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培科:併購重組監管大轉彎是「改邪歸正」

近日,中國證監會發文《上市公司併購重組服務實體經濟轉方式調結構取得明顯成效》,用統計數字和現實案例全面肯定了併購重組在實體經濟轉型升級中的作用,這與此前證監會對併購重組的態度截然不同,可以說是大轉彎。此前證監會對併購重組和再融資採取了抑制措施,2016年9月出臺了“史上最嚴厲”的重組新規,2017年1月份證監會主席劉士餘提出要重點遏制“忽悠式”、“跟風式”和盲目跨界重組,2月份又出臺了再融資新規。當時,這些信息在市場極度發酵,監管部門抑制併購重組、抑制再融資和加速IPO的意圖非常明顯,現在又全面轉彎,似乎有點“改邪歸正”的感覺。

這次,證監會先用數字證明併購重組成效:2013年上市公司併購重組交易金額為8892億元,到2016年已增至2.39萬億元,年均增長率41.14%,居全球第二,併購重組已成為資本市場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方式。另外,這次證監會還從併購重組市場化程度、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技術升級、助推國企改革、服務國家扶貧攻堅戰略、支持上市公司提升國際競爭力等六個方面全面論述併購重組在服務實體經濟方面的積極作用。算是全面平反了,但今年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併購重組的數量和金額與去年同期相比出現了大幅下滑,而今年上半年A股IPO數量卻創出了歷史新高。從今年上半年的併購重組市場的表現和監管部門的態度來看,刻意抑制上市公司再融資和併購整合、加速放行IPO的意圖非常明顯,似乎認為可以通過抑制再融資和抑制併購重組後把資金留給擬IPO企業,這其實是一個很大的誤區,從過去參與上市公司定增和參與再融資的投資者來看,大都是機構投資者,而且這些資金大部分不會進入二級市場,但新股發行恰恰抽走的都是二級市場的流動性,因此加速IPO只會讓二級市場流動性更緊張,抑制定增、再融資只會讓實體經濟更難受。

雖然A股市場出現了很多概念式重組和質量不高的定增項目,但決不能將併購重組和跨界定增一棍子打死,對於真的借重組定增之名炒作股價的花式併購重組確實要嚴厲打擊,但決不能否定併購重組的作用。從企業和產業發展的歷史規律來看,任何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都需要產業重構和增量資源重組,尤其很多剛剛完成IPO的企業,其實原有的發展邏輯和發展週期都到了頂點,只能算剛剛走完一個發展週期,新的發展才剛剛開始,需要充分利用資本市場平臺進行深度產融整合,從戰略構建、主業架構、人力資源、公司治理等都需要升級。做得好的企業能夠迅速脫穎而出,其不二法門就是深度產業併購整合。

當然,也不要天真地以為新上市的企業質量優於已經上市的企業,其實這也是一個誤區。從信息披露和規範化治理的角度來說,已經上市的公司整體比未上市企業質量高,未上市企業畢竟沒有經歷過IPO信披和上市公司治理,未經公眾檢驗,其質量和水分自然很大,這也是很多次新股迅速變臉的原因之一。尤其在經濟增速下行期,優質企業的數量較順週期時少得多,這也是造成“資產荒”的主要原因,如果加速IPO只會給A股市場製造更多的問題公司。因此,監管部門應該調整方向,鼓勵存量的優質上市公司進行深度產融整合和產業併購,而對新股發行要遵循補缺式發展,對於新技術、新商業模式、代表未來發展方向的戰略新興產業的龍頭企業鼓勵IPO,而對於傳統行業裡已經有若干家上市公司的行業要採取抑制IPO而鼓勵產業併購,否則新股發行會沒完沒了,股市質量永遠也無法提升。

在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時刻,除了鼓勵讓已經上市的好企業展開產業併購外,同時還應該加快完善退市制度,讓不符合資本市場要求的垃圾企業儘快退出市場,還投資者一個優質的投資環境和投資標的。

因此,目前監管部門及時“改邪歸正”和糾偏是必要的,也是積極的,如果死不認錯和一意孤行地執行監管偏見,將對A股市場和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危害極大,本來併購重組可以作為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積極因素,但如果給戴上忽悠式重組的大帽子和採取道德綁架,自然會讓市場人人自危,積極因素也會變成負面情緒。所以,監管部門對市場少一些道德譴責的監管方式,而應該用案例事實和用監管實際行動來告訴市場你的監管邏輯,將企業的行為和市場的行為交還給企業和市場,監管部門要做的就是要抓住害群之馬和嚴懲違法亂紀,讓市場保持公平公正。

蘇培科簡介

對外經貿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員;CCTV財經評論員。境內外多家主流財經媒體的專欄作者和特約財經評論員。

歡迎與作者蘇培科交流:[email protected]

蘇培科財經文集:http://blog.sina.com.cn/spk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spk

騰訊微博:http://t.qq.com/supeike

——歡迎互動、收看作者《財經每日評》的更多視頻節目、專欄文章、獨家點評,請拿起手機微信免費訂閱《財經每日評》微信公眾賬號:

cjmrping微信公眾賬號上等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