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夜潜行者」美国陆军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

「暗夜潜行者」美国陆军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

美国陆军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SOAR)是美国陆军特种作战部队中唯一的航空部队,绰号“蝰蛇”,代号“黑夜潜行者”,主要负责对三角洲部队和其他特种部队提供直升机运输支援和直升机攻击支援。

「暗夜潜行者」美国陆军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

「暗夜潜行者」美国陆军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

「暗夜潜行者」美国陆军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

美军第160航空作战团前身是1977年编成的第159航空营D连,是以支援夜间特种作战为目的而创建的直升机支援部队,1981年改编为“第160航空营”,部署到美国肯塔基州坎贝尔堡陆军基地。后来部队的规模逐渐扩大,发展成团的规模,到1990年5月,更名为“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由司令部和航空训练中队(坎贝尔堡),第1营(坎贝尔堡),第2营(坎贝尔堡),第3营D中队(波多黎各),第4营(韩国大邱)等组成,其总兵力约为1200人。

「暗夜潜行者」美国陆军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

「暗夜潜行者」美国陆军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

「暗夜潜行者」美国陆军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

「暗夜潜行者」美国陆军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

「暗夜潜行者」美国陆军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

「暗夜潜行者」美国陆军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

美国陆军第160特战航空团的任务特性,与美国空军特战联队有着显奢不同,并不担任攻击或电战任务;相对的,第160特战航空团的主要任务,为突破直升机操作空域限制,切入夜暗天空,达成隐密渗透的特战输运任务。其飞行要求为低空高速的灵敏度;低空是为避开敌人防空雷达的侦测,于敌人无预警状态下将特战部队运送至目标区,并于执行任务后撤出特战人员;高速及灵敏性则是在战斗状态下,规避敌人地面防空炮火的追击。为达成上述任务目标,暗夜是最好的天然掩护,因此特别着重夜暗飞行的第160特战航空团,习惯被称为“暗夜潜行者”(Night Stalkers)。除了主要夜暗秘密渗透任务外,只要状况需要,他们也必须在白昼出动;随时待命的任务特性,自然形成其精神标语:“暗夜潜行 永不止息”(Night Stalkers Never Quit)。

回顾美国特战部队的历史,其变革可追溯自伊朗人质营救行动的失败。当时美国叁军各自有其特战部队组织,虽各自具备战术机动能力,但多少在其他军种的运用特性上仍稍嫌不足。

「暗夜潜行者」美国陆军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

「暗夜潜行者」美国陆军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

「暗夜潜行者」美国陆军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

在联合特战司令部成立之前,美国唯一获得政府授权,能执行秘密任务的机构只有中央情报局(CIA)而已,然而机执行海外地区的秘密行动,通常需要军方协助,但军方支援在技术层次上仍属非法;为顺利达成机动要求而规避法律限制,中情局发起称为“海狮”(Seaspray)的最高机密计划,表面上由中情局采购数架改良型定翼机执行机动运输,但真正执行机动运输任务的,是陆军航空联队的休斯500MD型直升机。500MD机体虽仍为越战时期OH-6轻型观测直升机,但为执行秘密任务已大幅修改,并成为尔后美国特战部队运用直升机衍改的典范雏型。为顺利支援“海狮”行动,500MD型直升机几乎作了全面的修改,加装夜视装备使500MD直升机可在完全夜暗状况下飞行,而最高速率可达225km/h(140mile/h)以上;另为运输人员,特殊修改的着陆滑撬上一次可载运9名特战人员,这对此种小型直升机而言,诚属相当难得的运载性能。更甚者,500MD在主旋翼部份装设了特殊机构,使能执行静音飞行,真正达成隐密渗透的目的。

海狮计划开始后不久,第160特遣部队随即成立。其目的除支援中情局的秘密行动外,更顺理成章地担任陆军叁角洲特战部队的特战渗透工具。由于初期任务泰半于夜间实施,“暗夜潜行者”的名号不迳而走。

第160特遣部队的成立,除中情局“海狮”计划的需求外,其实部份也源自于美国陆军对特战任务的需求。第160特遣部队成立前,美国陆军为执行特战部队渗透运输任务,原由第101空降师第158航空营担任,其操作机型多为CH-47 契努克(Chinook)或UH-1H 休伊式等型运输直升机;为满足特战行动更具“侵略性”的任务特性,除机种装备亟待更新外,规模也必须加以扩充。在加入MH-47、MH-60及AH/MH-6J等适应特战任务需求的机型中队后,第158航空营即更名为第160特遣队。

