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分享丨二級建造師知識點總結

二級建造師知識點總結---建築篇

一、鋼筋混凝土梁的受力特點

1、梁的正截面破壞

梁的正截面破壞形式與配筋率、混凝土強度等級、截面形式等有關,影響最大的是配筋率。配筋率影響的正截面破壞分為適筋破壞、超筋破壞、少筋破壞,其中適筋破壞為塑性破壞(緩慢的破壞),超筋破壞、少筋破壞為脆性破壞(是瞬間的破壞,比較危險)

2、梁的斜截面破壞

影響斜截面破壞的因素有:截面尺寸、混凝土強度等級、荷載形式、箍筋和彎起鋼筋的含量等,其中影響較大的是配箍率(正截面破壞影響最大的是配筋率,注意兩者區別)

【考點解析】

正截面破壞和斜截面破壞都是梁的受力破壞的特徵,可以想象,正截面破壞是彎矩引起的沿梁的中部截面方向發生的破壞,因為混凝土表面受拉導致,所以縱向鋼筋的配置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而斜截面破壞則是發生在梁的兩端受剪部位,破壞形式接近於垂直梁截面,此時需要箍筋來抵抗這種垂直方向過來的力。所以影響梁的正截面和斜截面破壞的主要因素分別是配筋率和配箍率。

乾貨分享丨二級建造師知識點總結

二、構造柱

(1)設有鋼筋混凝土構造柱的抗震多層磚房,應先綁紮鋼筋,然後砌磚牆,最後澆築混凝土;

(2)牆與柱應沿高度方向每500mm設2φ6拉筋(一磚牆),每邊伸入牆內不應少於1m;

(3)構造柱應與圈樑連接;

(4)磚牆應砌成馬牙槎,每一馬牙槎沿高度方向的尺寸不超過300mm;

(5)馬牙槎從每層柱腳開始,先退後進;

(6)該層構造柱混凝土澆築完以後,才能進行上一層施工;

(7)填充牆砌體砌築,應在承重主體結構檢驗批驗收合格後進行;

(8)填充牆頂部與承重主體結構之間的空隙部位,應在填充牆砌築14d後進行砌築。

【考點解析】

不管是多層磚砌體房屋還是

框架結構的填充牆,都可按需設構造柱。如下圖所示,即為框架結構的填充牆,可能由於牆體太長,需要從中間設置一道構造柱。(下述各條是對應上面教材所列各項的解釋)

乾貨分享丨二級建造師知識點總結

(1)先綁紮鋼筋,然後砌磚牆,最後澆築混凝土。先綁鋼筋是為了施工方便,如果先砌磚牆,再在磚牆中間綁鋼筋,施工就不怎麼方便了。

(2)設拉結筋是為了增加磚牆的整體性,使牆體不至於在受到橫向或垂直荷載時輕易開裂或倒塌。

(4)砌成馬牙槎,這樣柱與牆體就形成齒輪狀,起到更好的拉結作用。

(5)先退後進,柱腳先退出去是為了讓柱子底面的面積更大一些,底部大會更加穩定一些。假設圖中構造柱截面為240×240,那麼柱腳開始先退後進,每邊退進60mm,則柱腳尺寸變為240×360。

(7)承重結構具有一定的承載力之後才能進行填充牆的砌築,所以實際施工中經常能看到框架結構的骨架在那,但是沒有任何牆體。

(8)框架結構填充牆與框架樑接觸部位,將來在刮漿、抹膩子時容易產生裂紋,所以填充牆在砌築到離框架樑還有大概三皮磚的位置就停下來,14d後再用磚斜砌頂緊。三皮磚的高度,每皮53mm,磚縫厚度10mm,所以三皮磚高度為大概180mm~200m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