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計算在2018:運營商需要先發制人

這些年,雲計算產業的發展可謂是高歌猛進。在2018年,這項業務的發展又將產生怎樣的變化呢?

一、市場現狀

據前瞻數據庫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雲服務市場規模達到516.6億元,預計2017年中國雲計算市場份額將接近700億元。

以下為2013年以來雲計算市場規模:

雲計算在2018:運營商需要先發制人

2017年11月,權威研究機構IDC發佈了2017年上半年中國公共雲IaaS市場份額調研結果。數據顯示,阿里雲市場份額比2016年底上升7個百分點,市場份額擴大至47.6%,2017年上半年IaaS營收5億美元,領先優勢不斷擴大;騰訊雲位居第二,營收約1億美元左右,份額為9.6%;金山雲位居第三,營收6839萬美元,份額6.5%;中國電信位居第四,營收6254萬美元,份額6%;Ucloud營收5774萬美元,排名第五,份額5.5%。

雲計算在2018:運營商需要先發制人

在國內,阿里雲雖然市場份額一騎當先,但是未來市場隨著競爭者不斷進入和新模式開發,其受到的挑戰也會持續加大。而騰訊雲面對激烈的競爭則是在用極端方式進行博弈,這種策略成為市場發展的不確定因素。回想一年之前,騰訊雲的市場份額還在中國電信後面,互聯網公司給傳統運營商帶來的壓力不容忽視。

工信部於2017年4月印發《雲計算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7-2019年)》,提出到2019年我國雲計算產業規模達到4300億元的發展目標,指出要建立雲計算公共服務平臺,支持軟件企業向雲計算加速轉型,加大力度培育雲計算骨幹企業,建立產業生態體系。在國家政策指引下,雲計算行業前景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運營者們也在摩拳擦掌,準備投入到新的市場競爭中。

二、行業標杆

國內雲業務佼佼者當屬阿里雲,其精細的業務體系和完善的後臺支撐平臺都是行業標杆。

豐富而細緻的產品體系:

雲計算在2018:運營商需要先發制人

支撐服務精細:

雲計算在2018:運營商需要先發制人

阿里雲之所以取得領先地位,在於其對產品服務體系的完善、重視人員營銷和運營支撐素質、配備細緻的後臺支撐服務。其他運營者在適當參考之餘,還需要結合自身特點進行雲計算運營設計。

三、市場前景

目前我國在雲服務領域處於領先地位。從我國雲服務產業鏈來看,最頂端的雲基礎設施IaaS市場已接近飽和,阿里和其他知名雲服務商瓜分了近八成的市場份額;中下游的雲服務平臺和相關軟件應用領域還處於未飽和狀態,未來將成為雲服務供應商爭奪的重要領域。

經過了幾年的準備工作,正如業內人士預測,雲計算真刀真槍的時代即將到來。面對市場需求不斷增長,運營商除了自身硬件到位,需要面對的競爭壓力也空前巨大。如何應對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和保持競爭力是運營商必須思考的問題。

雲計算主要架構:

雲計算在2018:運營商需要先發制人

從現階段雲計算結構來看,運營者除了自身硬件支撐要有保障,在能力平臺和服務領域必須加大創新投入。

四、雲計算趨勢

1、多業務多領域融合並進。未來雲計算涉及的不單單是數據儲存維護領域,還會與眾多社會熱點結合,如物聯網、智慧城市、移動支付、公共醫療衛生等等。運營者眼光如果只是停留在數據本身,將會錯失市場機遇。

2、多雲融合,網絡安全日益受到重視。對於雲計算使用者而言,未來雲不單只是內部使用,甚至還有部分開放給自身客戶的公共雲,和合作夥伴共享的私有云,這種多雲並用模式對網絡安全的要求也會日益加強。

3、數據分析需求與應用加強。對於雲計算企業客戶而言,處理分析自身營業數據、客戶數據、財務數據、人力資源數據為自身運營提升作支撐是重點關注的,這方面可以通過分析軟件嵌入實現。運營者可以與數據分析軟件公司合作,為雲配置分析系統,實現業務擴展以滿足客戶分析需求。

4、移動網絡側雲計算應用加強。在手機等便攜式設備上雲計算要求也會有所增強,需要更好開發移動側雲計算業務,讓用戶有更好的使用體驗。

5、用戶成本意識加強。隨著企業、政府甚至個人對雲計算業務應用依賴逐漸加強,業務分支也會逐步細化,所以如何減少不必要的成本將成為使用者必須考慮的問題。

五、運營商雲計算策略對比

2017年8月,中移動正式發佈自身的雲計算業務平臺"大雲4.0",包括雲計算、大數據技術和平臺產品,擁有Hadoop系統、搜索引擎、Pass平臺、大雲數據中心操作系統等26項核心產品,重視雲計算帶來的效率提升和政企市場擴展。

