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我不是藥神》,突然覺得與《辛德勒的名單》很相似

小編昨天晚上去看了《我不是藥神》,不得不說這是一部好電影,在後半段真是哭的稀里嘩啦,非常感人。但是同時感覺到了一丟丟的熟悉感。想了好久才想起是以前看過的《辛德勒的名單》


看完《我不是藥神》,突然覺得與《辛德勒的名單》很相似

《我不是藥神》主要講的是神油店老闆程勇的平凡而又不平凡人生,他從一個交不起房租的男性保健品商販,一躍成為印度仿製藥“格列寧”的獨家代理商。收穫鉅額利潤的他,生活劇烈變化,被病患們冠以“藥神”的稱號。但是,一場關於救贖的拉鋸戰也在波濤暗湧中慢慢展開。
看完《我不是藥神》,突然覺得與《辛德勒的名單》很相似

影片的前半段節奏歡快,讓人捧腹爆笑,後半段則催人淚下。劉牧師揭穿騙子的那個場景簡直笑道不能自已。頓時覺得這個人物太可愛了。
看完《我不是藥神》,突然覺得與《辛德勒的名單》很相似​在類型片這個維度上,《我不是藥神》可以說接近《辛德勒名單》的創作,差的地方在於配樂、結尾劇情設計,以及攝影。

《辛德勒的名單》主要講的是德國企業家奧斯卡·辛德勒(Oskar Schindler)與其夫人埃米莉·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傾家蕩產保護了1200餘名猶太人免遭法西斯殺害的真實歷史事件。


看完《我不是藥神》,突然覺得與《辛德勒的名單》很相似​二者不可比性擺在眼前。事情本身相差較多,一個是國際性的已經是歷史知識,一個是國內性的曾有過報道然而記得的人不多。攝影的代入感差距最明顯,《辛德勒名單》堪稱精益求精,當時也是膠片拍攝。

二者的相似之處在於主角人性上的轉變,從純粹的商人,只為賺錢,到看過了人間百態,從而轉變態度。拯救了一大批人,實現了人格的昇華。兩部影片都背景深厚、反映現實疾苦。

《我不是藥神》的優點很明顯,首先是劇本賦予的角色人設,使得觀眾的共鳴被猛烈激發。看完便知,人間其實有很多種,有的人生活在人間天堂,有的人卻在人間地獄,那一張張白血病人的臉和治療的苦痛,虐了每個人的心。而編劇賦予了男主角、小商人程勇多種側面,粗暴、貪財、好色、膽小、腦子快、同情心、正義感、懺悔心。


看完《我不是藥神》,突然覺得與《辛德勒的名單》很相似

男配角黃毛看著像個黑社會,實際上是個江湖義氣很重的兄弟。
看完《我不是藥神》,突然覺得與《辛德勒的名單》很相似

警察曹斌在內心深處公平大於法律,否則寧可辭職。
看完《我不是藥神》,突然覺得與《辛德勒的名單》很相似

有趣的劉牧師講原則有愛心,老好人。

呂受益是小市民,為了家人也為了自己,甘願犧牲。
看完《我不是藥神》,突然覺得與《辛德勒的名單》很相似

劉思慧,舞女,苦命的化身。
看完《我不是藥神》,突然覺得與《辛德勒的名單》很相似

各位演員合作精彩,扣人心絃。週一圍的警察是電影開始不久讓我印象最深的,把個給姐姐出頭的火爆警察在大概兩三分鐘的時間裡表達地特別直接,同時十分成功地讓觀眾認定了徐崢是個多麼失敗的老公和爸爸。

王硯輝飾演的假藥販子假專家張長林必須是年度最佳男配角,那一副吃人不吐骨頭、害人不償命和還剩最後一點同情心的人格,真是呈現得活靈活現,讓人五體投地。


看完《我不是藥神》,突然覺得與《辛德勒的名單》很相似

黃毛、呂受益、劉牧師、劉思慧都各有擔當,前兩位幾乎是猛士的不同定義,黃毛屬於衝在最前面的那種,呂受益是堅強的小草那種。

群眾演員是本片一大組成部分,作為白血病人患者這個群體出現在大銀幕上,很少臺詞。他們統一戴著白口罩的樣子有些瘮人,也十分震撼。其中一位老大媽雖然表演得不算好,但幾句臺詞還是讓人潸然淚下。他們是本片的無名英雄,但如果導演用紀錄片形式處理他們(同期聲、不帶任何表演成分),會讓影片質量更上一層樓。

影片單線敘事,環環相扣,可惜在程勇重新賣藥後出了兩個很讓人失望的情節,直接拉低了全片的評分。這就是對外省賣藥後患者的反應以及程勇被抓後患者們的送別,完全是中國式的煽情,一點不冷靜。在《辛德勒的名單》中也有這樣一幕,辛德勒與妻子出逃的時候,廠裡的所有猶太人都來送行,並且送了他一枚戒指
看完《我不是藥神》,突然覺得與《辛德勒的名單》很相似​不管怎麼說,《我不是藥神》都是一部好片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