「暗夜潜行者」美国陆军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

「暗夜潜行者」美国陆军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

「暗夜潜行者」美国陆军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

「暗夜潜行者」美国陆军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

「暗夜潜行者」美国陆军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

「暗夜潜行者」美国陆军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

为达成特战任务要求,第160特遣队的主要任务及训练方向有两大重点,其一为夜暗飞行,其二则为飞行机组人员的特战能力训练。对素质较高的飞行人员而言,特战训练虽然艰困,但并非难事,通常在准则与技巧训练后,飞行机组人员即能配合专责特战部队的任务执行(毕竟地面战斗本非飞行人员的主要任务);真正困难的,是要让飞行员适应完全夜暗的飞行状况。由于特战任务特殊,渗透任务通常需在恶劣天候(夜暗及天候不佳状况)、困难地形下小规模的执行,于避免敌人侦知状况下,达成渗透突袭的任务。因此,夜暗低飞、地形障碍及独立无援的执行任务,就成为第160特遣队飞行员的主要训练要求。

于夜暗困难地形上低空飞行,听似容易,但诚如一位飞官所言:“当天候、地形都成为威胁因素时,你需要的是如外科医生的手、疯子的勇气和公牛般的种。”或许是飞行员天生冒险进取的特质,当第160特遣队成立后,立刻成为美国军方直升机飞行部队的“麦加”圣地,许多在陆军直升机部队担任一般运输及飞行训练任务的飞行员,都迫不及待的申请加入第160特遣队,以挑战自己的飞行技能;更甚者,空、海军及海军陆战队的直升机部队,亦有许多人自愿加入第160特战直升机航空部队。

最初选进第160特遣队的飞行员,被指派到称为“惨绿排”(Green's Platoon)的训练课程,进行特战飞行训练。在惨绿排的训练中,飞行员须将原先的飞行习惯完全抛除,学习新的特战夜间飞行训练,在夜暗、低空甚至高速下飞行。当时的夜视装备视界狭窄,且容易造成视觉差异,而这在低空高速飞行于困难地形时,是相当危险的。视觉上几度的差异,就可能便直升机缠上高压电缆或冲撞山壁,造成机毁人亡的悲剧。事实上,惨绿排飞行训练课程的高损耗率,曾使得美国国防部一度想终止第160特遣队的编成。

「暗夜潜行者」美国陆军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

「暗夜潜行者」美国陆军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

「暗夜潜行者」美国陆军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

「暗夜潜行者」美国陆军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

「暗夜潜行者」美国陆军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

「暗夜潜行者」美国陆军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

「暗夜潜行者」美国陆军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

1983年是第160特遣队最艰苦的一年,由于使用夜视装备执行异于平常的飞行方式,曾有一次于密西根湖上的飞行训练,因夜暗大雾、视线不清,造成撞山而1次折损5名飞行员的惨剧。1983年1 年当中,夜暗潜行者即因训练意外事件而折损17名人员,这在平时训练上是使军方相当“不舒服”的耗损率。

然而事实证明,惨绿排的训练,有助于提升美国军方直升机部队的全天候飞行能力。虽然戴用现代夜视装备的夜间飞行仍具高度危险性,但夜视装备根据实际运用的经验不断改良,及飞行员的配合适应等,使夜暗飞行的安全性提高不少,更重要的,由于惨绿排训练的经验传承,使美军现代直升机部队都已具备全天候飞行能力,另因低空高速相当于特技飞行的训练要求,使第160特遣队成为一支技术优异、勇气十足的飞行部队,更突破以往被视为不可能的现代直升机飞行空域。

惨绿排训练6个月,当所有飞行员对几近特技危险飞行的方式习以为常后,还须进行额外的陆地特战训练,使其能配合地面特战部队作战;于地面战斗训练项目上,主要是防卫与脱逃求生训练为主。在降落敌区释出特战部队执行特定任务时,机组人员的任务即在直升机周边构成防御火网,阻绝敌人地面部队接近,如敌军持续迫近,显然将对直升机造成危害威胁时,飞行员即须登机发动直升机准备脱离战场,而其他机组人员则持续抵挡敌军迫近;如无法阻绝敌军迫近或直升机遭敌火损伤而无法升空,机组成员的任务即在破坏飞机(尤其是某些机密装备)后迅速脱逃、隐藏行踪,并等待救援。

