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殺了十幾萬的貪官,但爲什麼絲毫沒起到作用?

朱元璋大概是歷史上著名的工作狂之一,經常工作的半夜焦慮的睡不著覺,平定中國之後,朱元璋建立特務網,監督官員,努力維持著處罰貪官汙吏的概率和力度。不斷地發現,不斷地處罰,不斷地屠殺。但是貪官和韭菜一樣,總也殺不光,殺光一批又一批。到了後來朱元璋絕望的說:

“我想清除貪官汙吏,奈何早上殺了晚上又有犯的。今後犯贓的,不分輕重都殺了!”(吳晗《朱元璋傳》)

朱元璋殺了十幾萬的貪官,但為什麼絲毫沒起到作用?

明朝初期就形成了懲治貪官最嚴厲的制度,但是有用嗎?

經過一系列的殺殺殺,殺到無人敢做官無人可做官,洪武十三年的胡惟庸按,朱元璋一口氣就殺了兩萬人, 吳晗《朱元璋傳》說空印案與郭桓案一共殺了七、八萬人,結果如何呢?

要知道明初總人口統計也只有160萬戶,基本上把能當官的都殺完了,可以說,在明代當官,貪腐成本是很大的,隨時要掉人頭的,結果如何呢?

派下去的官員,如同冒著槍林彈雨衝鋒的戰士,一排排地被糖衣炮彈擊中倒下。如同股市裡的散戶,被割光一批,立刻長出來一批,朱元璋最後總結:

“朕自即位以來,法古命官,佈列華夷,豈期擢用之時,並效忠貞,任用既久,俱系奸貪。朕乃明以惠章,而刑責有不可恕。以至內外官僚,守職維艱,善能終是者寡,身家誅戮者多。”

朱元璋殺了十幾萬的貪官,但為什麼絲毫沒起到作用?

也就是說,朱元璋總結:經過古法嚴格篩選出來的讀書人,剛工作的時候能老實一陣,但是上班一久,就全變成貪官了,我拼命的殺啊殺,結果也沒有效果,大家還是前赴後繼的去死,能善終的幾乎沒有。

這就讓我們感到困惑,發現殺人毫無震懾力,所有人都是冒著生命危險拼命貪汙,其實邏輯很簡單是各地官員工作後都在實踐中受到了教育,貪也是死,不貪也是死,兩相權衡取其輕。

有的回答說朱元璋不擅長洗腦,精神文明沒有建設好。

朱元璋殺了十幾萬的貪官,但為什麼絲毫沒起到作用?

其實不是的,朱元璋有嘗試過從厲害角度給官員洗腦,被歷史學家成為守井理論。

他對那些即將走上工作崗位的官員們諄諄教導:“老老實實地守著自己的薪俸過日子,就像是守著井底之泉。井雖不滿,可卻能每天汲水,長久不斷。若是貪汙受賄,一旦事發,你就要受牢獄之災。家破人亡了,贓物都成別人的了!”

他也從理想主義的角度上和官員們談心過

“朕昔在民間時,見州縣官多不恤民,往往貪財好色,引酒過度。凡民之疾苦,視之漠然,心實怒之。故今嚴法禁,但遇官貪汙蠹害吾民者,罰之不恕。” 這也是朱元璋的原話。

朱元璋殺了十幾萬的貪官,但為什麼絲毫沒起到作用?

但是這都沒有用,那這是為什麼呢?

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明朝官員的工資太低了。

顧炎武就曾經感嘆“自古百官俸祿之薄,未有如此者”。

由於朱元璋是最底層的老百姓出生當的皇帝,所以他對於官員並沒有什麼太好的臉色。覺得給你發了養家餬口的工資,就已經是對你莫大的厚待了。

這就形成了一邊是官員哭窮,要求漲工資。一邊是皇帝表示錢給的夠多了,誰敢貪汙,剝皮實草。

又由於古代男人多三妻四妾,加上兒女父母,以及家中傭人,那麼點工資吃頓肉簡直就是奢侈。加上辦公的一行私人秘書,那都是自己掏錢,朱元璋可不報銷。於是乎,明朝的官員就陷入要想生活過得去,就得貪汙撈外快的怪圈中。

朱元璋殺了十幾萬的貪官,但為什麼絲毫沒起到作用?

十年寒窗苦讀換得一朝為官,結果發現工資之低養家餬口過點好日子都難,難免就加入了貪腐的大軍之中了。人總得想著先讓自己的日子過得去,才去為國為民的當個好官吧。

當然清官也有,知名者如海瑞。海瑞任淳安縣令一職,卻也窮的全家肉也吃不起,還得自己工作之餘去種地。即便後來官居二品,死後也未留多少銀兩。可見明朝官員的工資是多麼捉襟見肘了。

朱元璋如村裡的地主一般,對自家子孫好的不行,對僱的長工短工——也就是文武官員,卻扣扣索索,恨不得官員們光幹活不領工資。因此,官員們自然要開闢自己的斂財之道啊。

其實看看中國古代官員的薪俸變化,我們會發現,漢唐以及宋,對官員都是很優容的。當然,宋代有些過頭了,造成了沉重的財政負擔,這是另外一個問題了。但從元明開始,畫風大變,低薪成了常態。

高薪未必養廉,但低薪肯定無法養廉。真理就是如此樸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