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卦內容小結 人人都能讀懂的《易經》10

傳播理性解讀,引導科學思維。我是國學新邏輯,歡迎大家關注交流!

我們今天對乾卦的內容做一個小結。乾卦是《易經》的第一卦,《周易》全書共有六十四個卦。每一卦都包含了卦畫、卦名、卦辭這三個部分。我們現在要問的問題是:1.卦象的三個部分之間的關係是什麼?2.卦在古代究竟是幹什麼用的?

乾卦內容小結 人人都能讀懂的《易經》10

一、《易經》六十四卦是做什麼用的

商代盛行龜卜和骨卜,這可以通過殷墟甲骨文的內容看出來,因為那些甲骨文書幾乎都是商朝宮廷卜師留下的占卜檔案。商代的龜卜究竟是怎樣的一個過程呢?據傳說,占卜時卜師便拿一塊龜腹甲或牛肩胛骨,在其一側鑽鑿卻不令穿透,然後在鑽鑿處灼火,龜甲或牛骨另一側便出現了裂紋,古人稱其為“兆”,商代的卜師看兆決斷吉凶。這裡面自然會產生出一個問題,燒灼後的龜甲或獸骨上出現裂紋是很自然的事情,而且裂紋的樣式也必然會千變萬化,那麼論斷裂紋象徵意義的依據是什麼?很顯然,這個論斷吉凶的依據肯定不是來看自於裂紋本身。

因為裂紋的出現是自然和客觀的現象,但對於裂紋的解讀卻是一個主觀的行為。占卜師對於裂紋的解釋究竟是一個純粹主觀的行為呢,還是這一解釋本身也是有一定的規矩可言的呢?如果對於兆的解釋是一個純粹主觀的行為,那就意味著占卜師將被視為有特殊能力或擁有神秘力量的人。如果對於兆的解釋也是有一定的規矩存在的話,那麼占卜師也將學習某個類似教材的東西。換句話說,對於龜卜或骨卜而言,也將存在著某部書籍之類的東西來記載論斷兆的規矩。

乾卦內容小結 人人都能讀懂的《易經》10

《周禮春官大卜》記載:“大卜掌三兆之法:一曰玉兆,二曰瓦兆,三曰原兆,經其經兆之體百有二十,其頌畢千有二百。” 周振甫解釋說,這就是太卜掌管的龜卜,龜卜炙殼看裂紋(即兆),兆數有一百二十個,兆辭有一千二百條。這說明對於商代的龜卜師來說也有一個解釋兆象意義,論斷吉凶的工具書之類的東西存在。

《周易》也是一部占卜工具書這一點似乎持異議的不多,至少從它的內容和形式來看它也應當是一部占卜工具書。《周易》之所以名周是因為它是周代占卜師所使用的一部工具書。至此,我們似乎可以得出結論說:商代的龜卜師看兆,並依據相關的兆辭來論斷吉凶。而周代的易卜師看卦,依據《易經》的卦辭和爻辭來論斷吉凶。龜甲經燒灼後出現的裂紋,它們本身並不包含任何特定的涵義,但對於裂紋的主觀解釋卻賦予它們以吉凶的意義。同樣,如果我們單單看卦象,我們也不能獲得任何象徵吉凶的信息。是卦辭和爻辭對卦象與爻象的解讀使得卦象包含了象徵吉凶的意義。

乾卦內容小結 人人都能讀懂的《易經》10

六十四卦是周代卜師的卜具,它與龜甲經燒灼後所產生的裂紋的性質相同,卦辭和爻辭對於卦象與爻象的意義作出解讀,是易卜據卦象論斷吉凶的依據。那麼,卦與卦爻辭本就是同一個東西的不同部分,不存在先有卦象再填爻辭的過程。因為單純的卦象不能用於論吉凶,那麼它就是一個沒有用的東西,一個沒有用的東西是不能被人重視的。假設周文王是《易經》一書的作者,卦象與卦爻辭將同時被創制出來,而不是周文王先看到卦象存在,然後心血來潮填寫的卦辭和爻辭。

乾卦內容小結 人人都能讀懂的《易經》10

二、理解卦象的原則

卦畫、卦名、卦辭和爻辭這幾部分內容之間,卦畫是主體。卦名是卦畫的名字,它是依據卦畫的意義進行命名的。卦辭解釋卦象的意義。爻辭解釋爻象的意義。假設我是一位占卜師,將使用卦畫為人筮算。此時,卦象與爻象的吉凶意義將通過卦辭與爻辭的文字內容中獲取。單純從符號出發,不參考卦辭和爻辭等內容,沒有人能夠據此論斷吉凶休咎。所以,《易傳》中先有八卦,後演成六十四卦並填寫的爻辭的歷史不能符合真相。無論是八卦,還是六十四卦,都是與卦辭爻辭等文字內容同時地被創制出來的。所以,八卦的符號也不會先於文字而產生。

我們解釋卦象沒有沿用八卦代表八種事物的成說,對於乾卦的解讀,我們就不相信乾卦符號代表天的說法。因為我們將乾卦符號的意義理解為天時,卦辭和爻辭的文字內容就成為不可理解的東西了。“潛龍”,“見龍在田”,“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或躍在淵”,“飛龍在天”,“亢龍”,這些內容不能與天產生必然的聯繫。爻辭中君子與龍並稱,但君子與龍與天並沒有任何共通之處。

乾卦內容小結 人人都能讀懂的《易經》10

大家可能會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不就將天與君子聯繫起來了嗎?但是,仔細考察這個結論,它並不能為我們提供有意義的知識。因為天行是行健,所以君子也要自強不息。前提與結論之間並沒有任何必然聯繫。比如你要問我,我們為什麼要勤奮學習和努力工作?如果我給你你回答是,因為天是行健的,所以我們也要行健。我想,這個答案並不比我們每個人都應當作一個有理想丶有作為,對於社會有用的人更有說服力。說明這個推論根本就不成立。

