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礎想考注會應該怎麼入手

想要在財會領域更好的立足,考個注會意義重大。作為財會界覆蓋面最廣的考試,每年都吸引著非常多的考生報名,其中不乏零基礎考生。但是接觸過注會的考生都體會過其複雜的知識體系。連看懂教材都是一件難事,那麼面對難度如此大的考試,零基礎的考生應該怎麼做呢?

零基礎想考注會應該怎麼入手

一、零基礎備考應從會計基礎入手

眾所周知,註冊會計師考試分為專業階段和綜合階段,五年內通過專業階段全科考試的考生可以報名參加綜合階段考試。專業階段考試有六個科目:會計、審計、稅法、財務成本管理、經濟法、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其中會計作為基礎性課程,難度也非常大,零基礎考生優先學好會計這門課意義重大。且會計和審計、稅法、財務成本管理聯繫都不小。

二、搭配好首次報考的科目

關於科目搭配,零基礎考生首選會計這是有得無失的做法。具體報考幾科主要是根據自身備考時間、基礎情況決定,備考時間足夠充足可以選擇3-6科,向在職考生這種備考時間不多的建議首次報考2-3科。具體搭配建議如下:

1、報考一門:會計。只報考一門建議從會計開始,從此開始注會的學習旅程,注意打好基礎,不要只為了60分通過,考慮到會計的重要意義,學習不好同樣會影響到注會整體的學習。

2、報考兩門:會計+稅法/財管。稅法的所得稅學習對於會計的學習很重要;而會計的學習對財管的學習也很重要。不過財管和稅法相比,稅法更合適一些;另外有人建議“會計+審計”的報考,這裡不做重點推薦,因為審計學習需要會計基礎,而審計學習週期長很多,所以無形中這個組合時間學習會更長,報考應慎重。

3、報考三門:會計+稅法+財管。會計和稅法的學習可以明顯促進財管,所以財管不宜單獨報考,要注意知識體系的內部聯繫。財管的學習上位於會計之後,學習週期不是很長。

4、報考四門:會計+稅法+財管+風險管理。主要考慮的是難度問題,而且也是學習時機的問題。因為風險管理適合在財管之後學習,學習順序上與稅法可以並列,位於會計和財管之後,總體上不是太影響注會的整體安排。

5、報考五門:會計+稅法+財管+風險管理+經濟法。經濟法的特點是適合考前三個月左右開始學習,所以增加經濟法並不會影響大局。學習安排上風險管理可以安排在經濟法之前,也可以並列學習。

三、合理安排計劃

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合理的計劃是第一步也是很重要的一步。在制定複習計劃時要根據個人的思維習慣、上班時間、家庭等因素合理制定,制定好計劃後,要嚴格執行,每天最少要拿出3個小時以上的時間進行學習。

注會考試對每個人來說都是有一定難度的,無論是有基礎還是零基礎都是需要非常刻苦學習,才能通過注會考試。只要你依然堅定目標,並持之於恆,相信都能有所收穫。

▎本文由立信CPA編輯團隊彙編,如需轉載請註明作者及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