第160航空团的飞行员都是骄傲自信的一群,这在特战部队中是正常的气氛。虽然是隶属陆军的正式航空部队,但其执行的任务却以隐密与机密性居多,尤其在平时的运用上,因机密任务的特性,而使其危险性较一般飞行部队高出许多。

“藉夜暗掩护,不被侦知的打击目标”,是第160特战航空团的主要任务设计目标;根据联合特战司令部的规划,第160特战航空团的主要运用方式,仅能从夜暗高速低飞的训练方式看出端倪,至于其执行任务的种类与性质,则必然予以否认(Deniability)。因此除了战术运用外,对他人而言也许是障碍的夜暗,对第160特战航空团的飞行员而言,却是最佳的天然掩护。

除机密任务外,第160特战航空团另一项主要任务,为反恐怖活动的人质营救行动,必须支援各军种特战部队人质营救行动的空中机动需求,无论地面房舍、移动车辆、海上船舰甚至空中飞行器等,第160特战航空团的飞行员必须将直升机迅速飞到目标正上空,并保持与目标一致的移动速度(这对高速移动目标而言,是一项高难度的飞行特技),攀附在直升机旁的特战突击队员,即利用绳索快速垂降至目标进行突击;突击行动发起后,直升机还须保持机动,提供突击部队可能需要的火力协助或人员撤出需求。

「暗夜潜行者」美国陆军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

「暗夜潜行者」美国陆军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

「暗夜潜行者」美国陆军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

「暗夜潜行者」美国陆军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

「暗夜潜行者」美国陆军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

「暗夜潜行者」美国陆军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

「暗夜潜行者」美国陆军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

因创始初期源自于第101空降师,因此第160特战航空团的队员都习惯将肯塔基州坎贝尔堡(Fort Campbell)称为基地。事实上,当1980年代未期,支援中情局“海沫”计画的第160特遣队扩编成正式陆军航空部队,并改称第160特战航空群时,大部分的人员及飞机仍驻扎在坎贝尔堡内的机场,主要任务虽仍以敌后秘密渗透运输为主,但为因应时势需要而持续扩展。1990年7月起,美国特战司令部开始运作时,为统一叁军特战部队渗透运输及空中密接支援等需求,第160特战航空群进一步扩编至团级规模,并正式更名为现在的第160特战航空团。根据官方发布的资料,第160特战航空团的总人数约有1500名官兵,组织编装如下:

主要载具装备

第1营(1/160) 为该团的“黑暗”部队,专门负责支援各军种特战部队如:陆军叁角洲、海军海豹、国家安全局(NSA,NationalSecurity Agency)、国防情报局(DIA, Defense lntelligence Agency)等单位的特战或秘密行动。第1营配备30架MH-60 ,MH-6/AH-6 各8架,皆驻扎于坎贝尔堡内。

第2营(2/160) 为该团的“灰色”预备部队,支援第160特战航空团各种相关秘密特战行动或公开的军事行动。第2营亦驻扎于坎贝尔堡,配备30架MH-47重型运输直升机。

第3营(3/160) 驻扎于乔治亚州沙瓦那(Savannah)陆航基地内,为该团的“白色”公开部队,主要负责支援其他陆军部队对直升机运输机动的需求。因驻地关系,常与第75游骑兵团第1营配合协同作业。配属该营的机型为MH-60及MH-47各10架。

「暗夜潜行者」美国陆军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

「暗夜潜行者」美国陆军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

「暗夜潜行者」美国陆军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

「暗夜潜行者」美国陆军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

「暗夜潜行者」美国陆军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

第160特战航空团的精髓,除训练精良的飞行机组人员外,发挥其部队战力的凭藉,则围绕在配赋的MH-47E、MH-60K及AH-6/MH-6 “小鸟”(Little Bird)等3种特战直升机。

根据原制造厂商波音公司的衍生型号,MH-47E实际上是由一般CH-M47D军用运输直升机,依据特战需求特别修改而成。为能达成全天候、全地域、敌境内长程秘密运输任务,其性能要求为先进的航电系统、长程长期的机件运作可靠度;此性能要求看似简要,但在实际执行上,却须相当高的技术层次方能达成。

MH-47E机上装设的整合航电系统,能结合卫星与任何其它美军联通网路,执行全球通讯与定位导航。尤其难得的是整合航电系统,已充份达成美军装备使用共通性的要求,其系统内的无线电通讯机、任务电脑及多功能显示器等重要组件,可与另一机型MH-60K 的系统组件完全互换使用;除维护性能及战术运用性能提升外,在正常使用状况下,可直接藉无线电通讯网路建立情报交联,增加成功达成任务的机率。

