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經注》里的晉祠

○晉水

△晉水出晉陽縣西懸甕山。

縣,故唐國也。《春秋左傳》稱,唐叔未生,其母邑姜夢帝謂己曰:餘名而子曰虞,將與之唐,屬之參。及生,名之曰虞。《呂氏春秋》曰:叔虞與成王居,王援桐葉為珪,以授之,曰:吾以此封汝。虞以告周公。周公請曰:天子封虞乎?王曰:餘戲耳。公曰:天子無戲言。時唐滅,乃封之於唐。縣有晉水,後改名為晉。故子夏敘《詩》稱此晉也,而謂之唐,儉而用禮,有堯之遺風也。

晉水,即晉祠泉水及南北二渠。今泉名難老泉,東流匯為湖,分南北二渠,北渠即智伯渠,今為晉源鎮一帶稻田荷塘所賴。有三晉名泉之譽[14]。

懸甕山,太原市晉祠西,《元和郡縣誌》晉陽縣條:“懸甕山,一名龍山”《嘉慶重修一統志》太原府條:“懸甕山,……山腹有巨石如甕,水出其中,亦曰汲甕山,又名結絀山。”嘉靖《太原縣誌》稱:“山腹有巨石如甕形,因以為名。宋仁宗時地震山坼,巨石摧毀,今無復甕形矣。

《晉書地道記》及《十三州志》並言,晉水出龍山,一名結絀山,在縣西北,非也。《山海經》曰:縣甕之山,晉水出焉。今在縣之西南。昔智伯遏晉水以灌晉陽,其川上溯,後人踵其遺蹟,蓄以為沼,沼西際山枕水,有唐叔虞祠。水側有涼堂。結飛樑於水上。左右雜樹交蔭,希見曦景。至有淫朋密友,羈遊宦子,莫不尋梁契集,用相娛慰,於晉川之中,最為勝處。

唐叔虞祠,即晉祠,位於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晉祠鎮,原名為晉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為紀念晉國開國諸侯唐叔虞(後被追封為晉王)及母后邑姜後而建。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皇家園林,為晉國宗祠。

飛樑,即晉祠魚沼飛樑。不過註文“枕山際水,有唐叔虞祠,水側有涼堂,結飛樑於水上”飛樑記載,但可惜的是酈道元所描述的北魏飛樑今已不存。今天我們所看到的晉祠魚沼飛樑系北宋熙寧年間(公元1068-1077年)所重建。古人以圓形為池,方形為沼,此方形池中多魚,所以取名魚沼。沼上架十字形板,橋沼內立34根約30釐米見方的小八角形石柱(系北朝遺物),柱頭卷殺,柱頂架斗拱與橫樑,承託的十字形橋面,就是飛樑(宋代遺構)。飛樑形制與構造之殊,偶見於古畫中,國內現存實物僅此一例[15]。梁思成先生稱:“此式石柱橋,在古畫中偶見,實物則僅此孤例,洵屬可貴。”

《水經注》裡的晉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