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高新区:航空“展翼”搏击长天

瑶湖机场建成并启动运营,取得了A1级通用机场许可证;C919大飞机成功转场试飞,瑶湖机场成为中国商飞大飞机试飞基地之一;全国唯一一家省局共建的适航审定中心在高新区运营;中国商飞ARJ21飞机完工交付中心项目奠基,中航工业洪都公司整体搬至航空城,众多相关配套企业落户……一股蓬勃的力量正在南昌高新区集聚。

追逐“航空梦”,南昌高新区软硬件条件逐步完善,正推动航空产业资源不断集中,航空产业星星之火正快速形成“燎原”之势。不远的将来,一架架通用飞机将由此起飞,展开若垂天之云的羽翼,搏击广袤的天空。

修“硬功” 航空新城正在崛起

南昌是新中国第一架飞机的诞生地。2017年1月,南昌入选全国首批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南昌高新区作为南昌航空产业的主战场,如何借势“起飞”?机遇与挑战并肩,光荣与梦想同行。

在全国航空产业你追我赶的发展态势中,南昌高新区抢抓承接C919大飞机重大机遇,依托中航工业洪都整体搬迁契机,高起点规划建设了航空城,将打造“一中心、五基地”。“一中心”即国内重要的航空研发制造中心;“五基地”即国产民机创新示范基地、航空产业军民融合示范基地、飞行器维修交易基地、通航运营管理服务基地、航空人才综合培训基地,力争2035年建成实力雄厚、具备全球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航空科创中心。

日前,记者来到南昌航空城,一座座高大巍峨的厂房拔地而起,洪都北区、南区、瑶湖机场、住宅区、生活配套区等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国内首款进入量产阶段的小型涡轮式航空发动机生产项目等十多个新落户项目正在火热建设中;航空工业洪都公司大部件厂里,生产有序进行,C919首架机前机身段和中后机身段在这里制造;2019南昌飞行大会将在此举行,为群众和航空爱好者带来一场航空视觉盛会……

南昌东郊,瑶湖之畔,谁曾想到在这一片水塘滩地上,一座现代化航空产业新城即将崛起。目前,航空城按功能分区分为6个片区:包括12平方公里的航空产业区、5平方公里的机场试飞区、10平方公里的军民融合产业区、5平方公里的综合配套区、12平方公里的航空特色小镇和6平方公里的滨湖生态区。

机场跑道的等级决定着一个机场飞行区的等级。对南昌航空城来说,瑶湖机场的建设等级,决定了航空城的档次。其建设速度,见证南昌高新区发展航空产业的决心。

2018年8月16日上午10时,一架L15新高教(高级教练机)从南昌青云谱机场起飞 ……5分钟后,转场飞机成功在南昌航空城瑶湖机场降落,自此,中国最大的通航机场——瑶湖机场投入使用。

2015年12月9日,瑶湖机场获省发改委核准筹建,短短两年多时间机场建成并启用,这里面凝聚了无数南昌航空人的心血和汗水。建设过程中一项项数据被刷新,短短50天内,完成了300余万立方米的填砂任务;220天,完成了原本需要两年才能完成的机场填方以及机场跑道、滑行道、联络道等场道工程建设任务,创造了令人惊叹的“江西速度”。

瑶湖机场,不单是航空工业洪都公司科研生产的试飞场所,更是南昌发展航空产业的核心支点。

瑶湖机场是参照Ⅲ级建设的民航4D永备机场,主跑道长度3600米(远期延伸至4000米)、宽60米,除主跑道之外,还包括1条与跑道等长、宽23米的平行滑行道,5条垂直联络道,可满足C919及后续宽体机型的科研和试飞要求,为南昌争取国产大飞机总装线、试飞基地落户奠定了基础,也为我省打造“航空强省”、起飞“航空梦”增添了有力新引擎。

“瑶湖机场在短时间内高标准建成投入使用,把不可能的事变成了可能,感动了中国商飞。于是,今年,瑶湖机场确定作为中国商飞C919的重要试飞基地之一,同时把ARJ21飞机的完工交付中心落户南昌航空城。”南昌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如今,走进南昌航空城,一座集航空产业产品研发与制造、国际业务转包、通用航空运营与服务、航空教育、博览、旅游、文化、运动娱乐为一体的航空产业新城初具雏形。

练“内功” 航空产业蓄势起飞

如果说区位条件、基础设施是外在“硬功”的体现,那么适宜航空产业发展的独特环境和优惠政策,则是南昌高新区吸纳航空企业的“内功”。

2018年5月22日,随着一阵阵发动机澎湃的轰鸣声,国内首架民企自主知识产权通用飞机GA20,缓缓从南昌航空城冠一通飞的总装厂房驶出,在众人翘首期待中顺利总装下线,并完成滑跑演示。

“我们考察了全国近20多个通航产业园,从产业政策、氛围、服务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南昌高新区优势比较明显,有瑶湖机场,有3600米的跑道,有航空院校,有一定的人才基础,给企业持续发展带来了源动力,是发展航空产业的不二之选。”冠一通飞董事长朱颂华说。

2015年,冠一通飞GA20飞机启动研发设计,2017年4月落户南昌高新区,2018年,在这里实现制造、下线、首飞,目前正在进行各项试飞任务,已签下100架意向订单,预计明年取得中国民航局型号合格证,开启“中国智造、全球飞行”探索之路。

