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串重要祕密,藏在央行通稿里!

文/劉曉博

6月28日,央行通過其官方網站,公佈了“貨幣政策委員會召開2018年第二季度例會”的新聞通稿。

看懂這份通稿,對於理解當前形勢,做好投資意義極其重大。

一串重要秘密,藏在央行通稿裡!

無論是中國央行,還是美聯儲,其表態歷來以“含混不清、充滿暗示”著稱。你只有在對比中,才能發現其微妙之處。

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是中國人民銀行制定貨幣政策的諮詢議事機構,主要就貨幣政策的制定、調整提出建議。根據1997年4月5日國務院發佈的《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條例》,貨幣政策委員會由下列單位的人員組成:

一串重要秘密,藏在央行通稿裡!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二人;

國家計劃委員會副主任一人;

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副主任一人;

財政部副部長一人;

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

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行長二人;

金融專家一人。

貨幣政策委員會組成單位的調整,由國務院決定。

在實際操作中,未必嚴格按照上述規定執行(國家機構設置已經發生了變化,條例尚未修訂),比如現在的“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就至少有3個人是以專家身份入選的,一個人是以央行行長助理身份入選的,此外還有以國家統計局局長、國務院副秘書長身份入選的。

我沒有查到央行2018年一季度貨幣政策委員會的會議通稿,估計也沒有開會,因為一季度是國務院機構大調整的時候,央行行長也換屆。所以,我們可以用2018年二季度的通稿,跟2017年四季度那次會議通稿做一個對比,看看其中微妙的變化。

在闡述國內外形勢的第一段,兩次會議通稿的表述分別是:

2017年四季度:會議分析了當前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會議認為,當前我國經濟金融運行穩中向好,但面臨的形勢依然錯綜複雜。全球經濟逐步復甦,主要發達國家復甦總體延續,部分新興經濟體仍面臨挑戰,國際金融市場存在風險隱患。

2018年二季度:會議分析了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會議認為,當前我國經濟基本面良好,經濟增長保持韌性,總供求總體平衡,增長動力加快轉換。內需對經濟的拉動不斷上升,外貿依存度顯著下降,應對外部衝擊的能力增強。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取得了較好成效,結構性去槓桿穩步推進,金融風險防控成效初顯,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較為穩固。國內經濟金融領域的結構調整出現積極變化,但仍存在一些深層次問題和突出矛盾,國際經濟金融形勢更加錯綜複雜,面臨一些嚴峻挑戰和不確定性。

點評:可以看出,在表述國內形勢的時候,易綱行長主持的第一次會議(2018年二季度)突出了“內需對經濟的拉動不斷上升,外貿依存度顯著下降,應對外部衝擊的能力增強”,以及“結構性去槓桿穩步推進,金融風險防控成效初顯……國內經濟金融領域的結構調整出現積極變化”。這兩句話,顯然跟當前中美博弈加劇有關。第一句話是說,我們有條件不怕他們;第二句話有點安撫性質,告訴大家,國內的金融去槓桿,或許會有所寬鬆。

一串重要秘密,藏在央行通稿裡!

其次是對國際形勢的判斷。2017年四季度的表述比較泛泛,2018年二季度則使用了“形勢更加錯綜複雜,面臨一些嚴峻挑戰和不確定性”。這顯然是指中美博弈,“嚴峻挑戰”這個措辭值得關注。

接下來,通稿對貨幣政策進行了表述,由於比較長,就不直接對比原文了,而是對比關鍵內容。

1、流動性的表述

2017年四季度:維護流動性合理穩定保持貨幣信貸及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

2018年二季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貨幣信貸及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

點評:流動性的表述從“合理穩定”變成了“合理充裕

”,這顯然是一個巨大的變化,代表著寬鬆的導向。此外,後半句“貨幣信貸及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之前的動詞,2017年是“保持”,2018年變成了“引導”,力度顯然在增大。具體表現在“定向降準”、“定向降息”都出臺了。

2、去槓桿的表述

2017年四季度:有效控制宏觀槓桿率。

2018年二季度:把握好結構性去槓桿的力度和節奏,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點評:從去年四季度到今年一季度,是去槓桿力度最大的時期。隨著中美博弈長期化、力度加強,促進經濟平穩發展成為新的主基調。所以,新的提法是“把握好結構性去槓桿的力度和節奏”。一是強調了“結構性去槓桿”,而不是全面去槓桿;二是強調了把握好力度和節奏。所以,這也傳遞了金融政策、貨幣政策微調的信號。

3、直接融資

2017年四季度:提高直接融資比重。

2018年二季度:刪除。

點評:央行刪除了“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這句話。直接融資,主要是指通過發股票和債券融資,市場往往理解為股市擴容。刪除這句話,顯然是向不斷下跌的股市“示好”,傳遞“擴容力度沒有那麼大”的信號。近期,獨角獸企業上市和CDR節奏都在減慢。

4、沒有提及人民幣匯率

2017年四季度:深化利率和匯率市場化改革。

2018年二季度:未提及利率匯率改革。只提出“主動有序擴大金融對外開放”。

點評:中國認為自己的利率市場化已經基本上完成了,所以利率不提及可以理解。匯率沒有提及,看來是要預留更大空間,或者暗示著什麼。近期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出現較大貶值,而且看起來還有一些空間。

我的結論:

1、毫無疑問,央行貨幣政策發生了重大調整,開始強調流動性的“充裕”,還是控制去槓桿的“力度和節奏”。這對於股市、樓市、實體經濟都構成了利好。

2、央行貨幣政策轉向,主要是對沖中美博弈帶來的不確定性,以及自身經濟週期(開始出現下行壓力)的需要。人民幣貶值,是流動性充裕的結果,因為美元在加息縮表、供應量在減少,人民幣供應量會溼度增大,所以必然背離。

3、雖然有貨幣政策的支撐,但股市同時面對中美博弈的不確定性,所以出現較大跌幅。現在底部似乎初步探明,但需要二次或者三次確認。而且未來可能會反覆橫盤,風險仍然很大。

4、樓市顯然更能感受到利好,所以最近官方不斷出臺調控措施,防止房價上漲。三四線城市棚改政策已經轉向,上漲告一段落,熱錢有望迴流一二線城市,對此官方顯然保持警惕。所謂“新四限”(限制新離婚人士購房,限制企業購房,限制新落戶人士購房,限制隨遷父母購房),以及點名30個城市,都是出於這個目的。

5、一二線城市的剛需,還是要抓緊買房。還是那句話:不要在乎短線波動,不要怕買貴。長期來看,買了,比什麼都重要。買貴,幾年後就會完全釋懷,發現其實沒有什麼關係。特別在乎價格波動的人,等待他們的往往是錯過歷史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