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筆記之清朝上篇·九

周更/兩篇

兩次鴉片戰爭的慘敗,使列強看穿了紙老虎的清王朝。

而在中國廣東,因為地理位置的原因,廣東人和西洋人接觸最早,受其影響也最多。當下層社會的民眾對政府普遍不滿並意欲反抗時,太平天國運動之亂事就造成了。

通史筆記之清朝上篇·九

洪秀全7歲入私塾,從13歲考到30多歲,還沒考上秀才。自視甚高的他經不住打擊發了一次高燒,據說還在夢中見到了上帝,燒糊塗了的洪秀全非說自己的是上帝的二兒子,耶穌的弟弟。要來人間斬邪惡、留正義。一氣之下拋開了孔孟之書,不再做一名儒生而改信了基督教的教義,索性把家裡的孔子牌位換成了上帝的牌位。雖然未曾讀過《聖經》,洪秀全卻開始逢人便宣傳他所理解的基督教教義,稱之為“拜上帝教”。

一想到自己這個上帝的二兒子連個秀才都考不上,他越想越毛,橫下一條心老子不考了,還考個毛,老子要造反。老洪決心造反之後,正式改名為洪秀全。

據學者潘旭瀾分析,洪先生改名是很費一番心思的,秀全拆開,是“禾(吾)乃人王”。回顧洪“天王”走過的這些路,簡括地說,進不了學,考不上秀才,是造反的決定性原因,造反是為了做人王。做了人王,不但可以實現“等我自己來開科取天下士”還能夠“手握乾坤殺伐權”,殺盡所痛恨、憎惡的人。當然不只是造反、報復,更重要的是佔有和享受:佔有一切, “世間萬寶歸我所有”。這些早期直言不諱的言志,在太平天國後期赤裸裸地揭露了洪天王走上“革命”道路的初衷。

1851年,洪“天王”金田村起義,朝廷準備派時任雲貴總督林則徐前去平亂。當時林則徐已重病在身,但依然星夜兼程,無奈病勢加重,最終死在了去平亂的半路上。林則徐在病重的時候,寫下了將生死置之度外的千古名句: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福禍避趨之。

金田起義後,洪秀全建號“太平天國”,自稱“天王”。值得一題的是,老洪這時候就已經有妃嬪36人了,他的後宮人數實在太多,這位天王記不得名字,每人進行編號,完全是數字化管理,沒有記載的那就更數不清了。

據史料《江南春夢庵隨筆》中記載,自從1853年,太平天國定都南京之後,洪秀全就開始在自己統治的疆域內蒐羅美女,直到1864年太平天國滅亡之後,洪秀全的後宮佳麗就多達2300多人,其中有24位王妃,愛娘、禧娘、秒娘和嬌女16個等級共計208人,以及剩下的奼女、元女7個等級960人,還有宮中的一些女官、女僕等1200人等等。

通史筆記之清朝上篇·九

太平軍攻佔了南京之後,若是全軍繼續北上,以當時的氣勢,拿下京城未必沒有可能。問題是洪秀全哪有如此的政治智慧,南京是六朝古都,文章錦繡地,溫柔富貴鄉。洪秀全一到那眼珠子都掉出來了,發燒時候夢見的天堂就在眼前,還管什麼北伐攻佔京師,我“天王”就住這兒了,立馬給我造一座與北京紫禁城大小相仿的“天王府”,打仗你們“東西南北王”去吧。

從此,住進了天王府的洪天王十一年沒有出過門,外面啥事兒也不管,只顧他數字化管理的後宮了。在天王府內串個門,也是個64人抬的大轎。

太平天國上上下下的心態就是爆發戶、土皇帝!

我做不到盡善盡美,接受您寶貴意見後或許可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