练好“内功”,引得凤凰来。近年来,南昌高新区抢抓“军民融合”发展机遇,不断细化目标体系、出台产业政策、搭建产业平台、落实产业资金、转换招商方式、培育航空文化,全力助推航空产业发展。

为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江西“航空梦”总体要求,南昌高新区围绕“十大平台”“十大工程”建设,坚持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不断加快军民融合和外引内联,着力打造以南昌航空城为核心的航空产业生态链,提升航空产业研发、制造、服务、保障等全产业链发展水平,迅速成为国内外航空企业投资的热土。

为加快航空产业发展,加速航空产业平台建设,南昌高新区聚焦航空科创城建设,重点布局“十大平台”,目前,已落户平台8个,分别是江西适航审定中心服务平台、航空产业投资服务平台、低空空域管理和服务平台、航空军民融合产业服务平台、航空应急救援平台、通用航空空中旅游服务平台、航空技术研发制造平台、飞行器交易及展览平台。

同时,全力展开“十大工程”,即洪都整体搬迁工程、瑶湖机场建设工程、航空城基础设施配套工程、航空军民融合配套标准厂房工程、北航通航产业研究院工程、中国商飞江西生产试飞中心工程、南昌航空科创城工程、大飞机复材研制及生产工程、飞行器交易中心工程、航空文化建设工程。

抓创新,聚人才,南昌高新区路径清晰。依托航空工业602所昌飞、洪都,以及北航江西研究院、南昌航空大学等科研人才力量,借助航天科技集团科研团队力量,进一步提升航空产业科技研发能力,不断做大航空产业。为留住人才,积极招才引智,实施了“瑶湖英才”计划,出台了具有高新特色的“1+5+X”人才政策体系。

构建良好环境,迎来大发展。目前,南昌高新区已形成以大飞机制造研发为主要支撑,以整机和发动机等核心零部件为一体、以航空航天科研和公共服务等配套为补充的航空产业基地格局,向中部一流航空城阔步挺进,航空产业蓄势起飞。

勇争先 描绘“航空追梦”壮美蓝图

2016年,江西提出,全力做大做强航空产业,加快实现江西“航空梦”,从此,江西掀开了航空产业“逐梦”篇章。

南昌高新区“逐梦”之行,始终走在前列。南昌瑶湖机场以“不可思议”的速度,仅用220天就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了建设并顺利通过校飞,迎来C919大飞机转场试飞;中国民航江西航空器适航审定中心在高新区揭牌,获得中部地区唯一的适航审定资质,航空中心地位进一步提升,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彰显;北航江西研究院揭牌成立,依托这个科技创新平台、高端人才培养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南昌高新区航空产业发展获得强大的智力与人才支撑。

随着一个个航空产业项目和企业落户,江西“航空梦”已展开羽翼,乘势而飞。“航空产业大起来、航空研发强起来、江西飞机飞起来、航空小镇兴起来、航空市场旺起来”的梦想口号,已在南昌高新区这片286平方公里的热土上深入人心。

未来展望可期,南昌高新区描绘了一幅“航空追梦”的壮美蓝图。南昌高新区将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在加快实现江西“航空梦”的征程中作示范、勇争先。

围绕“航空产业大起来”,南昌高新区将大力推进南昌航空城建设,引进培育一大批航空企业集聚发展,重点推进中国商飞江西生产试飞中心、中发天信航空发动机生产科研基地、南昌航空科创城标准厂房等重大项目建设,力争明年年底完工交付首架ARJ21飞机。同时,加快推进CR929中后机身复材项目,积极承接CR929宽体客机中后机身部件总装及交付。

围绕“航空研发强起来”,加快江西北航研究院、江西先进复材中心建设,打造江西航空技术研究院,为教练机、通航飞机、无人机、高端航空复材领域攻克技术壁垒提供强有力的科研力量。实施更加开放、更具竞争力的航空人才政策,对通用航空领域急需的制造、飞行、空管、维修、返营等高端和紧缺人才开辟“绿色通道”。支持省内大专院校和职业学校开设通用航空类专业,鼓励国内外航校在江西设立分院、分校,鼓励社会资本投资通用航空培训机构。

围绕“江西飞机飞起来”,深化与航空工业洪都等企业战略合作,充分发挥瑶湖机场在推动整机发展能力方面的引领作用。推动国产ARJ21、C919飞机在瑶湖机场成常态化试飞,推动更多飞机整机制造项目落户航空城。

围绕“航空之城兴起来”,发挥南昌航空城研发制造优势,推动航空产业发展与完善城市配套等深度融合,着力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特色航空城。

围绕“航空市场旺起来”,大力推进“华夏九州”“江西快线”等通航企业发展。以“初教6”飞机成为全国首款军转民飞机契机,大力培育通航消费市场,推动“通航+旅游”“通航+运动”等通航服务新业态蓬勃发展。

目前,南昌航空城已落户项目40个,在谈重点项目30多个。其中,整机制造企业7家、航空运营企业4家、通航飞行服务企业4家、无人机制造企业4家、航空发动机制造企业1家、航空新材料制造企业3家、航空科研机构2家、航空产品配套制造企业10家,集聚效应加速凸显,南昌高新区航空产业竞争力和承载能力不断增强。

致力实现江西“航空梦”,南昌高新区正努力在“飞”。

(南昌日报记者 张代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