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達摩院分享技術創新:科技賦能衣食住行

阿里達摩院分享技術創新:科技賦能衣食住行

中新網杭州7月6日電 (黃慧)阿里巴巴在成立達摩院時曾表示,未來3年內,阿里巴巴在技術研發上的投入將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也對達摩院的發展提出要求:“必須面向未來,用科技解決未來的問題。”7月6日,在阿里巴巴達摩院技術創新分享日上,達摩院的科學家們分享達摩院成立以來獲得的技術成果,可謂“科技賦能衣食住行”。

據瞭解,阿里巴巴達摩院首批公佈的研究領域包括:量子計算、機器學習、基礎算法、網絡安全、視覺計算、自然語言處理、人機自然交互、芯片技術、傳感器技術、嵌入式系統等,涵蓋機器智能、智聯網、金融科技等多個產業領域。

據阿里巴巴機器智能實驗室資深算法專家謝宣松介紹,目前阿里巴巴在做的視覺智能圍繞四塊,分別是人、物、空間和設計。現場,他以城市大腦為例,“在智慧城市領域,達摩院率先利用計算機視覺實現了對人、車、事、物的全面感知、分析與決策優化。同時基於對報警、交通事故等城市大數據的挖掘,實現了城市的智慧管理和預警。”他表示,此前達摩院攜手阿里雲ET城市大腦,在杭州試點區域結合多種AI技術,使交通通行時間減少15.3%,120救護車到達現場時間縮短一半,眾多杭州市民從中受益。

此外,阿里人工智能還用於養豬。技術團隊通過阿里AI技術,給每一頭豬建立了自己的檔案。通過視頻圖像分析,記錄了每頭豬的體重、進食情況和運動強度等等。如果一隻豬長臥不起,那阿里ET農業大腦就會判斷它是懷孕還是病了。如果只是豬想偷懶,飼養員就會讓它多走走。

據阿里巴巴機器智能實驗室高級算法專家雷鳴介紹,在語音識別方面,上海南站地鐵站採用阿里的語音識別技術,推出AI語音購票機。地鐵站聲音嘈雜,對此,阿里巴巴研發團隊創新採用多模態的方式,將人臉識別與語音識別結合,解決了嘈雜環境下的語音識別難題。乘客不用知道具體站點,只要說出目的地,售票機就會自動推薦站點,語音確認後即可完成購票。

2018年6月,阿里巴巴達摩院還開源了其自主研發的新一代語音識別模型——DFSMN。據瞭解,這一開源使全球開發者都能共享這一成果,全球語音識別準確率也有望總體提高10%。

AI機器翻譯也為海外消費者與國內中小賣家架起了溝通的橋樑。“以阿里巴巴國際站為例,有三成買家使用土耳其語、俄羅斯語等小語種溝通,而大約96%的賣家對小語種無能為力。”阿里巴巴機器智能實驗室研究員葛妮瑜表示,這一現狀催生了機器翻譯領域的巨大需求。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達摩院機器翻譯已經覆蓋了包括西班牙語、土耳其語、俄語、越南語在內的21種語言,日均調用超過7.5億次,賦能千萬國際電商賣家和消費者。

2018年5月,在WMT2018國際機器翻譯大賽上,阿里巴巴達摩院機器智能-NLP翻譯團隊打敗多個國外巨頭與研究機構,在所有提交的5項比賽中,即英文-中文翻譯、英文-俄羅斯語互譯、英文-土耳其語互譯全數獲得冠軍。

談及背後秘訣,葛妮瑜說:“阿里巴巴的最新成果是專為詞綴另建模型,翻譯詞根的同時,翻譯詞綴再合成。”她表示,她們會將每一種語言根據語言現象去研究翻譯模型。(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