萬IU,每4-6個月補一次,與我國推行的每日補充方法不一樣。再者,西方國家環境汙染較輕,食品安全問題等相對較少,孩子的免疫系統和身體素質方面都與國內不同,且由於飲食習慣不同,營養素攝入水平也不同,因此,發達國家的孩子對於各種營養物質的補充需求與國內狀況也不盡相同,拿維生素AD來說,歐美等國家不存在普遍缺乏維生素A的問題,日常只需要補充維生素D即可。

那麼,中國寶寶到底應不應該補充維生素A呢?其實,嬰幼兒缺乏維生素A是存在於發展中國家的普遍現象,大規模營養學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孩子普遍缺乏維生素A,0-6歲兒童亞臨床狀態維生素A缺乏發生率高達50%以上,尤其是0-6個月的小嬰兒更高達80%。維生素A對於孩子智力發育、骨骼生長和增強抵抗力都有十分重要作用;維生素D對激活人體免疫系統也十分重要。

我國《亞臨床狀態維生素A缺乏的防治方案》中明確指出:對於亞臨床狀態維生素A缺乏兒童的維生素A補充干預,推薦每日口服維生素A1500-2000IU,即醫學工作者推薦的補充方法:每天補充一粒伊可新,堅持到3歲以上。AD同補營養更加均衡,相互促進作用也會讓寶寶更健康,營養吸收更加全面。

因此,媽媽們千萬不能盲目照搬國外育兒經,無論是從育兒方法還是補充營養所需方面都要“對症下藥”,敢於對西方養娃方法說不,符合寶寶實際情況的育兒之道才是好的養娃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