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小羊:請允許江歌媽媽有一個活下去的寄託

陳世峰被判刑20年。江歌媽媽已委託律師提請對他的民事訴訟,並且不排除回國起訴劉鑫的可能性。

庭審中,陳世峰向江歌媽媽道歉,江媽媽說她不接受。

12月18號,江媽媽發微博稱自己是一個已死的人。在江歌死的那天,她就死了。

艾小羊:請允許江歌媽媽有一個活下去的寄託

江歌媽媽是一個剛烈的人。她一個人養育了江歌,艱難的生活培養了她好強的性格。

江歌出國留學後,她親耳聽到鄰居背後譏諷她:沒錢還學別人送孩子出國。好在江歌一直很爭氣,努力學習,好好做人,每年生日,都送禮物給媽媽。

艱難被一天天扛過來,當曙光終於照到這對母女身上,陳世峰用刀割斷了通往光明的所有路徑。

這是江歌案獲得巨大社會關注的群眾心理基礎:江秋蓮這個女人太不容易了。她像餘華《活著》裡的徐福貴,生命裡難得的溫情都被死亡撕得粉碎,似乎有人活著,是被命運用來試煉人究竟可以承受多少苦難的。

我們來到世間,經歷風雨與波折,在最難的時候,要靠信念支撐活下去。信念無非兩種,或者是愛,或者是恨。過去,支撐江秋蓮活著的是對女兒江歌的愛,如今支撐她的是對陳世峰、劉鑫的恨。

澎湃新聞報道,有志願者建議江媽媽站起來,走出陰影,投身慈善事業,用愛進行自我救贖,江媽媽拒絕了。

這是個人選擇問題,我們無法站在任何高度進行評判和綁架。畢竟以這樣的方式失去親人,是旁人永遠無法感同身受的痛。

愛能讓人堅強,恨也可以讓人強大,只是恨的姿態不那麼好看。但在如此巨大的痛苦中,我們恐怕也很難再強求姿態問題。

是枝裕和的電影《步履不停》,也講到了這種仇恨。

老夫妻最優秀的大兒子隼平為救落水男孩而死。被救男孩被要求每年來看望老夫妻,共享他們的痛苦。

艾小羊:請允許江歌媽媽有一個活下去的寄託

場面難免尷尬,二兒子不解,母親說:如果沒有人可以恨,我會感覺更難過。所以一年一次,我也要讓他覺得難過。

“你真殘忍”

“我想這很正常,當你做父母的時候,你就知道。”

艾小羊:請允許江歌媽媽有一個活下去的寄託

是的,當你做了父母,就會知道。

著名編劇廖一梅在《像我這樣笨拙的生活》裡說,她曾努力在世界和自己之間建構一道屏障,兒子的到來,“引來滔天洪水顛覆我的人生”。

如果你做了父母,你人生最大的軟肋就是孩子。對於江歌媽媽來說,恨是她目前唯一的救命稻草,只有恨,能讓她咬緊牙關活下去。

站起來或者重新開始,對她來說都太早了。

她或許也知道一輩子活在恨裡,比死更痛苦。但目前,她別無選擇。她要先活下去,再考慮怎樣去活。

同情、支持她的人,很快會回到自己的生活中,正如這篇文章,也可能是我最後一次談江歌案。

艾小羊:請允許江歌媽媽有一個活下去的寄託

喧囂過後,或者兩三年,最多四五年,江媽媽的同行者會越來越少。當仇恨最終成為她一個人的事,或許江秋蓮會回頭想起那個有經驗的心理關懷志願者的建議:用愛撫慰心口那個永遠抹不去的傷口。

但真的不是現在。現在,讓我們寬容她的恨、她的失態、她的不好看。畢竟,她要先有力量活下去,才有機會慢慢明白,活著本身,就是忍受。

正如作家餘華說:“活著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更不是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最後,再囉嗦一次案情。

在澎湃新聞的深度報道中,我注意到幾個特別讓人痛心,之前很少披露的細節。

  • 劉鑫發現陳世峰有暴力傾向,連夜出逃。在她打工的老闆李虹(化名)家住了一晚,後來又去打工的同事小宋家住。李虹提醒小宋“幫人要有個限度“

    ,並且沒讓劉鑫繼續在她店裡打工。

  • 劉鑫拉江歌一起,幫她找陳世峰要手機。為了保護劉鑫,江歌跟陳世峰吵了一架。李虹勸氣頭上的江歌,態度別太強硬,說話別太大聲,別讓陳世峰恨你。

  • 事發當天,劉鑫讓一起打工的同事假扮她男朋友,出來跟陳世峰見面。

  • 澎湃記者採訪陳世峰的律師中島先生,問陳世峰就那麼喜歡劉鑫嗎,中島說我不這麼認為。陳世峰家境不好,與劉鑫同居,兩人分攤房租,他最後見劉鑫的那次,已經準備跟新女友同居。

在這樁並不複雜的情殺案中,很難再還原是哪一個點,最終引爆了仇恨與絕望。

艾小羊:請允許江歌媽媽有一個活下去的寄託

除了偶然因素,陳世峰敏感、脆弱、自卑的極端性格;劉鑫凡事依賴他人、缺乏溝通能力的懦弱性格;江歌幫助朋友缺乏安全邊界意識的豪爽性格,似乎都是讓尋常的情侶分手一步步走向致命悲劇的誘因。

在陳世峰糾纏不休,明顯暴露出偏執型人格的時候,劉鑫甚至還用假男友去激怒對方。讓我們在偶然的悲劇中,似乎看到了必然的成分:不斷被激化的矛盾,最終總有一個受害者。

逝者長眠,無意冒犯。

活著的人,學一點心理學知識,相信人性的善,更要學會揣摩人性的惡,有技巧地溝通,有擔當地拒絕,不會害人,可以救命。

小羊說:

信念無非兩種,或者是愛,或者是恨。

關於本文

作者:艾小羊。複雜人生的解局人,品質生活的上癮者,專治各種不高興。代表作:《我不過無比正確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