至于机件运作可靠度方面,规格要求为全系统6小时以上、超过556km(300nm)的连续操作能力,这在大量运用电子系统的现代装备上尤其显得重要,而高达90%以上的任务妥善备便率,使MH-47E无需其他整补系统的支援,即能深入敌境并独立执行任务。

相对于MH-47E担负长程特战运输任务,MH-60K铺路鹰式(Pave Hawk)直升玑,则担负中、短程战术运输任务。除运输酬载能量与航程较MH-47E小外,其他设计性能则约略与MH-47E相当。

第160特战航空团所用机型中,最多才多艺者,则非MH-6/AH-6J特战直升机莫属。MH/AH-6J 的机体设计,虽为1960年代中期美国陆军OH-6A小马式(Cayuse)观测直升机的老旧设计,但航电、动力等重要系统,皆根据麦道公司(McDonnell Douglas)MD530F型通用直升机大幅修改而成。

MH-6J为侦搜/人员携载型,通常一次搭载2名特战人员,能全天候、全地域的执行小组秘密渗透任务。AH-6J则为攻击型,机体虽小,但可携挂各式各样对地或对空武器;对空武器通常可挂载4枚针刺(Stinger)飞弹;对地攻击时,除可装挂4枚地狱火(Hellfire)反装甲飞弹执行反装甲任务外,另可挂载火箭或机炮英舱,执行一般地面密接支援任务。

MH/AH-6J 两型直升机上,都装设了先进的前视红外线(FLIR,Forward Looking lnfraRed)及精准导航系统,能在夜间几近零视度的状况下,精准抵达目标执行渗透、人员撤退或攻击任务。长程部署时,MH/AH-6J都可使用美军现役C-130、C-141或C- 5A等型运输机来执行空运,抵达机场后5分钟内即可备便起飞,为现代快速武力部署的最佳典范。

如前指挥官福熙上校(Joseph Fucci)所言:“特战行动即意味着特殊任务、人员、训练与装备的组合”,“小鸟正是为我们特殊设计的机型,而它也从来没有让我们失望过。”

MH-47E可在机身后部两侧大型窗口处加装12.7mm 机枪以供自卫。 自1983年开始,MH/AH-6J 即活跃在美军各次相关战役中。1983年入侵格林纳达战役,MH/AH-6J 即是首先出现在战场上的直升机种;1987年波斯湾两伊发动举世震惊的油轮战争时,也是由MH/AH-6J首先出现在波斯湾上空,对伊朗的布雷船及巡逻艇实施精准攻击;1989年“正义入侵行动”(Just Cause)逐出巴拿马强人诺瑞加(Manuel Noriega)的特战行动;海湾战争期间及至最近索马利亚、海地的美军特战行动中,MH/AH-6J 无役不予,全力支援特战部队执行任务。

「暗夜潜行者」美国陆军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

「暗夜潜行者」美国陆军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

「暗夜潜行者」美国陆军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

「暗夜潜行者」美国陆军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

「暗夜潜行者」美国陆军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

自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开始,美军随即展开“沙漠之盾”行动(Desert Shield)的积极防御及增补集结。当时部署在波斯湾地区的现有地面兵力,仅为第5航空特战群的绿扁帽部队及第160特战航空团第3营;为避免伊拉克部队持续进犯沙乌地阿拉伯,第160特战航空团第3营的直升机群,载运着绿扁帽部队忙碌且紧张的在沙、科边境布雷,并沿着沙国防御线甚至深入伊拉克境内侦察伊军的行动与部署。

伊军自侵占科威特后,并未占着战略先机而进一步阻绝美军(及联合国部队)的增援行动,使联军得以利用数个月的时间从容增补与部署。到1991年 1月16日联军开始发动“沙漠风暴”行动(DesertStorm)的空袭时,第160特战航空团已从事侦搜、运补等防御性任务多时,且早已磨拳擦掌、跃跃欲试的准备参加正式战斗。

根据未经证实的消息,联军总指挥官史瓦兹科夫(Norman Schwarzkopf)中将,或许是想要恢复美国传统兵力自越战后低迷的士气,或是有鉴于近代美军特战部队运用泰半不顺的状况,并未考量运用早已积蓄多时的特战部队战力;幸赖USSOCOM指挥官史丁纳(Carl Stiner)准将的力荐,才于沙漠风暴行动中为特战部队争取到表现机会,由第160特战航空团配合第75游骑兵团,深入伊拉克西部地域执行搜索与摧毁任务。