中國聯通早在2016年3月對外發布了公司未來的雲計算發展策略,並與合作伙伴發起成立了“中國聯通沃雲+雲生態聯盟”。

中國聯通表示,沃雲+雲生態聯盟將推動三個升級:一是推動雲計算相關領域標準升級,通過對雲計算開發、運維、管理等領域進行相關標準的探討與研究,為產業標準化作出相應的貢獻;二是推動雲計算產業應用升級,以強大的網絡和基礎資源優勢,著力打造“合作共贏、創新價值”的雲計算產業鏈模式;三是推動產業服務升級,通過開放PaaS、SaaS平臺及聯通沃雲軟件商城,充分發揮“沃雲+”的聚合能力,實現多方共贏。

聯通側重通過雲計算打造新產業鏈,並建立平臺,以此實現多方合作互動,並由此發掘出新市場新商機。

2017年6月第九屆中國雲計算大會上,中國電信雲計算公司副總經理徐守峰闡述了電信雲計算戰略。2017年中國電信天翼雲首次提出“2+31+X”的戰略佈局,除了內蒙、貴州兩個超大規模雲基地之外,正式啟動將資源池部署到31個省的計劃,再配合下沉到地市的私有云、CDN等X節點,使服務能夠更加貼近客戶、網絡效率提升。

中國電信從產品、運營、服務、支撐、營銷,這五個方面對天翼雲進行了重新的架構和思考。在消費層面上,電信當時已經有六萬多名客戶經理,做到面對面服務。

在支撐的層面上,電信提出靠前支撐,具備從諮詢-規劃-實施-遷移-運維的解決方案提供能力,在VIP客戶的服務上也是整體納到一個大網的體系。

在安全方面,中國電信天翼雲的定位從雲安全到安全雲。天翼雲產品的服務體系包括面向網絡安全的雲堤,面向系統安全的雲壘,以及雲安全的服務等。

電信雲計算策略則是體現全面發展趨勢,從網絡硬件資源到人員配備後臺技術保障都有明確思路和相關動作。

綜合來看,雖然各大運營商雲計算策略框架有所不同,但是都意識到雲計算市場離不開發掘新運營模式和後臺人力與硬件的支撐,並且都投入大量工作積極備戰。

六、運營商雲計算突破

運營商要想在雲計算領域佔據一席之地,在重視自身原有網絡資源同時,必須在後臺支撐、業務開發、人員營銷上有新的突破。

1、合理利用自身傳統業務。充分利用自身完善豐富移動網與固網網絡資源優勢,開展多業務結合,資費側給予客戶傳統通信業務優惠,業務上與市場上領先企業對標,通過先模仿業務逐步優化穩定競爭力。

2、重視自身存量客戶。擁有龐大客戶群是運營商先天優勢,能夠發掘出存量客戶的雲需求,有效率開發出可以大範圍推廣的雲業務無疑可以令運營商發揮出自身先天優勢,並且在用戶份額上搶佔先機。

3、注重跨界合作,彌補自身短板。雖然運營商本身有網絡優勢、客戶優勢,但是在應用層次業務開發、後臺分析支撐、人員配備等層面上有自身不足,這就需要以互惠互利心態與異業企業加強合作,加強業務完整性與人員專業化建設。

4、重視社會熱點作為契機。運營者需要有敏銳觸覺,把握社會熱點,以此為契機嵌入雲計算業務。比如針對移動支付,推出用戶雲計算分析,通過數據集約化管理,多層次多領域用戶數據交叉分析提升業務分析支撐,即業務運營者自身數據加上運營商本身掌握數據,再通過合作商方面數據,實現多方面數據綜合分析,提升準確度。

5、營銷人員再優化。雖然雲計算業務離不開傳統通信業務,但是由於涉及層次豐富,專業要求程度較以往更深,需要對營銷人員進一步優化,以培訓、外部吸納等手段提升營銷人員專業素質,不打無準備之仗。

小結

隨著數據的重要性日益受到社會各界重視,雲計算未來的發展空間值得期待,但是對於運營者而言,機遇和挑戰同時存在,所以要在把握市場需求的同時,密切關注新技術新領域拓展,尋求多元化合作,實現運營收入提升的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