如果我再問,什麼天?我們抬起頭來向上看,會看到空虛的天空,這就是天嗎?住著太陽、星星和月亮的地方是天嗎?但是我們概念中的天絕不會是它。什麼是天行健?如果我們將季節變換、日月交替的現象看作天行健,而事實卻與我們的結論恰恰相反。按照傳統觀念,天為陽地為陰,天主動陰主靜。可是我們要知道,日夜更替、晝夜變換,是地主動的結果。這樣一來,不是天行健反而是地行健了。所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論斷都是牽強的解釋,是拼湊的觀念,根本不是基於卦象與卦爻辭內容的深刻理解的結論。

乾卦內容小結 人人都能讀懂的《易經》10

八卦對應於八種事物的說法根本就無助於理解經文內容,大家千萬不要迷信《易傳》的說法,為什麼被搞了兩《易經》搞了兩千多年仍舊不能被讀懂,就是因為封建經學傳統只知道神話經典而不去懷疑和思考,迷信《易傳》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八卦對應八種事物的說法並不來自《易經》固有的內容,《易傳》的作者並沒有理解《易經》。

三、理解卦辭的原則

我們解讀乾卦卦辭也不是單純從文字本身出發。卦畫是卜具,我們根據卦畫的作用來解釋爻辭的意義。在上古的迷信時代,占卜是求得神明旨意的手段。商人看兆,周人看卦,最終的目的是探問鬼神的意旨。所以占卦前需要祭祀或上供,大亨不是大亨通,而是大享,即規格較高的祭祀。意思是說求佔者有求於神明,到卜師那裡去佔算,就要帶上適當的祭品供奉神明。利貞就是利貞,有利的佔問,說的是乾卦總體的象徵意義。我們的理解並不是從翻譯文字出發的,我們先考察卦象的意義和作用,以此為基礎來理解爻辭的意義。

乾卦內容小結 人人都能讀懂的《易經》10

四、理解爻辭的原則

我們對於爻辭的解讀是以卦畫的象徵意義與爻象的象徵意義為基礎的,不僅僅是翻譯文字。潛龍之所以為潛龍,是因為初九爻代表陽氣在裡在下。我們說爻辭的釋爻部分是解釋爻象的。潛龍二字的作用是解釋初九爻。九二的釋爻為見龍在田,是因為九二爻代表陽氣出而在外。初九陽在裡所以是潛龍,九二爻陽氣由裡出外,所是見龍在田,即龍出現在田野上。九三爻代表過令當權或行健於陰,是不息之龍,所以釋為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勤奮的君子白天事整天都在刻苦用功,到了晚上還不得休息。

下乾卦在下,代表地上的龍,所以從九四爻開始,龍要登上天去。但是九四爻是小陽,代表龍要上天但還未能成功登上天去,所以解釋為或躍在淵,即是不時從水中躍向空中。但水中的龍究竟離不開水,最終還是要返回到水中的。 到了九五爻才代表大陽在上,意味著味著龍已成功登上天,所以釋為

飛龍在天。上九爻代表天上龍過令當權,行健於陰,已經登臨極位了還不滿足,還要爭上,其無休止的意志必然會落空。所以就叫做亢龍,應當理解為位已極仍不倦於上。

乾卦內容小結 人人都能讀懂的《易經》10

所以爻辭是解釋爻象的,它與該爻的象徵意義有關,所以我們理解經文內容不能單純從文字出發,我們一定要考察卦象符號所代表的特定意義,是卦象與爻象的象徵意義決定了卦辭與爻辭的內容。我們懂得了這些符號的意義,就能實現事先知道經文到底準備表達什麼意義的目標。我們結合依據卦象與爻象的特定意義預先知道的經文想表述的意義去理解經文內容,理解的過程就會變得很容易。比如,如果我們事先知道,初九爻代表陽氣在下在裡,所以初九爻就是藏在居處之裡的陽,那麼“潛龍”二字的意義便很好理解,就是隱藏著的龍或潛藏於地下的龍。所以,理解經文的過程絕不是翻譯文字的過程。懂得了卦象的意義就能理解卦名和卦詞,懂得了爻象的意義就能夠解爻辭。不是將每個字翻譯準確了就能夠理解經文內容,而且單純翻譯文字也不可能翻譯準確。比如,我將“或”字理解為不時,將“亢”字理解為位已極,不倦於上,就不是從翻譯這兩個字而獲得的,而是通過對九四爻與上九爻意義的理解而獲得的。

總結

《易經》並不神秘,而且《易經》在卦象命名與爻辭釋爻、吉凶論斷方面都有著固定的規律,掌握了這些規則性的知識讀懂經文並非困難的事情。打破神話、迴歸理性,是我寫人人都能讀懂的《易經》系列文章的目的,理性思考是哲學與自然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而我們一旦進入國學領域,便到處充斥著迷信與神話,這不是一個適應現代理性文明潮流的正常現象,我們國學要復興,中華文化要立足於世界文化之林,沒有理性思考,單憑一些虛和玄的概念與觀念是不能實現目標的。所以,我一直強調理性思考和邏輯思辨在學術研究當中的重要性,也希望大家能夠通過對《易經》解讀的過程體會這一方法的重要性。

乾卦內容小結 人人都能讀懂的《易經》10

我是國學新邏輯,致力於理性解讀《易經》《道德經》等國學經典,探索未來中華文化新方向,歡迎關注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