「暗夜潜行者」美国陆军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

「暗夜潜行者」美国陆军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

「暗夜潜行者」美国陆军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

「暗夜潜行者」美国陆军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

「暗夜潜行者」美国陆军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

「暗夜潜行者」美国陆军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

「暗夜潜行者」美国陆军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

为配合沙漠风暴整体作战行动,第160特战航空团于沙漠中精研隐密渗透战术。而这次作战除夜间渗透外,白昼的正式战斗也势将难以避免。因此如何在砂尘环境中实施高速低空飞行,以规避伊军地面防空火网的截击,就成为沙漠风暴行动前反覆训练的重点。

一般直升机低飞的高度约为91.5m(300ft)左右,但在伊军配置有先进俄制防空武器的威胁下,第160特战航空团的飞行员们不断把飞行高度降低,日复一日的勤练,从白昼到夜暗;当沙漠风暴行动正式展开前,第160特战航空团各种机型的驾驶员,都已能如施行外科手术般精确的实施离地7.6m(25ft)超低空高速飞行。

众所皆知,海湾战争实际上可说是美军试验各型新式精准打击武器的试验场。空袭作战开始前,美军还相当顾忌伊军的防空武力,先制攻击行动都是以伊军的雷达指挥控制系统为主要攻击目标。空军的行动成果虽然辉煌,但许多伊军机动防空系统,则有赖第160特战航空团的战斗搜索与摧毁能力。

为搜索与摧毁布置于战区前缘后方广大地域的伊军机动防空系统,第160特战航空团机群沿着已遭联军摧毁的伊军前线防空缺口进入,机动搜寻伊军独立目标并加以摧毁。AH-6J虽小,但精准强悍的攻击火力,再一次受到实战验证;而MH-60的长程飞行能力,搭载着地面特战人员,伴随着AH/ MH-6J的进袭,也证实为相当成功的战术。在此战术下,MH-60所搭载的特战人员,除验证战果外,还担负保护第160航空团飞机的任务。

除了空中机动打击任务外,第160特战航空团还负责地面敌情侦搜与友军部队机动输运任务。沙漠风暴空袭行动执行后不久,伊军重装部队开始沿着连接伊科边境的8号公路撤退;第160特战航空团的MH-60载着能操阿拉伯语的第5空降特战群,于前进观测位置即时侦察伊军动向。此侦察行动奠立随后地面战斗的顺利执行。地面战斗开始时,各主要伊军部队无论撤退或掩护部队,都受到联军陆、空无情的追击而损失惨重。

「暗夜潜行者」美国陆军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

实话说有多少朋友第一次认识这只部队是通过看电影《黑鹰坠落》呢?

「暗夜潜行者」美国陆军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

1993年8月24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国防部长亚斯平及参谋首长联席会议主席鲍威尔将军,联名批准联合国和平部队指挥官郝戚的申请,对艾迪德及其部队展开战术行动,此处“战术”的意义,即意味着特战突击行动。在战术突击命令批准前,美军即已展开相关特战行动的部署,任务编组主力为400多名第75游骑兵团绿扁帽部队、一些三角洲特战部队及第160特战航空团,任务只有一个一一猎捕或格杀艾迪德。

以总数超过600名的精锐特战部队,来对付一个第叁世界国家的军事领袖,看似简单,实际上却是危机重重。特战部队的特色在隐密两字,大规模的兵力运用却掩灭了特战部队的特色;特战部队为求隐密机动,故皆为轻装部队,在遭遇传统地面部队的伏击时即相当脆弱。同样的,第160特战航空团的各型直升玑,在夜暗中或可如鬼魅般的神出鬼没,但在非洲烈阳灼烧的白昼里,则宛如一只只大笨鹅,随便1发准确的狙击枪弹就可能将其击落。

虽然猎捕行动进行得相当认真,特战特遣队也多次在夜间进行渗透突击,但美国情报单位显然低估了艾迪德的实力;搜捕行动持续进行数周之久,但只能摧毁一些艾迪德的周边部队,对核心领导阶层的搜捕则始终沾不上边;猎捕艾迪德的行动可能将面临失败命运。

「暗夜潜行者」美国陆军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

「暗夜潜行者」美国陆军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

「暗夜潜行者」美国陆军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

「暗夜潜行者」美国陆军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