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仗就像打群架,人多就能赢么?第四次反围剿的结果答案很生动!

1931年9月,国民党第三次围剿失败后,很难得,消停了一年多。

这期间虽然大的战争没有,但是大家都心知肚明,该来的总会再来的。

这不,国民党一直憋着坏,1932年5月,开始放大招。

此时的中国大地的星火,已成燎原之势,根据地开始遍地开花,规模虽然不是很大,但形势很吓人啊。

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北边,有“鄂豫皖”和“湘鄂西”根据地与之策应。(请自行脑补中国各省简称表,以后会经常用到)

这两块根据地当然又成了国民党的肉中刺,必先除之而后快。先剪除羽翼,再回过身来包围中央根据地,就是国军的策略。

打仗就像打群架,人多就能赢么?第四次反围剿的结果答案很生动!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红色根据地形势

蒋介石依旧亲自挂帅,重兵围剿,由于“鄂豫皖”和“湘鄂西”根据地指挥失误,致使反围剿失败,被迫转移了。

直到1932年12月,国民党终于腾出手来,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起了第四次大规模“围剿”。

规模有多大?蒋总每一次围剿都要增加10万人,这回已经第四次了,所以总兵力当然达到了40万。

面对史无前例的国军数字,面对外围根据地的严峻形势,这一次红军反围剿还能成功吗?

北面,陈诚指挥蒋介石嫡系部队12个师共计16万人,分三个纵队为中路军,担任主攻,向南挺进。

东面,蔡廷锴率领19路军外加驻闽部队六个师为左路军,策应中央军。

南面粤军六个师为右路军,担任就地清剿,围堵南逃红军。

打仗就像打群架,人多就能赢么?第四次反围剿的结果答案很生动!

蒋介石依旧亲赴南昌,兼任“剿匪”总司令,全军采取分进合击的总方针,妄图一举消灭红军主力。

此时的红军主力仍然是红一方面军,只不过已经由原来的3万人,发展到了7万人。

国民党三次“剿匪”,让红军反而越剿越多,越剿越强大,想想也是醉了。

此时的中央革命根据地领导层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对我根据地数次成功的反围剿经验视为不见,要求红一军主动进攻南丰,试图在敌人没有完成集结之前进行大规模歼灭战。

前几次反围剿之所以很顺利,是因为我军以极强的机动性,充分发挥山区运动战优势,将敌人拖疲拖垮,进而歼灭相对弱小的敌人,才一步步取得胜利,说起来容易,那也是真刀真枪的打出来的。

打仗就像打群架,人多就能赢么?第四次反围剿的结果答案很生动!

根据地少年英雄

敌人也不是纸糊的,陈诚一看红军主力包围南丰,高兴地不得了,红军真是踏破铁鞋,自寻死路。

陈长官要求南丰守军死守城池,等待援军,同时进行火速驰援。

心想,就你们那几条破枪,还想攻城拔寨?各路大军迅速合围,看我不把你们包饺子。

情况万分危急,红一军总司令朱德和政委周恩来决定撤出包围,改围攻为佯攻,主力向南跳出去,伺机歼敌。

此时,戏精红11军上场,对敌说我是主力,向东渡过抚河佯动,陈诚以为红军主力将要回撤黎川,命令各部向黎川集结,准备歼灭。

好,兵棋推演结束,下面开始战斗,歼灭敌人的条件已经成熟。

打仗就像打群架,人多就能赢么?第四次反围剿的结果答案很生动!

根据地居民同仇敌忾

1933年2月22日,国民党第52和59师两个小伙伴,从北向南相约黄陂集结,各自心里做着美梦,一路欣赏山高林密,呼吸负氧离子,美美哒,义无反顾的进入红一方面军的口袋阵。

激战两天,歼灭两个师,俘虏俩师长。跑了一个团,但是它的戏还没有结束,不能领盒饭。

黄陂战后,吃了大亏的国民党肯定不会善罢甘休,也想学习红军,佯装攻打广昌,诱使红军主力救援,到那时党国中央军就可以和红色中央军一决雌雄了。

国民党人多,当然不怕,人家就喜欢人多欺负人少嘛。

这时红11军又来抢戏了,将部队转移至广昌西北,国军一看,呦呵,共军主力提前到了,加速前进!

这下国军充分发扬了共军的高速机动性,准备也打个运动战。

打仗就像打群架,人多就能赢么?第四次反围剿的结果答案很生动!

国民党将三个纵队分为前后纵队,前纵队撒丫子跑起来,一下子把后纵队撇下了100多里地,致使前后无法兼顾,后队变得孤独寂寞起来,不过他们没有孤独太久。

3月21日,敌后纵队第11师进入我军预设地点草台冈,红一军不怀好意的笑了,突然发起攻击,将其歼灭。

3月22日,在东陂歼灭敌第9师一部,其余的部队一看,情势不妙,兄弟们你们继续玩儿,我先撤了!

共产党一天吃掉一个师的节奏,任谁不害怕呢?

国军一撤,这第四次“围剿”的大势就算去了。

打仗就像打群架,人多就能赢么?第四次反围剿的结果答案很生动!

胜利大合影

此战,共歼敌3个师,俘敌1万余人,缴枪1万余支,更带劲的是缴获了40门大炮,300挺机关枪!

而主力部队红一方面军扩展了到8万人!

想想国民党真是好朋友,忙不迭的送人又送枪。

这一次成功的反“围剿”,开创了红军大兵团伏击的先例,为我军积累了宝贵的战争经验。

当然也开创了“将在外,军令有所不授”的先例,朱德周恩来果断解除包围南丰的自杀行为,有力的抵御了“左倾”军事冒险主义的错误。

然而,这一次没有听令获得成功了,还会有下一次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