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支付機構備付金交存比將達100%

央行:支付機構備付金交存比將達100%

央行:支付機構備付金交存比將達100%

央行:支付機構備付金交存比將達100%

通知指出,客戶備付金的交存時間為每月第二個星期一(遇節假日順延),交存基數為上一個月客戶備付金日均餘額。跨境人民幣備付金賬戶、基金銷售結算專用賬戶、外匯備付金賬戶餘額暫不計入交存基數。

為滿足支付機構特定業務需求,通知表示,支付機構可以在備付金銀行持有相關業務專用賬戶。除上述跨境人民幣備付金賬戶、基金銷售結算專用賬戶、預付卡備付金賬戶和外匯備付金賬戶外,支付機構應於2019年1月14日前註銷在商業銀行的其餘備付金賬戶。

為應對交存比例的逐步提高,央行要求,自通知發佈之日起,支付機構應根據與中國銀聯或網聯的業務對接情況,於2019年1月14日前在法人所在地人民銀行分支機構開立“備付金集中存管賬戶”,並於開戶之日起2個工作日內將原委託備付金存管銀行開立的“備付金交存專戶”銷戶。支付機構“備付金集中存管賬戶”的資金劃轉應當通過銀聯或網聯來辦理。

客戶備付金比例的進一步上調,無疑又將砍掉支付機構的一大塊利益蛋糕。據經濟觀察報日前報道,一家總部在上海的第三方支付機構相關負責人表示,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和銀行結算的利息收益是按照日均資金沉澱量,通過協議存款的方式計算的。這意味著,支付機構的客戶備付金沉澱量越高,銀行給予的利息就越高。”該負責人表示,協議存款的價格區間基本是在年化3%左右,高的可以達到4%以上,“二線支付機構備付金的日均沉澱量就可以達到30億—50億元,也就是說每年在銀行獲得的備付金利息就達到1億以上,更不要說支付寶、財付通等行業巨頭了。”

支付機構一年通過備付金利息能獲得多少收入?雖然沒有全行業的權威數字,但匯付天下的招股書披露了冰山一角。在中國所有第三方支付公司中排名第七、市場份額佔比2%的匯付天下在今年3月赴港上市時披露的招股書稱,其利息收入在2015年、2016年和2017年分別為2610萬元、3830萬元和6160萬元。

央行:支付機構備付金交存比將達100%

“非金融機構存款”本屬於基礎貨幣,但一旦資金被劃入“非金融機構存款”,則意味著這筆錢將失去流動性,因此,支付機構上繳客戶備付金的機理與商業銀行上繳存準非常類似:當支付金的繳納基數上漲時,某一筆錢會從央行資產負債表的“貨幣發行”項轉移到“非金融機構存款”項,退出可流動領域。相應地,上調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比例也與上調準備金率同理,都存在貨幣緊縮的效果。

央行:支付機構備付金交存比將達100%

按照最新支付機構備付金交存規模5000億左右和248號文的規定反推,目前支付機構備付金的規模很可能在11384億元左右,根據央行6月29日發佈的114號文,今年12月這一繳存金額可能會達到10360億元左右,那麼114號文可能會帶來5350億左右的回籠規模,相當於提高了0.35%的準備金率。

上述兩位分析師認為,央行這個新政的初衷應該是打補丁,而非象徵著整體貨幣政策再次收緊。首先,支付機構目前的資金成本為0,且沒有分紅機制,因此本身這部分資金的風險偏好就不低,而且這部分資金在此之前屬於被忽視的“風險資金池”,備付金被挪用去購買高風險產品甚至房地產的風險一直存在,這些錢全部被鎖定後,可以保證存戶資金的安全性;其二,即使央行的定向降準和上調客戶支付金繳存規模這兩個政策存在對沖的影響,其信號依然是不對稱的,目前寬鬆信號要比緊縮信號強很多,僅憑這一次政策很難說明貨幣政策的轉向。

與存款準備金率上繳不同的是:這5350億的流動性回籠並非在短期實現,而是會在未來兩個季度左右的時間去陸續實現,月均的回籠量其實不足1000億,央行對沖這部分收緊的壓力其實不大,和上半年相比也沒有太多變化。只要保證下半年貨幣政策的寬鬆能保持,流動性走寬方向就不會變化。

策劃 | 成都商報經濟新聞部

編排 | 小財迷

央行:支付機構備付金交存比將達100%

成都商報經濟新聞部出品

央行:支付機構備付金交存比將達100%

cdsbcjfb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